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单元训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至2007年底,北京城市园林绿地比2001年增加了1.5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绿地达48平方米。北京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绿地对降低汽车尾气危害的作用是( )
A.吸烟滞尘 B.降低噪声
C.涵养水源 D.美化环境
解析:注意是“降低汽车尾气危害的作用”。
答案:A
2.北京城市绿化产业的有利影响有( )
A.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B.使北京成为全国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城市
C.促进城市垃圾分解和无害化
D.带动林业、园艺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城市绿化会带动林业、园艺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D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
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
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
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高,因此B说法错误。
答案:B
4.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正确叙述是( )
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
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
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小
解析:我国寒潮暴发主要在冬半年,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冬季由于北方农业生产的农闲季节,对农业影响较小,南方地区频次低,但喜温农作物受影响大,故寒潮频次高,农业生产不一定减产,主要看发生的季节,晚春季节,危害大;由此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二、综合题(共60分)
5.(10分)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
响。
解析:湿地变化特点从表中可直接读出;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水源、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6.(10分) 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这次大会是继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的又一场同级别的气候变化谈判。会议期间,“绿色和平”组织在坎昆的一个海滩上将多国地标建筑模型放置于海水中。
(1)“绿色和平”组织意在警示人们什么?
(2)请从衣、食、住、行角度各举一例来避免图中的景象变为现实。
解析:(1)从图中分析判断。(2)从衣、食、住、行角度各举一例来避免图中的景象,注意低碳和环保。
答案:(1)全球变暖(或海平面上升)。
(2)衣:自然着装,顺应天时随天气适当增减衣物;食:提倡素食;住:北方冬季保证门窗密封;适度使用空调,节能减排;行: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出行;选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7.(10分)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10年2月开始,中国将通过卫星遥感图片执法检查,就耕地保护等土地管理问题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根据“15号令”,凡是地方违法违规土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以上者,将被追究责任,包括主要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或撤职。
材料二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1)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简要分析我国应该如何保护耕地资源?
解析:(1)结合材料和我国实际来分析;(2)我国应该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
答案:(1)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
(2)数量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我国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质量保护: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8.(10分)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图的分析能力、洞庭湖面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湖泊湿地的主要功能价值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1)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9.(10分)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大气中的硫主要有SO2、H2S等,主要来源从图1可以看出有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图示省区SO2的排放量与产量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消费量,煤炭消费量越多,SO2排放量也越多;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时间短,土壤呈碱性,而南方地区雨季长,降水多,土壤呈酸性;酸雨的危害主要从对水源、鱼类、土壤、植物、建筑物及人体的危害等方面考虑。
答案:(1)化石燃料 无机硫 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3)降水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10.(1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深远的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A城市开幕。全球变暖是此次大会关注的焦点,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6.4℃之间。
材料二 A城市1961~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0.1
-0.1
2
5.6
10.9
15
16.4
16.3
13.3
9.6
5.1
1.8
降水(mm)
36
24
34
35
40
45
57
55
53
47
52
45
降水日数
17
13
14
13
13
11
13
13
14
14
17
16
材料三 如图
(1)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判断A城市所在国适宜开发风能还是太阳能?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分析世界许多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
解析:第(1)题,注意从人为原因分析,一方面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另一方面毁林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减少。第(2)题,A城市所在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盛行西风,风能资源丰富;全年温和湿润,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能资源贫乏。第(3)题,可从多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1)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减少。
(2) 风能。A城市所在国终年盛行西风,地势低平,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全年多雨,降水日数多,日照时间短,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能资源贫乏。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风电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