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每课一练
读“世界四个主要大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图”,完成第1~3题。
1.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 )。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总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
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
3.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
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水资源污染严重
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解析:由图可知,四大洲各自的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做一个简单的除法估算,不难得出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南美洲的结论。南美洲号称“湿热的大陆”是因为其纬度低,降水丰富,北美洲虽然面积大于南美洲,但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大,降水总量小,气候干燥,年径流总量自然较少。从图中信息和四大洲人均径流量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1.D 2.B 3.B
结合“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
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
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
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5.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适宜的做法是( )。
①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②退耕还林还牧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围湖造田 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⑥改善耕地质量
A.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⑤⑥
D.③⑤⑥
解析:第4题,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厂矿、道路等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减少。第5题,要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应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总产量两方面入手,需要注意的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背景是退耕还林还牧还湖、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面积减少。所以,要大力提高单产。
答案:4.B 5.D
阅读材料,完成第6~7题。
材料一: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
材料二: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导致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成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三: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6.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7.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解析:第6题,注意考查的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C、D三项也是矿产资源问题,但既不是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也不是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7题,要紧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6.B 7.D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6月25日,是第21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保红线、惠民生”。
材料二: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
材料三: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及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的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而我国人口却在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第(2)题,先确定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然后明确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的措施则主要围绕保土保肥方面。第(3)题,要确定b、c、d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①人口稠密,②耕地总量少,③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比重大。第(4)题,要由题干中提出的问题“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再回归到图中,从图例中找到“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的符号和“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符号,再对应中国区域的分布,即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区域面积大;从图中找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然后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
答案:(1)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