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六单元
23
︽孟子︾三章
1.通过情境教学,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逻辑思维严密、论证铺排有力的方法。(语言运用)
2.分析《〈孟子〉三章》的核心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把握文章的观点与论证思路。(思维能力)
3.领略孟子的思想内涵,感受儒家思想的智慧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正义、道德的追求。(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4.探讨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自信)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大丈夫”呢? 大家或许会说,那些取得了非凡名誉和财富的人才可以。比如商业巨擘凭财富左右行业走向,名流人士以声望引领社会话题,确实容易被当作“成功”的范本。当我们抛开世俗的财富名誉标准,又该用什么尺度丈量生命的重量?今天咱们就一起从孟子的智慧里寻找答案。
新知探究
富贵不能淫
新知探究
任务一:文本初读,感古之大丈夫
课文朗读
(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朗读节奏。
新知探究
课文翻译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在字里行间探寻孟子心中“大丈夫”的真正模样。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真正,确实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新知探究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怎么,哪里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告诫
准则,标准
指丈夫
新知探究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遵循的正道。
新知探究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服,使动用法
新知探究
译文:住在天下最宽敞的房子‘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这样才称得上大丈夫!”
新知探究
文言知识
(3)尝试归纳总结。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同“汝”,你)
安居而天下熄(古义:安静,平静。 今义:定居。)
安居而天下熄(古义:太平。 今义:熄灭。)
子未学礼乎(古义:尊称对方,你。 今义:孩子。)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指示代词。 今义:判断动词。)
新知探究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
以顺为正者(古义:常法。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偏”相对)。)
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过多;放纵。)
与民由之(古义:遵从。 今义:缘由。)
新知探究
一词多义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可以)
得志,与民由之 (实现)
戒
戒之曰 (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
妾妇之道也(法则,规律)
不得志,独行其道(道路)
道
新知探究
词类活用
①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②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③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④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新知探究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者,……也”表判断 )
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
戒之曰(省略了主语“母”)
以居天下之广居(省略主语“大丈夫”)
新知探究
任务二:活动促读,明古之大丈夫
情境模拟: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丈夫”评选活动。
假设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举办了一场评选“最佳大丈夫”的活动,张仪和公孙衍参加了选拔。学生分组扮演景春和孟子,讨论是否支持公孙衍和张仪当选。
1.假如你是景春,请说说你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样的?
“我”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功名显赫、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新知探究
2.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
公孙衍、张仪虽能左右诸侯决策,看似威风,然而他们不过以顺从诸侯心意、玩弄权术为能事,凭口舌之利掀起战乱,非以道义为准则。未守仁、礼、义,无独立人格与坚定操守。此等行径,怎配称“大丈夫”?实乃胁从权势、蝇营狗苟之辈。
敬仰、推崇、带有慕意。
3.假如你是孟子,你会如何评价公孙衍、张仪?
新知探究
4.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公孙衍
张仪
新知探究
5.在孟子的眼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因外部因素而迷乱、动摇、屈服。
小结:以“我是__________,我赞成/不赞成公孙衍和张仪当选,理由是__________”的句式来表述你的观点。
新知探究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若以打靶作比,景春说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是“敌论点”,这便是“树靶子”。孟子连续两句反问先驳论点,再搬出妾妇之道对比,这便是“打靶子”(破)。进而乘胜追击列出大丈夫应具备的三方面的品质节操。这便是“立论”(立)。最终顺理成章得出中心论点,点出何为大丈夫。这场辩论孟子大获全胜。
补充资料:
新知探究
任务三:自由表达,评心中的大丈夫
在历史的长河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人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①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富贵诱惑和死亡威胁,始终不改忠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②苏武[在被匈奴流放、缺衣少食和多次武力威胁逼降下,始终忠贞不屈。(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陶渊明[不为官职折腰,不因贫困改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新知探究
近现代还有有钱学森、朱自清、闻一多等,他们心怀天下,勇敢坚毅,有责任感,品德高尚。
④庄子[楚威王派使者以重金礼聘庄子为相,他却以 “宁为曳尾于涂中的乌龟,不为庙堂之牺牛” 作比,拒绝富贵权势,选择自由淡泊的生活。(富贵不淫)]
⑤李白[面对皇权威势,不卑不亢,坚守文人尊严。(威武不屈)]
⑥邓稼先[隐姓埋名 28 年,在原子弹成功后,他本可凭借成果获得国际学术地位和优渥生活,却继续扎根戈壁,直至因保护核试验数据遭辐射牺牲。(富贵不淫)]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富贵不能淫》,领会了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深刻内涵。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了自己对于“大丈夫”的见解,还推选了心目中的“大丈夫”人选。无论是古代的仁人志士,还是当今坚守原则、心怀大义之人,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以“大丈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守内心的道义与原则。
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
景春:公孙衍、张仪
孟子
以顺为正
(破)
(立)
妾妇之道
大丈夫
仁,礼,义
坚守原则
道德操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