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17: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据新华社电 据当地媒体2013年3月5日报道,位于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北部的希韦卢奇活火山当天上午再次喷发,火山灰喷出的高度高于海平面9 000米,目前未对附近居民点构成威胁。海拔3283米的希韦卢奇火山是位于堪察加半岛最北部的活火山,近年来活动频繁。上月20日希韦卢奇火山曾发生喷发,当时火山灰喷发高度高于海平面7 000米,并伴有持续约11分钟的地震活动。正在喷发的大
西洋海底火山 尝试探究:本次希韦卢奇火山喷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了解
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
掌握
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以及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区差异形成机制。
应用
通过认识自然灾害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
一、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是指由于 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 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 。自然异常变化自然异变客体
2.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3.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 为衡量标准。
1.人员伤亡
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 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 损失。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青壮年男性直接经济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 。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 ;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低,但防灾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 。 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高低1.教材P4“表1-1不同灾种的灾情报告样例”
提示:该表格列举了干旱、地震、风暴潮三种灾害发生后的灾情报告指标,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受灾体,造成的财产损失内容不同,即灾情不同。2.教材P4“图1-2 洪灾导致通讯设施中断”、“图1-3干旱导致玉米枯死绝收”、“图1-4被洪水浸泡的工厂物资”和“图1-5地震毁坏的高架桥”
提示:这一组图及其解释,说明了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与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主要表现为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数量统计,但间接损失就无法作出直接的统计,而且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同时,组图从受灾体的角度,说明不同受灾体常以哪些受灾方式受到哪些自然灾害的损害。 3.教材P5“图1-6火灾毁林”和“图1-7火山爆发后的被毁林地”
提示:我国少有现代火山喷发,但森林火灾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在我国实例较多,1987年的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至少需要50年才能恢复,从这两幅图上也可以看出,火灾和火山爆发对于林地的破坏都是毁灭性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然灾害对资源破坏的影响范围和持续的时间更广泛和长远。 印度尼西亚中部北苏拉威西省减灾机构负责人2013年3月18日说,该省首府万鸦老和斯塔托地区16日至17日连降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目前已造成包括4名儿童在内的17人死亡。洪水还淹没了当地数千栋房屋,3 800多人被迫转移至临时帐篷和政府大楼中居住。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印尼雨季,也是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高发期。 自然灾害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什么是自然灾害?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自然灾害有哪些影响?
【例证1】2012年3月9日早上6点50分,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发生里氏6.0级地震后,造成比邻的阿瓦提县损失巨大。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致灾因子 B.是孕灾环境
C.是自然异变 D.是自然灾害答案 D 【练习1】不同的自然灾害各有其一定的受灾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干旱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B.地震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C.风暴潮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D.洪水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解析 不同的自然灾害都会对人身、财产、资源造成损害,但不同的灾害其主要受灾体不同,如干旱和洪水的受灾体主要是农作物和农田;地震的受灾体主要是工程建筑;风暴潮的受灾对象主要为人类生命财产。
答案 A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或一系 列 事
件。
.自然灾害的属性: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从这个意义上也可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过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判断自然灾害的技巧
根本线索: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二看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二者缺一不可,有些自然异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就不属于自然灾害;有些事件,例如核电站爆炸,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但不属于自然异变,也不属于自然灾害。.孕灾环境与灾情: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自然致灾因子作用于承受灾害的客体并对其危害或不利影响时,才导致灾情,形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6日发布今年2月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统计显示,2月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 293.1万人次受灾。同时,各类自然灾害还造成14人死亡,5人失踪,1.3 万 人 次 紧急 转 移 安 置; 1 600余间房屋倒塌,3.5万间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1 464.3千公顷,其中绝收90.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9.2亿元。
据国家减灾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干旱、雪灾、地震和地质灾害为主,与近年同期均值相比,灾害损失总体偏轻。 自然灾害的影响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自然灾害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2.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中,最为严重的是什么?【例证2】2013年3月11日,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再次喷发,火山喷出大量浓烟、岩浆和火山灰,火山灰高度达到2千米。为确保人员安全,当地政府已关闭进入火山周边的道路。此次火山喷发,除了对气候资源产生影响外,还有可能造成哪些资源的破坏
