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件 (1)

文档属性

名称 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件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30 17: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提示:否,如果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就会退化、解体,出现水资源短缺。2.结合教材案例3,思考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是开源措施还是节流措施?在开源方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人工降雨等。
(2)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提示:蒸馏法、反渗析法。
(3)海水淡化的局限性表现在哪方面?
提示:成本较高。3.阅读教材P49“不同灌溉系统效率比较”图,农业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灌溉方式来节省农业用水?
提示:滴灌或旋转式喷灌。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大约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的用水量还在逐年增加,而水污染则不断加剧,这就使得本已缺水的北京市用水更趋紧张。
(1)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小,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等。(2)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保护水源;③兴修水库;④跨流域调水;⑤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⑥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解决图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共同原因。
提示: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据上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个理由。
提示: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4)为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为使土地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转变,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2.阅读教材案例: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
(1)分析贵州、广西石灰岩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提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起伏大。
(2)为控制本地区土壤侵蚀,进行水土保持,应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
提示: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3.读下面材料:思考科尔沁地区为什么要建立自然保护区?
材料 科尔沁,蒙古语意思为“著名射手”。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据文献记载,公元10世纪这里还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的好地方。但是,从19世纪末开始,滥垦草地,砍伐森林,使地表植被和土壤遭受破坏,表土在风力作用下迅速沙化。昔日风光秀美的大草原,变成茫茫沙地,滚滚黄沙快速向外扩延。
提示:减少人为不合理行为,防止沙漠化扩延,保护科尔沁草地。1.表解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典例】(2011·合肥高二检测)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可知,我国耕地多分布在条件适宜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第(2)题,河套平原地区本身比较干旱,引黄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进而引发荒漠化问题。【规范解答】(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措施:生物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工程措施: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农牧业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 【变式备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2月25日我国颁布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强化水土保持规划法律地位。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施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变得板结。(1)以上资料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还有_________
________。(3)资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主要指(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区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
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4)资料中“使土壤变得板结”的原因是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___________结构,使土壤吸附水肥和透气性能减弱,肥力___________。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较有效的办法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全面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问题,挖掘较全面。土壤板结的原因主要是施用化肥量大,时间长会破坏土壤结构,措施主要是增施有机肥发展生态农业进而减少化肥使用量。
答案:(1)①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②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土地过分使用
③土壤污染(板结) 过量施用化肥
(2)农药、污水、灌溉等
(3)BCD
(4)团粒(胶体);下降;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2011年3月22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全国各地举行了纪念201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目前水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是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海水淡化 B.修建水库
C.改进灌溉技术 D.人工降雨2.下列符合目前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
①限制用水量大的工业的发展 ②南水北调 ③黄河小浪底工程 ④农业节水灌溉 ⑤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⑥开采地下水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
【解析】1选C,2选A 。第1题,开源是指开辟水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改进灌溉技术属于节流措施。第2题,限制用水量大的工业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开采地下水不属于可持续利用的范畴。3.目前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不可行的是( )
A.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选B。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春旱严重;既保证工农业的发展和居民用水的需要,又要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缩减农田面积不利于农业发展。4.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于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
( )
①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②黄土高原区发展耕作业
③青藏高原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④黄淮海平原小麦返青时浇水施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选C。南方红壤区因有机质被淋失,含铁铝成分较多而呈酸性且土壤贫瘠。黄土高原地区因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不易发展耕作业。青藏高原地区因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以河谷农业为主。黄淮海地区小麦春季返青,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小麦需水肥量大。5.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中,属于农牧业措施的是
( )
A.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等高耕作,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
C.修梯田、淤地坝
D.修建水库、灌渠等
【解析】选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物措施,C、D选项属于工程措施。6.我国一些地区要“退耕还牧”或“退耕还林”的原因是
( )
A.粮食价格太低,效益不如种草和种树
B.生活提高了,人们需要更多的林产品和畜产品
C.生活提高了,要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旅游场所
D.有些地方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要用种草、种树的方法加以改善
【解析】选D。“退耕还牧”或“退耕还林”,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恶化。7.我国南方热量条件好、水分充足,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发展生产,应该是( )
A.大力垦荒,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
B.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C.大力种草,发展畜牧业
D.发展家禽饲养业
【解析】选 B。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可适当发展林业。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1年6月17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就像一种“地球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大量耕地、牧场和森林,对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水资源循环、农作物和牲畜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晋陕内蒙古地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1)比较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请将下面导致绿洲环境恶化的字母与图中数字代号和内容相搭配。A.农业系统恶化,粮食产量降低
B.内陆河下游流量减少
C.砍伐绿洲或冲积扇周围的固定沙丘的植被
D.土地盐渍化
E.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
①—— ②—— ③—— ④—— ⑤——【解析】第(1)题,Ⅰ类侵蚀区是荒漠化问题,Ⅱ类侵蚀区是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北部与南部地区气候的差异比较外力作用的差异。第(2)题,侧重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联系沙尘暴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回答。第(3)题,分析绿洲荒漠化的成因,注意箭头所反映的因果关系。答案:(1)Ⅰ类侵蚀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2)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使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
(3)①——C ②——B ③——E ④——D ⑤——A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