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素养目标
1. 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2. 通过分析新闻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思维能力)
3. 体会新闻报道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之美,感受中国航天事业伟大成就带来的震撼美。(审美创造)
4. 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国之情。(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 分析文中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简洁性的句子,提升对新闻语言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加深对新闻文体的了解。
2. 深入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意义以及背后所体现的航天精神。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空间站。想象一下,要是我们能飞向太空,走进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那该多酷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起见证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空间站的伟大时刻吧! 【展示】播放神舟十二号的发射视频。(参见课件 PPT) 【讨论】请学生简要谈谈自己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回答】看了神舟十二号的发射视频,我被深深震撼了。聂海胜等三位航天员无畏出征,开启探索征程。这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让我看到祖国航天事业的强大,我心中满是骄傲,我要立志努力学习,为祖国增光添彩!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我来梳理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请根据内容梳理本则新闻的六要素,并思考其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撰写的。 【活动2】教师出示时间轴,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关键时间点及对应的事件,完成时间轴的填写。 进入空间站时间轴 【提问3】请同学根据时间轴,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回答1】学生交流探讨。 时间: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发射时间)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人物: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 起因: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经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三名航天员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和核心舱。 结果: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 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 【绘制2】 进入空间站时间轴 【回答3】6月17日9时22分,承载着重大使命的神舟十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升空,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向着浩渺太空疾驰而去。经过数小时的飞行,在当天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精准地“牵手”。随后,在18时48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先后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这是中国人首次进入属于自己的空间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了意义非凡的一大步。
学习任务二:我来品味语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请从新闻语言准确性、简洁性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回答】准确性赏析: ①“6月17日9时22分”:发射时间具体到了年、月、日、时、分,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能确切知晓事件发生的时刻。 ②“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明确指出了信息来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这一权威官方机构,确保了所传达内容具有准确性。 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明确指出了航天发射基地的名称。 简洁性赏析:“准确”“顺利”简洁有力,四个字表明发射严格按照既定轨道进行且未发生任何意外事故。
学习任务三:我来探究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科技发展、国家实力、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思考。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回答】示例:从科技发展角度,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掌握了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的关键技术;从国家实力角度,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从民族精神角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课文语句:“北京时间 17 日 18 时 48 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空间站技术的突破背后是航天科技的整体进步,反映到生活实际,这些技术正转化为日常生活的便利。例如,卫星导航系统(如北斗)让手机定位更精准,航天材料技术衍生出的轻量化材料应用于运动器材,甚至航天员在太空种植的技术也为地面农业科研提供参考。
学习任务四:我来致敬航天英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讲】开展“我心中的航天英雄”的演讲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心目中的航天英雄(如课文中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等),说说他们的事迹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评价】“我心中的航天英雄”演讲活动评分表(参见课件PPT) 【展示】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演讲展示。(参见课件PPT)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伟大事件的详细过程,还深刻体会到了新闻语言的特点以及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希望大家能以航天英雄为榜样,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环节,积极参与字词学习、内容梳理和语言分析。
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航天事业意义时,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理解不够深刻。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