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思考:生态环境问题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吗?
提示:不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的。2.结合教材P70“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探究下列问题。
(1)据图总结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2)分析黄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因素是什么?
提示:①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场退化严重;形成原因是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加上人类的过度放牧严重。
②黄淮海平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 原因是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降水变率大,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3)探讨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提示: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东北某市实验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针对东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可相应地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提示:平原地区以土壤侵蚀为主,可采取退田还林,增加土壤肥力等措施;山区以森林破坏为主,可采取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等措施。西部高原山地主要以草地退化为主,可采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等措施。 对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应注意从特点、成因、区域差异几个方面来理解:
(1)我国国土面积大,跨经纬度范围广,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一样,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多,而且分布到各个地区。
(2)我国生态环境的出现既有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也有人为原因,特别是近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3)在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地提出治理措施。 【典例1】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1)①地区范围内沙化速度加快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向东南扩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北京地区哪种天气现象与土地沙漠化有关( )
A.狂风 B.暴雨 C.逆温 D.沙尘暴
(3)②地区代表的沿海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③地区是我国出现____________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④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多选)( )
A.森林破坏 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①②③④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西北内陆→土地荒漠化→加剧北方沙尘暴
②→沿岸海区→海水污染
③→四川盆地→酸雨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要考虑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②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规范解答】(1)滥垦、滥伐、滥牧,森林和草场遭到破坏
冬季气候干燥,多吹西北风
(2)D
(3)海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石油泄漏污染
(4)酸雨 工业发达、人口稠密,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盆地地形,气体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
(5)ABCD 【变式备选】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1)①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和防治措施等。第(1)题,主要从气候方面分析。第(2)题,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过垦、过牧和过采等。第(3)题,三个地区都土壤侵蚀严重,其中③地区为土地盐渍化,④地区为水土流失,⑤地区为石漠化问题。答案:(1)降水少,气候干旱
(2)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3)土壤侵蚀严重 山地丘陵地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典例2】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思路点拨】从图中山地、河流的形态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流域为珠江流域。(1)甲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该地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环境保护应以防治污染和保护湿地为主;乙地区为珠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地形起伏大,环境保护应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为主。(2)珠江三角洲属于水质型缺水,合理利用的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规范解答】(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1.读漫画“启事”,该漫画涉及到的
环境问题包括( )
①水土流失
②森林破坏
③土地荒漠化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由漫画可知森林遭到砍伐,老虎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存受到威胁。2.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①西双版纳——森林破坏
②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③科尔沁草原——土壤盐碱化
④黄淮海平原——湿地干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科尔沁草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黄淮海平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 据报告,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35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2%,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完成3~5题。3.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4.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5.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3选C,4选D,5选B。第3题,图中曲线显示,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是坡度在0~40°时,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加大;坡度在40°~90°时,随坡度加大,侵蚀强度减弱。第4题,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坡度大,受雨面积小,径流量小,因而侵蚀程度低。第5题,图中的鱼鳞坑由于地势低洼,可以拦截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在上方植树,有利于减少泥沙注入坑中,减少对坑的淤积。6.(2011·海淀模拟)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说出甲图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解析】本题利用示意图和折线图考查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第(1)题,从示意图可以判断科尔沁草原植被由原来的草原和轻度荒漠化转变为荒漠和重度、中度荒漠化为主,所体现的是土地荒漠化。第(2)题,草原退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主要原因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第(3)题,对于草原的退化的防治可以从其原因入手分析,分别从人口的影响,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化以及法规意识等方面进行解答。答案:(1)土地荒漠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7.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图”,回答问题。(1)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却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我国东南沿海省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不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却达500万~1 000万公顷,主要原因是什么?水土流失对该地区河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3)简述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本题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图为载体,考查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差异、原因及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措施等。第(1)题,新疆地区面积较大,但由于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东南沿海省区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面积小。第(2)题,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又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大;对河流的影响体现在泥沙含量大,河床抬高等。第(3)题,水土保持工作主要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气候干旱,降水少 植被覆盖良好
(2)①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具有直立性,土质疏松;②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③植被破坏严重。 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
(3)①加强宣传,提高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制定法律法规,严禁破坏森林、草原植被;③植树种草,恢复植被;④采取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⑤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