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森林及其保护
1.地球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俄罗斯 B.巴西
C.加拿大 D.印度尼西亚
解析:选A。俄罗斯的森林面积约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2%,是世界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森林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据此回答2~3题。
2.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下列属于森林环境作用的是( )
A.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饲料
B.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木材
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D.林区为化学工业提供松脂
解析:选C。森林的环境作用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提供旅游休闲场所。
3.华北平原上的防护林带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治水土流失 B.防治土地荒漠化
C.防治旱涝 D.防治风沙和土壤盐碱化
解析:选D。华北平原上的防护林带主要是防护西北风由内蒙古方向带来的风沙侵害。
(2012·梅州中学月考)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回答4~5题。
4.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5.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答案:4.B 5.A
6.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增加木材产量 ③调整农业结构 ④提高生态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退耕还林”要求减少当地耕地面积,扩大林地,这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的生态系统的重大举措。所以“退耕还林”具有多重意义,但国家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生态质量。
7.(2012·广东深圳高二联考)读甲、乙两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甲 世界森林消失状况分布图
(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比重最小的是________,该洲现存天然林主要属于( )
A.亚洲 温带落叶阔叶林
B.北美洲 亚寒带针叶林
C.非洲 热带雨林
D.欧洲 温带落叶阔叶林
(2)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3)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蕴涵了森林的一种生态功能,请思考搭配:
A.天然“氧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然“吸尘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天然“蓄水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天然“消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天然“美容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以图示材料考查世界及我国森林的分布、变化以及滥伐森林带来的生态危害。解答时应特别关注三点:(1)北美洲开发历史较晚,其北部的加拿大纬度较高,大部分天然林属于亚寒带针叶林。(2)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3)长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度、强度增大。关于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可以从立法保护,采伐与养育相结合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1)B
(2)东北 西南 东南
(3)净化空气 吸烟除尘 涵蓄水源 减弱噪声 美化环境
(4)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度、强度增大
(5)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森林保护宣传教育。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网络游戏中的一个画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中的情景如果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当地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降水增加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沙尘暴
2.该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副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造成土地沙漠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第1题,画面中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裸露,易引发水土流失。第2题,“江南地区”是题眼,土地沙漠化主要是西北内陆地区草场退化的结果。
答案:1.C 2.D
(2012·吉林测试)北京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100多种树木作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不属于这些城市植被主要生态功能的是( )
A.净化大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减弱噪声
4.这些树木中,不可能有( )
A.落叶阔叶树 B.针叶树
C.常绿阔叶树 D.灌木
解析:城市绿化主要是针对城市中容易出现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质量问题,保持水土主要是山区植被具有的功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区,常绿阔叶林多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
答案:3.C 4.C
(2012·赤峰调研)读我国36°N附近某地在1955年和2011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回答5~7题。
5.图中的森林类型和耕地类型分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旱地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D.亚寒带针叶林、水田
6.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河流含沙量大 ③酸雨 ④海平面上升 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
7.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
A.停止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建住宅
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
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造林
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36°N附近,属于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地砍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泥沙增多,入海口处滩涂扩大。应退耕还林、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
答案:5.A 6.B 7.C
二、综合题
8.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D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标。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林业资源的主要分布区、生态林建设状况及森林的生态作用。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西南的横断山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我国的生态林工程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其所在的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候,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浪。
答案:(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横断山区 台湾、福建、江西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
(3)①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②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③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①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变化趋缓;②对水质的影响:由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使入河泥沙减少,使长江中、下游河流河水含沙量减少。
9.(2012·哈尔滨高二会考)阅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序号填入下图中: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能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_______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就不可避免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4)从中看出玛雅文明在15、16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各项内容的逻辑关系即可作答。第(2)、(3)题,答案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第(4)题,玛雅文明的消失归根到底是人们对森林的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所致。
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①②③⑤④(①②顺序可调换) (2)15
(3)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4)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婆罗洲之心”计划(Heart of Borneo)是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三国政府为保护婆罗洲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共同推出的一项重大绿色环保计划。“婆罗洲之心”计划位于加里曼丹岛的中心地带,是文莱、印尼、马来西亚三国边界沿线一条狭长的热带雨林,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生物物种丰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两处同时拥有黑猩猩、大象和犀牛群落的林地之一。近年来,在利益的驱动下,该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了惊人破坏。一方面,砍伐森林,出口木材;另一方面,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
(1)“婆罗洲之心”计划所保护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具有怎样的影响?
(2)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森林?
解析:本题以“婆罗洲之心”计划为背景,第(1)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带雨林生态效益的理解,以及雨林破坏后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第(2)题,保护雨林环境可以从思想上提高环保意识,为提高经济收入,要开发而且还要保护。
答案:(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持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维持全球生态平衡。
(2)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