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素养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明确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语言运用)
2.培养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思维能力)
3.在写作实践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锤炼语言,提高说明文的写作水平。(审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抓事物特征”的核心方法,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准确提炼并运用说明方法凸显事物独特性。
2.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使语言兼具准确性(科学特征)与感染力(审美特征)。
情境导入
在自然的奇妙造物中,每一片树叶虽归属于同一棵树,却拥有独特的轮廓与纹理,仿佛大自然在诉说着万物各有千秋。正如树叶般,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尽管同属书写工具,却各有其独特之处。铅笔给予我们修正的机会,钢笔流淌出的是沉稳的墨迹,毛笔挥洒出的是艺术的韵味,而圆珠笔则带来了流畅的书写体验。这些细微之别,正是我们在撰写说明文时需要洞察和捕捉的。因此,写好说明文,关键在于观察入微,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让读者透过文字,洞悉事物的独特魅力。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方法讲解】 1.注意观察和比较。在观察中,通过比较找出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相互区别的地方,把握住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同时,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出示投影内容①: “全身有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提问1】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出示投影内容②: “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提问2】你能猜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 出示投影内容③(小白兔): 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思考它还有哪些标志? 2.发现共性。也就是说,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发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比如,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点。但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就抓住这一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展示】无锡寄畅园回廊透景、杭州郭庄漏窗借景与苏州园林设计理念相同的图片。(参见课件PPT) 3.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 【展示】莫高窟第259窟北魏禅定佛像图片。(参见课件PPT) 4.要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能突出事物的特征,也可以避免文章的枯燥乏味。 【提问3】下面是《苏州园林》文中的语句,请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通过对比宫殿与园林的布局差异,突显苏州园林“自然之趣”的核心特征。 ②“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以白描手法具象化“隔而不隔”的视觉效果,强化空间层次感。 ③“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列举具体植物配置,实证“着眼在画意”的设计理念。 【拓展思考·提问4】怎样抓住不同事物的特征来进行说明呢? 【回答1】因为没能说清这种动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 【回答2】出示投影内容②兔子。写出了兔子的毛、嘴巴、耳朵、眼睛的独有标志。 【回答3】①作比较 ②摹状貌 ③举例子 三种说明方法交织,既精准概括“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共性特征,又以动态画面消解说明文的抽象性。 【回答4】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 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 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长环境和用途。 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思维总结
学习任务二:按要求写作实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写作】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材料见教材P132),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引导】思路指引 ①锁定核心特征,如结构特征、功能特征;②精选说明方法;③合理谋篇布局;④舍弃次要部分,如历史起源、民族贡献等信息。 【写作】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引导】①锁定目标建筑,优先选择本地建筑,便于观察细节;②聚焦特殊功能,提取核心特征;③活用说明方法;④避开与核心特征无关的内容,如建造者生平、民间传说等。 【写作】三、农用无人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数字支付……现实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性文章,向家中的老人介绍这一产品或应用。不少于500字。 【引导】向老人介绍科技产品时,用“收音机”“暖水壶”等生活化比喻替代术语,比如把智能音箱说成“听话的收音机”;重点分三步讲清“能帮你做什么”,如“一句话开关灯”“自动给儿女打电话”,避开原理说明;安全提示用醒目的短句单独强调,如“不用时拔插头”,结尾附一句口诀式总结,如“说话指挥,省心省力”,辅以手绘示意图更佳。 【小作文】当堂完成。(范文参见课件PPT) 【大作文】事物说明文写作。(范文参见课件PPT) 【大作文】自由选择说明对象,完成说明文写作,兼顾准确性与感染力。(范文参见课件PPT)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等技巧,将事物描绘得更加清晰、生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所学,将身边的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事物的独特魅力。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情境导入生动,任务设计层次分明,结合苏州园林等经典案例强化认知落地。
不足之处 观察方法指导抽象,互动形式单一,科技产品写作任务未预设老人认知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