(  )。
①矿产资源 ②淡水资源 ③森林资源 ④地热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C 【练习2】北京时间2011年3月24日21时55分,缅甸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止26日,缅甸靠近震中的5个地区已有73人死亡,125人受伤。224栋房屋倒塌,11座寺庙和9座政府建筑物受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次地震所造成的伤亡人员中,你认为比重最小的群体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灾害除了给人体带来死伤的生理伤害外,还给人体带来________和________伤害。
(3)该地震所导致的直接财产损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间接财产损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4)除以上影响外,本次地震还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5)你认为造成该次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解析 本题通过缅甸地震材料。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及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此次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人员伤亡,包括死亡、伤残等生理伤害和恐慌、忧愁、痛苦等心理和精神伤害。其中人员伤亡情况取决于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其中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属脆弱群体,而青壮年男性则不易受灾害损伤。②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厂矿等直接经济损失和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而导致生产、交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间接经济损失。
③自然灾害还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地震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包括地震强度大小,地震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防抗灾害的能力三个方面。
答案 (1)青壮年男性 应急反应快、身体抗灾能力强 (2)心理 精神 (3)房屋 道路 厂矿 通信网络 交通运输 水电供应 (4)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5)灾害强度大;人口、经济密度大;防抗灾害能力弱。 .人员伤亡:包括对人员的死亡、伤残等生理伤害和心理及精神的伤害,这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在灾害中,不同的人群承受灾害的能力不同,一般妇女、儿童、老人和残障人属于脆弱群体,青壮年男性不易受灾害损伤。.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除直接损失外,停产停工、交通信号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动、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叫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但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往往更广泛和长远。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地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一、选择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2.上述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
A.自然异变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解析 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引起的地表震动,属于自然灾变,地震会使人员、财产、资源等受到损失,这些称为受灾体。
答案 1.A 2.B
3.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
①2011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大旱 ②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③山洪爆发冲毁桥梁 ④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大量强辐射物质外泄,使少部分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西南五省大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等生产受损,符合自然灾害的概念。②中的火山喷发为自然异变,但其发生在无人荒岛,并未导致损坏发生,没有受灾体,不属于自然灾害,仅为自然异变。③山洪这种自然异变使桥梁这一财产受损,符合自然灾害的概念。④虽导致受灾体的损害,但其致灾因子为人类异常活动,其属于人为灾害。
答案 C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据此完成4~5题。
4.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情影响最长远的是 (  )。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5.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最可能 (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自然灾害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其中具有广泛性、长远性、隐蔽性、滞后性的是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不同的自然灾害其财产损失的灾情统计指标不同,由“绝收面积、减产面积”可确定受灾体为“农作物”,进而判定该灾害为干旱或洪涝。
答案 4.C 5.A二、综合题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冰岛的格林姆火山于2011年5月21日爆发喷出的烟雾,22日已经达到20公里,附近大量居民紧急撤离。
材料二 见下图。(1)结合材料一、二可知火山灾害孕育于________圈层。
(2)火山喷发能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灾害?是否“百害而无一利”?
(3)该火山和日本富士山火山若同时喷发,何处的灾情严重?为什么?
解析 (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岩石圈中的软流层。(2)岩浆毁灭地表事物,气体喷发物对大气质量有影响。火山喷发能形成温泉、矿产,并且火山灰能肥沃土壤。(3)富士山和格林姆火山若同时火山喷发,危害程度孰大孰小应以受灾体的密度和质量作为衡量标准。答案 (1)岩石
(2)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火山喷发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喷发中也能产生一些矿产资源,形成肥沃的火山灰等。
(3)日本富士山。日本富士山地区是日本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旅游名胜区,虽然防抗灾能力强,灾后恢复速度快,但与人口密度较小的格林姆火山附近相比,其灾害危害程度要大得多。教材P2~P3思考
提示:(1)不属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
(2)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
(3)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成树木等财产损失。
(4)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教材P6思考
提示: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一定灾害强度下,防灾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受灾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该考虑到灾害损失与发达的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所以,应该说,防灾抗灾能力强使得灾害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