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五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身边的文化遗产
1.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通过活动,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自觉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思维能力、语言运用)
2.班级开展“申遗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学会对文化遗产的发现、保护、传承和利用。(审美创造、语言运用)
3.通过实地考察、阅读书籍、访问老人、上网搜索等多种方式,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文化自信)
素养目标
情境导入
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很多文化遗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美丽瑰宝,需要我们去了解、保护、传承、发扬。让我们一起,从身边的文化遗产开始,走近它们、认识它们。
新知探究
活动准备
历史遗留下来的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
文化遗产分物质(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
1.了解文化遗产概念
新知探究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它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群、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样式、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如长城、故宫、秦皇陵及兵马俑、莫高窟等。
新知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如昆曲、中国书法、端午节、中国针灸等。
新知探究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中国五千年文化蕴藏了不可估计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是世界之窗。
2.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
新知探究
3.了解“文化遗产日”
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知探究
活动实践
(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对名胜古迹、通过回忆、访问、搜集资料等形式,整理本组调查的文化遗产。
2.各小组选出本组最合适的文化遗产项目,并制成资料卡片,在班上分享推荐。
新知探究
文化遗产推荐单:
组别
名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遗产
遗产类别 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类)
遗产概述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十堰市,是明代皇家主持修建的道教建筑群,始建于唐,鼎盛于明永乐年间。建筑群沿武当山 72 峰山势布局,现存金殿、紫霄宫等 100 余处建筑,占地约 160 万平方米。其建筑融合了道教 “天人合一” 理念,以石筑墙体、木构梁架为主,金殿更采用铜铸鎏金工艺,整座建筑群依山就势,宛如天成。
新知探究
推荐理由 历史价值:明成祖钦定皇家工程,代表明代政治、宗教与建筑艺术最高水平,是研究古代皇家建筑的活标本。
艺术成就:融合风水学与道教美学,紫霄宫、金殿等建筑工艺精湛,1994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意义:作为道教圣地,建筑体现 “道法自然” 理念,影响东亚宗教建筑,为海内外信徒朝圣之地。
科技价值:金殿榫卯结构、防雷设计等,展现古代力学与气象学应用,为建筑科技典范。
新知探究
1.制定实际考察流程,展开考察。(可分为考察前、考察中、考察后)
2.采用多种方式,搜集相关资料。
3.撰写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新知探究
考察前:了解相关项目的背景资料;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等工具;了解交通线路,注意组员安全。
考察后:整理所搜集的资料,并做好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相关项目与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注意摄取音像资料;访问权威人士,索取宣传资料,深入了解相关项目的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损毁古迹和破坏景区设施。
新知探究
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范例:
优秀文化遗产申请报告 申报项目类别:古建筑类(世界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报项目名称:武当山古建筑群 申报区(县):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 八年级×班第×组 ××年×月×日 所在区域 中国湖北省西北部,武当山脉东段,地理坐标北纬32°23′-32°33′,东经 110°30′-111°00′
新知探究
历史渊源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宋代开始规模营建,至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以“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皇家规格大规模敕建,历时12年形成9宫8观36庵堂的庞大规模。建筑群依“真武大帝得道飞升”的道教传说布局,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沿山势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建筑格局,是中国古代皇家道教建筑的巅峰之作。
续表
新知探究
基本特征 空间布局:沿72峰、36岩、24涧的地形地貌,按“风水玄武”格局规划,形成“天乙真庆宫-紫霄宫-金殿”的南北中轴线,建筑群与自然山体浑然一体,体现“道法自然”理念。
建筑形制:现存100余处建筑中,金殿采用铜铸鎏金工艺,重200余吨却无需一根铁钉,通过精密榫卯结构组装;紫霄宫为重檐歇山顶式木构建筑,檐角走兽造型灵动,斗拱层叠达11踩,展现明代官式建筑最高规格。
科技工艺:金殿底部设排水系统,藻井设计兼具防雷功能;建筑群利用山体落差形成自流灌溉系统,石阶踏步暗藏防滑纹路,体现古代建筑科技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
续表
新知探究
主要价值 历史价值:明成祖钦定皇家工程,代表明代政治、宗教与建筑艺术最高水平,是研究古代皇家建筑的活标本。
艺术成就:融合风水学与道教美学,紫霄宫、金殿等建筑工艺精湛,1994 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意义:作为道教圣地,建筑体现 “道法自然” 理念,影响东亚宗教建筑,为海内外信徒朝圣之地。
科技价值:金殿榫卯结构、防雷设计等,展现古代力学与气象学应用,为建筑科技典范。
续表
新知探究
(三)召开班级模拟答辩会
1.各小组推举一名“申遗代表”,负责介绍推荐的项目;其他组员组成助威团,并参加答辩。
2.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其他相关学科老师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学习委员负责组织答辩会,具体工作包括:①协调各小组确定时间及流程;②制定规则;③选定主持人;④撰写串联词。
全班共同参与,在模拟演练中,体会文化遗产的带给我们的意义及保护、传承责任。
活动小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我们要与时俱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深沉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