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19:5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五单元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写 作
1.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弄懂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语言运用)
2.培养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思维能力)
3.在写作实践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锤炼语言,提高说明文的写作水平。(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重难点
1掌握“抓事物特征”的核心方法,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准确提炼并运用说明方法凸显事物独特性。
2.在写作中灵活整合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使语言兼具准确性(科学特征)与感染力(审美特征)。
情境导入
在自然的奇妙造物中,每一片树叶虽归属于同一棵树,却拥有独特的轮廓与纹理,仿佛大自然在诉说着万物各有千秋。正如树叶般,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尽管同属书写工具,却各有其独特之处。铅笔给予我们修正的机会,钢笔流淌出的是沉稳的墨迹,毛笔挥洒出的是艺术的韵味,而圆珠笔则带来了流畅的书写体验。这些细微之别,正是我们在撰写说明文时需要洞察和捕捉的。因此,写好说明文,关键在于观察入微,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让读者透过文字,洞悉事物的独特魅力。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1)注意观察和比较。在观察中通过比较找出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相互区别的地方,把握住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同时,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新知探究
“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
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它还有哪些标志?
新知探究
(2)发现共性。也就是说,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比如,苏州园林一百多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但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新知探究
无锡寄畅园
如:
杭州郭庄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布局(如镂空花墙分隔院落),正是江南园林共性:无锡寄畅园回廊透景、杭州郭庄漏窗借景,均以虚实分割拓展空间层次,形成“咫尺山林”的意境。
新知探究
(3)查阅有关资料。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例:莫高窟彩塑最独特的“薄肉塑”技法,将立体泥塑与平面壁画交融——据《敦煌艺术研究》记载,第259窟北魏禅定佛像“泥层厚度不足3厘米,却以浮雕手法在壁面营造立体光影”,这种“半塑半绘”工艺是其区别于其他石窟的核心特征。
新知探究
直接引用专业数据(3厘米厚度)和术语(薄肉塑),用权威资料精准锁定艺术形式的不可替代性,避免描述空泛。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初识藤野·人物画像
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通过对比宫殿与园林的布局差异,突显苏州园林“自然之趣”的核心特征。
②“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以白描手法具象化“隔而不隔”的视觉效果,强化空间层次感。
(4)要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运用生动的说明方法,既能突出事物的特征,也可以避免文章的枯燥乏味。
新知探究
a作比较;b摹状貌;c举例子。三种方法交织,既精准概括“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共性特征,又以动态画面消解说明文的抽象性。
③“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列举具体植物配置,实证“着眼在画意”的设计理念。
新知探究
①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②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③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
④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⑤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拓展思考:怎样抓住不同事物的特征来进行说明呢?
思维总结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二:按要求写作实践
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材料见教材),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思路指引:①锁定核心特征,如结构特征、功能特征;②精选说明方法;③合理谋篇布局;④舍弃次要部分,如历史起源、民族贡献等信息。
新知探究
吐鲁番盆地大都低于海平面,且它四面环山,中间有火焰山横卧在盆地的中央。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城市,也是最热、最干旱的城市,素有“火洲”之称,;夏天的吐鲁番,最高气温可达48摄氏度,年降雨量平均只有16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达两千多!由于这里常年干旱、缺水,聪慧的新疆人便利用特殊的地理条件,发明出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古称“井渠”。
