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8:3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素养目标
1. 品味文章语言,掌握用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让语言更准确生动。(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2. 剖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阐述国家公祭意义的逻辑,提升概括和理解能力,准确把握文章观点与层次。(思维能力)
3. 培养对新闻评论类文体的审美感知,深入理解国家公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审美创造、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1. 分析本文语言,理解新闻评论表达观点的方式,区分其与新闻报道的差异。
2. 感悟国家公祭的内涵,增强情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影视或图片材料。(参见课件 PPT)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余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无比黑暗的一页。 2014 年 2 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 【观看】深入理解国家公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梳理内容,明确观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问2】日军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第1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提问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2~3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问4】结合第4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提问5】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建议】注意结合文章最后两段提炼观点,明确南京命运变迁的意义,培养学生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品格,感受中国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回答 1】 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作为文章开头。 ①内容上:一方面以国家公祭鼎的铭文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奠定文章庄严肃穆的感情基调,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② 结构上:开门见山,为后文写国家公祭目的以及国家公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作铺垫。 【回答2】文章开篇简要揭示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明确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回答3】 第2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这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3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回答4】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回答5】 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的意义: ①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②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③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学习任务二:品味语言,体会妙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品味下面两句话,并分析加点处的表达效果。 (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2)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回答】 (1)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表达出作者对日本右翼强烈的讽刺。 (2)句中“丑态百出的表演”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歪曲事实的恶劣行径,揭露了他们的险恶用心。“妄图”的意思是狂妄地谋划,这里指日本右翼企图进行辱没人类良知的行为。该词表现了作者对日本右翼所作所为的批判。
学习任务三:掌握新闻评论知识,理解其价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本文的体裁属于新闻评论,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报道相比有何不同?本文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教学建议】学生初次接触新闻评论体裁,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本文议论性强、导向性强的特点。再进行知识链接,让学生对新闻评论的特点有更全面的认知。 【回答】 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具有引导、监督、表态、深化的作用。 本文观点鲜明、议论精当、论证严谨,表明了中国对日本右翼分子强烈的批判态度,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维护人民和平生活及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言辞透彻、稳重而蕴含磅礴的气势与力量,十分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课堂小结
这堂课围绕《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展开学习,我们认识了新闻评论这种文体,梳理出了本文论述国家公祭意义的逻辑,分析了各方态度;同时,对比了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区别。希望同学们牢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守护和平的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史实,培养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品格。 2. 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由于教师关于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储备有限,学生也较少关注新闻时事,因此学生对新闻评论的特点体会不深,对新闻时事的思考也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