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7:58:32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六单元
23
︽孟子︾三章
1.通过情境教学,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逻辑思维严密、论证铺排有力的方法。(语言运用)
2.分析《〈孟子〉三章》的核心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把握文章的观点与论证思路。(思维能力)
3.领略孟子的思想内涵,感受儒家思想的智慧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正义、道德的追求。(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4.探讨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自信)
情境导入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起初,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志得意满,沉迷于胜利的安乐之中,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肆意享乐、穷兵黩武。而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于忧患中复国称霸。最终,吴王夫差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复仇,吴国覆灭。
早在千百年前,孟子就洞察到了这一规律,凝练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寻这句警世恒言背后的深刻内涵。
新知探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新知探究
任务一:文言内容探秘
课文朗读
(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朗读节奏。
新知探究
课文翻译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狱官
集市
新知探究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译文】
新知探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违背
扰乱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增加
新知探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译文】
新知探究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指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指在国外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了解、明白
奋起,有所作为
新知探究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译文】
新知探究
文言知识
(3)尝试归纳总结。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新知探究
古今异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今义:送出,产生。)
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新知探究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古义:代词,这。 今义:动词,表判断。)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某种途径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曾益其所不能
(古义:不具备的才能。 今义:不可以。)
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内,文中指在国内。 今义:进来或进去。)
新知探究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在外,对外,文中指在国外。 今义:从里面到外面。)
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
而后喻
(古义:明白。 今义:比喻。)
新知探究
一词多义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 (贤士)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发于声 (显露、流露)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入则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新知探究
①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③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
④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
词类活用
新知探究
⑤所以动心忍性(动,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⑥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动词作状语,在国内;出,动词作状语,在国外)
新知探究
文言句式
被动句
倒装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被任用、被选拔。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于……中”“于……之间”状语(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傅说于版筑之间举”。
新知探究
任务二:人物卡片制作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提到的六位古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为他们制作人物简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轮流展示。
人物信息简介表:
人物姓名
出身背景 忧患经历 最终成就 总结启示 新知探究
人物姓名 舜
出身背景 出身平民,耕于历山,渔于雷泽,制陶于河滨。 忧患经历 早年历经家庭迫害(父顽、母嚚、弟傲,多次欲害其性命),却始终坚守孝悌,在艰苦劳作中积累德行与治世能力。 最终成就 受禅让继承帝位,成为上古圣王。制定五刑、划分九州、任用贤臣(如禹、皋陶),奠定华夏文明治理根基,开创“天下明德”的太平之世。 总结启示 忧患是德行与能力的试金石,至暗时刻的坚守与沉淀,终成担当大任的基石。
新知探究
人物姓名 傅说
出身背景 殷商时期筑墙工匠,身份低微,居于傅岩(今山西平陆),以夯土筑墙为生。 忧患经历 长期从事体力劳作,身处社会底层,才华被埋没于民间。 最终成就 商王武丁梦得贤才,经寻访发现傅说,拜为宰相。任内革新政治,辅佐武丁实现“武丁中兴”,使商朝国力强盛。 总结启示 出身贫寒未折其志,蛰伏之时积蓄力量,终以才学致君泽民,印证“苦其心志”方显价值。
新知探究
人物姓名 胶鬲
出身背景 商末周初鱼盐商人,于海滨贩卖鱼盐,生活困顿,社会地位低下。 忧患经历 从事商业奔波之苦,身处乱世中谋生维艰,未遇明主赏识。 最终成就 被周文王发现其才,推荐给周武王。武王伐纣时,胶鬲作为内应协助大军,后成为周朝重臣,推动新政实施。 总结启示 商贩身份未阻其进取,在时代洪流中把握机遇,以智谋辅佐王朝更迭,诠释 “动心忍性” 的力量。
新知探究
人物姓名 管夷吾(管仲)
出身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贫士,家道中落,曾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常遭非议。 忧患经历 经商失利、从军败逃,后辅佐公子纠失败,被囚禁于鲁国,险些丧命。 最终成就 经鲍叔牙举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推行“相地而衰征”等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史称“管仲相齐”。 总结启示 屡遭挫折却不弃经世之志,从囚徒到名相,以变革智慧成就霸业,证明 “增益其所不能” 需历经锤炼。
新知探究
人物姓名 孙叔敖
出身背景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居于期思(今河南淮滨),因躲避政乱隐居山野。 忧患经历 楚庄王时期,因令尹斗越椒叛乱,被迫流亡,生活清苦却心怀天下。 最终成就 被楚庄王发现并任命为令尹,任内兴修水利(如芍陂工程),整顿吏治,辅佐庄王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总结启示 隐居不坠青云之志,以民本思想施政,在逆境中坚守治国理想,体现 “天将降大任” 需忍辱负重。
新知探究
人物姓名 百里奚
出身背景 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沦为奴隶,被晋献公作为陪嫁媵臣送往秦国。 忧患经历 中途逃亡至楚国,被楚人抓获为奴,以牧牛为生,年近七旬仍身陷囹圄。 最终成就 秦穆公听闻其贤,以五张羊皮赎回,拜为大夫(人称“五羖大夫”)。辅佐穆公改革内政,开疆拓土,使秦国跻身春秋强国。 总结启示 从奴隶到国相,大器晚成却不坠其志,以治国才能改变秦国命运,印证“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哲理。
新知探究
(1)舜从田间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他们的出身有何相似之处?
(2)这些人物在被任用之前都经历了什么?
分析这六个人物的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回答下列问题:
出身低微
磨难与挫折
(3)这些人物最终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4)孟子通过这些事例想说明什么道理?
大业和荣誉
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就大业。
新知探究
(5)孟子如何从个人角度和国家角度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个人角度:通过六位古人的故事,说明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激发潜能,成就大业。
国家角度:通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述,说明国家只有在忧患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安逸则会导致灭亡。
新知探究
任务三:忧患意识解读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他们的精神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他们的故事,谈谈忧患意识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面对江淮水患,主持修建芍陂灌溉工程,使楚国“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百里奚作为秦相国时,在秦国僻处西陲的困境中,推行“重农桑、奖军功”政策,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这些古代政治家的实践,本质上是忧患意识的生动诠释——对个人而言,忧患意识是突破舒适区的动力;对国家而言,是化解危机、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知探究
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无数科研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隐姓埋名,最终打破核垄断。这种居安思危的传统在新时代继续传承: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2020年新冠疫情中,该系统在72小时内锁定病毒基因序列,为疫苗研发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顺境中保持警惕,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将潜在风险转化为发展动能,这种跨越时空的生存智慧,正是我们在不确定时代最坚实的锚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制作人物卡,认识了众多在忧患中奋起的杰出人物。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深刻领悟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古训的智慧。忧患是成长的催化剂,能激发潜能,让人在困境中突破自我;而安乐则可能是温柔的陷阱,消磨意志,使人陷入停滞。在当代,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满足于现状。在学习上,不能因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而应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目标;在生活里,要有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珍惜当下,居安思危。将忧患意识融入日常,我们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造就人才
关于治理国家:居安——亡国——死于安乐
才能从奋斗中来
才能从磨炼中来
生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