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B.中国黄上高原的水土流失
C.欧洲的酸雨危害 D.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荒漠化
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农业发达、盆地地形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因而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
3.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距海遥远,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B.一些地区的人们环境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维护轻建设是形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C.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
D.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减小
4.我国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其主要目的是( )
A为人类保护珍奇的动物 B.保护好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资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D.为发展旅游业提供观赏内容
5.2001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主要保护的生态系统是( )
A.高山草甸湿地 B.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C.温带草原及湖泊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读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6~8题。
6.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物理风化
D.化学溶蚀
7.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上地退化的区域是(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8.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
读图,回答9~12题。
9.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
10.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草场退化
C.生物多样性锐减
D.土壤侵蚀
11.与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无关的因素是( )
A夏季多暴雨 B.黄土土质疏松 C.植被破坏严重 D.春季多大风
12.近年来,该区域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林草种植面积扩大
C.矿产开采规模加大 D.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
13.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是( )
A.国家实施伏季休渔政策
B.
2005年5月1日实施新交通道路安全法
C.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D.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工程的实施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⑤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侧浊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15.图中环境问题①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分布区边缘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16.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某种地方病的分布区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这种地方病的发生最有可能与当地的何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 )
A.水土流失 B.草地退化
C.泥石流和滑坡 D.生物多样性锐减
读下面两幅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
18.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据此回答19~20题。
19.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
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20.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④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B.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
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
二、综合题
22.下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日数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1)若此关联图发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②表示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
(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甲中,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产生的自然背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中,__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C
5.A
6.B
7.C
8.C
9.C 10.D 11.D
12.B 13.B
14.B
15.C
16.A
17.B
18.D
19.C
20.B
21.A
二、22.(1)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轮荒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 (3)云南省 贵州省 四川省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生物多样性锐减 (4)土壤侵蚀 C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为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5)云南 自然原因: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小;社会经济原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