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原因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水体净化能力
1
2
8
水体污染现象
3、6
4、7
5
一、选择题
1.下列天然水净化作用中,属于化学净化作用的是
( )。
A.混合
B.沉淀
C.分解、凝聚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 化学净化有: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等。
答案 C
2.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相同的
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
解析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越强,故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其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引起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
答案 D
深圳特区报2012年4月6日讯 昨日有市民爆料,大梅沙海滨公园海面部分海水变成了深褐色,夹杂着一股腥味。记者从深圳市海洋局了解到,4月3日位于大梅沙西部、盐田港内侧的海域发生100平方米范围的赤潮,赤潮持续了两天,昨日上午,该范围赤潮面积增大到10平方公里。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4.形成长江口赤潮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 )。
A.海水温度
B.海水密度
C.海水盐度
D.潮汐现象
5.长江口易出现赤潮灾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是
( )。
A.寒暖流交汇
B.天文大潮
C.夏季风增强
D.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赤潮形成的主要因素。第3题,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原因,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洋排放大量的含氮、磷元素的营养物质,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第4题,自然因素有气候、洋流、地形等自然条件,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有气候温暖,水温较高,封闭海湾。第5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含有大量氮、磷等物质的工业、农业、生活废水流入长江等河流,汇入大海,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是长江口易形成赤潮的根本原因。天文大潮只是海潮大而已。
答案 3.D 4.A 5.D
二、综合题
6.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之称的渤海,近年来随着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也遭到了空前的污染。占全国总量32%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48%的污染物也经由40多条河流直接注入渤海,海洋环境专家警告:渤海可能变成“死海”。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渤海海水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2)为什么渤海污染后,海洋专家警告:渤海可能变成“死海”?
(3)试说明渤海污染防治措施。
解析 渤海是我国内海,海域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换缓慢,自净能力较差,其沿岸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由于陆地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废水、固体废弃物等随入海河流注入渤海,加之沿海地区石油开采和养殖发展造成污染加剧。对于渤海污染的防治应该先从源头治理,禁止陆地废弃物进入海域,同时加强对渤海环境保护,加强法制建设与宣传教育。
答案 (1)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污染;海上石油开采与运输;沿岸海水养殖。
(2)渤海是内海,水体交换能力差,海水自净能力有限。
(3)严格控制陆地污染物的排放;加强渤海海域环境监测;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环渤海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完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7.读辽东湾海域图和该海域污染指数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东湾
污染指数
(1)近年来,辽东湾污染状况严重,从污染标准指数分析,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这些污染物大量排入辽东湾,会导致海水________化,影响生态系统。
(2)结合辽东湾周围工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分析,导致辽东湾污染较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A.从陆上和海岸生产活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海上生产活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从海域自然条件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辽东湾的环境问题不仅包括海洋污染,还包括海洋生态破坏,其人为原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从考查辽东湾水域的水质污染和造成污染的原因转化为分析辽东湾的自然条件、工业布局状况及人类的海岸、海上活动对辽东湾可能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无机氮,它们会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第(2)题,辽东湾地处渤海的北部,周围有中国北方的两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工农业生产发达,这必然会对辽东湾造成污染。渤海的石油开采、海上的船舶运输等海上活动产生的大量油类物质也会污染辽东湾。从辽东湾特定的自然条件看,半封闭的地形对海上洋流的运动有阻挡作用,导致洋流对污染物的自然扩散功能减弱,给海上清污带来了不利影响。第(3)题,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包括过度捕捞造成海洋生物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和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破坏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两方面。
答案 (1)无机磷 无机氮 富营养
(2)辽东湾周围陆上工农业发达,临近中国北方的两大工业基地。周围人口稠密,沿海有众多港口和其他海岸设施,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产生大量废弃物排入辽东湾 经过辽东湾的船舶和海上石油生产等产生大量的油类物质 辽东湾海域相对封闭,缺少洋流,不利于污染物质与外海交换而充分自净
(3)人们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一些海洋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有些海岸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8.据专家预测,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
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将面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双重压力。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对“三河三湖”的治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湖泊中,不属于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湖”之列的是
( )。
(2)“50
年代淘米洗菜,60
年代洗衣灌溉,70
年代水质变坏,80
年代贻误后代”,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造成淮河水质严重变坏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三湖”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有关内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三河”“三湖”治理工程分别是指:“海河、淮河、辽河”和“太湖、巢湖、滇池”。第(1)题,一方面要知道“三湖”的具体名称,另一方面还要将湖泊名称与形状、经纬度位置相对应。第(2)题,主要是淮河径流量小,且周围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第(3)题,“三湖”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1)B
(2)自然原因:河流径流量小,自净能力差。人为原因:流域内大量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
(3)水体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