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章末优化总结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甲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乙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甲 图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丙(2)图丙为图甲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由图甲可知,该国为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与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及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有关.第(2)题,由题干“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可知,水坝修建之前,海潮顶托作用明显,使河水与海水相混,水偏咸;水坝修建之后,通过调控及阻挡可使水逐渐变淡.第(3)题,解决淡水短缺可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思考.【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2011·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题目图文信息,结合图中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实际说明对水质及生态的影响.第(1)题,水库A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周围分布有农田和居民地,容易产生农药、化肥和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因此要防止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第(2)题,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会减少该处森林植被,造成生物栖息环境破坏;同时植被破坏和山体形态改变会加剧水土流失.
【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