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7:5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选择题
1、下列国家中,可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是
A、赞比亚 B、科威特 C、哈萨克斯坦 D、蒙古
2、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改造不稳定径流 B、跨流域调水
C、大量抽取地下水 D、排干湖泊和沼泽
3、下列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中既属于“开源”又属于“节流”的是
A、海水淡化 B、开渠引水
C、改进灌溉技术 D、污水资源化
4、下图是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从图中可知
A. 北京、新德里人均水资源都很丰富 B. 伦敦、纽约位于海边,水资源丰富
C. 发达国家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 D. 东京人均水资源最少
5、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 改造不稳定径流 B. 排干湖泊和沼泽 C. 大量抽取地下水 D. 跨流域调水
6、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B. 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 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D. 减轻淮河的水污染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法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图判断:
7、2001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A. 促进节约用水 B. 与国际水价接轨 C. 国家税收 D.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8、水资源是否丰富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城市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南水北调工程三线调水方案中,主要向黄河流域供水的是
A. 东线 B. 中线 C. 西线 D. 三线并进
下图所示为我国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两条输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
A.秦岭??? B.昆仑山??? C.巴颜喀拉山??? D.南岭
1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 B.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C.图示区域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发生 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处回归沙漠带,但却呈现出一片生机的“绿洲”。据此回答12~14题。
12、广东省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原因是
A.虽属于干旱地区,但河流众多,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夏秋季节,常有台风雨缓解副热带高压控制所造成的旱情 C.濒临太平洋,深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D.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沛降水
13、关于广东省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地势平缓,地表受流水侵蚀切割较轻
14、关于广东省丘陵山区的开发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项)
A.开发历史较晚,几百年前还是原始地??? B.人均耕地少,人地关系矛盾突出 C.非耕地资源粗放经营,经济效益低??????D.常年受下沉气流控制,生物品种较单一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 度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土层厚度(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 、 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 。
(3)在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16、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将2003年定为“世界淡水年”。读“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回答:
省级
行政区
人均用水量(m3/人·年)
人均生活
用水量
(m3/人·年)
人均生产
用水量
(m3/人·年)
农田灌溉亩
均用水量
(m3/亩·年)
万元GDP
用水量
(m3/万元)
江苏
610
70
540
446
570
宁夏
1780
26
1754
1352
4000
(1)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2)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003年6月20日开始,淮河流域持续降水22天,使安徽、江苏的淮河沿线均超过警戒水位。读图,回答(3)—(4)题:
(3)淮河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
(4)简要分析淮河易产生洪涝的自然原因。
(5)为了减轻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我们应在下游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17、读下面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源分布看:①地区常规能源中 丰富,②地区常规能源中 丰富,③地区新能源中 、 丰富。
(2)图中实线和箭头为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在能源工程,A是 工程,B、C、D是 工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C线路的电力比B线路优越,试分析其原因。
(3)简答开发④地区水电基地的有利条件。
(4)A、C线路能源调运对开发⑥地区有什么战略意义。
(5)2003年全国19省拉闸限电的过程中,有些省份能源丰富,试分析2003年④⑤两省发生“电荒”的主要自然原因。
(6)简要分析⑥⑦地区能源供应长期紧张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回答解决⑥⑦地区“电荒”的主要措施。
(7)我国优先发展水电的有利条件是
①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开发前景广阔
②对水能资源优先开发利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③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④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发展受到了资源污染问题的约束,而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不到达25﹪,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1--5BBDCD 6--10AABCC
11—14BCB(AD)
15、(1)云南、贵州广西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 肥力
(3)应避开地下溶洞等容易塌陷的地区
人为原因:本地区人口较多,土地超载,砍伐森林,在陡坡上开荒,破坏了坡面植被
自然原因:坡度陡,土层薄,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16、(1)江苏省的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
(2)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
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或灌溉技术落后、或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3)黄;长江。
(4)①降水集中,多暴雨;②中上游支流多,流量大;③下游无天然入海河道,排水不畅。
(5)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17、(1)石油 煤炭 太阳能 地热能
(2)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原因:B路线以火电为主,而C路线以水电为主,水电不污染环境,发电成本低,属于可再生能源。
(3)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
(4)①可缓解华东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降低用电成本;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④减轻大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5)2003年④⑤两省降水偏少
(6)原因:⑥⑦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该地区缺乏常规能源。
措施:节约用电;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建核电站;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石油进口多源化; 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