坎儿井
参考范文:
新知探究
坎儿井是把地下的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而形成的地下渠道。你可能会问:“吐鲁番常年干旱、缺水,怎么会有地下的潜流水层呢?”潜流水层是吐鲁番的北部博格达雪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雪山融化后流向盆地,并深入戈壁地下形成的。坎儿井,就是把地下的潜流引出汇集到一起,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滞坝组成。竖井主要用来开挖暗渠时人出入及出土的上下通道。井口直径约七八十厘米,当时劳动人民出土仅用编织的篮子和辘辘把土运上来。从一个地方开挖,一直到挖出水来再开始挖暗渠。
新知探究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即地下水渠,深约1.5米,宽约0.7米。滞坝就是暗渠出口,修建的一个蓄水池,暗渠中的水就流入这个地面上的蓄水池中。所谓明渠,就是暗渠引水至农田之间的水渠,它跟暗渠不一样,它是一条条流在地面上的渠道。
吐鲁番共有坎儿井1100多条,总长5000多公里,犹如人体血脉般。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可不能小看新疆的坎儿井,它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新知探究
尽管现在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它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新知探究
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性文章,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思路引导:①锁定目标建筑,优先选择本地建筑,便于观察细节;②聚焦特殊功能,提取核心特征;③活用说明方法;④避开与核心特征无关的内容,如建造者生平、民间传说等。
新知探究
参考范文: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天堑的钢铁脊梁
在湖北武汉的长江之上,一道钢铁长虹飞架南北,将龟山与蛇山连为一体,这便是被誉为 “万里长江第一桥” 的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首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它以独特的建筑形制和里程碑式的意义,成为荆楚大地上的工业文明象征。
大桥的建筑结构彰显着 20 世纪中叶的工程智慧。全长 1670 米的主体由 8 个巨大的桥墩支撑,每个桥墩深
新知探究
入江底岩层 30 余米,如同定海神针般抵御着长江的洪流。上层公路桥宽 22.5 米,可并行六辆汽车;下层铁路桥宽 14.5 米,双线铁轨承载着京广铁路的繁忙运输。尤为精妙的是其钢桁架梁结构,每节钢梁通过铆钉连接,总用钢量达 3.8 万吨,这种 “连续梁” 设计使大桥在列车飞驰时仍保持稳定。桥身两侧的铸铁栏杆上雕刻着 200 多幅 “孔雀开屏” 图案,将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完美融合。
新知探究
作为长江航运与陆路交通的枢纽,大桥的功能具有划时代意义。1957 年建成前,长江两岸依靠轮渡连接,遇大雾天气便会停航;大桥通车后,火车从北京直达广州的时间缩短至 24 小时,汽车过江仅需 10 分钟。如今,它每日通行机动车超 10 万辆、列车 200 余列,既是南北交通的主动脉,也是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纽带。夜晚时分,桥上的 152 盏金属支架灯次第亮起,将桥身勾勒成金色的巨龙,成为长江夜游的标志性景观。
新知探究
这座由中苏专家共同设计的建筑,不仅创造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的工程奇迹,更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如同钢铁铸就的历史丰碑,用铆钉与钢梁讲述着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奋斗历程,在长江波涛之上矗立成湖北最具时代特色的建筑坐标。
新知探究
三、农用无人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数字支付……现实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性文章,向家中的老人介绍这一产品或应用。不少于500字。
思路引导:向老人介绍科技产品时,用“收音机”“暖水壶”等生活化比喻替代术语,比如把智能音箱说成“听话的收音机”;重点分三步讲清“能帮你做什么”,如“一句话开关灯”“自动给儿女打电话”,避开原理说明;安全提示用醒目的短句单独强调,如“不用时拔插头”,结尾附一句口诀式总结,如“说话指挥,省心省力”,辅以手绘示意图更佳。
新知探究
参考范文:
给爷爷奶奶的智能音箱使用指南
爷爷、奶奶,您看桌上这个圆鼓鼓的“小收音机”,其实是能听懂人话的智能音箱。它比咱家老收音机灵便多啦,您只要说句话,它就能按您的要求完成任务。
比如,当您的“戏曲点播员”。以前听戏曲得守着电视频道,现在只要对着它说“来段黄梅戏”,它马上就可以开唱。早上想听天气预报,说声“今天的天气”,就能知道啦。晚上您想听评书,喊句“放《三国演义》评书”,它立刻就开始讲,您还可以让它换个人来讲。您看,这就像把戏班子和广播台都装进了这个小盒子里。
新知探究
还有,它可以当您的“贴心小闹钟”。要是怕忘了吃药,您可以说 “每天早上八点提醒我吃降压药”,到点它就会 “叮铃铃”响着说:“爷爷奶奶该吃药啦”。想给叔叔打电话,不用翻通讯录,说声“给儿子打电话”,它就自动拨通了——就像咱家老座钟会报时,还多了个跑腿拨号的本事。
最重要的事,它还可以当您的“灯光小管家”。起夜时不用摸黑找开关,说声“打开床头灯”,灯就亮了;要出门散步,说声“关闭所有电器”,它就把电视、空调都关上。这可比按开关方便多了,就像有个小帮手随时听候吩咐。
新知探究
爷爷奶奶,用的时候您记得:不用时拔掉插头,就像关电视一样;别让它淋到水,和您的老花镜一样要爱惜。您记住这句口诀:“一声令下全搞定,省心省力又聪明”,下次我再来教您用它更多的功能。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等技巧,将事物描绘得更加清晰、生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所学,将身边的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事物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