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综合检测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综合检测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8: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环境管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以前,解决环境问题主要依靠环境管理
B.环境管理就是对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D.环境管理就是做好环境的规划与计划管理
解析:选C。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源,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产生环境污染的不只是工业部门,工业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管理按其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分为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污染源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排污交易”对________类企业有利(  )
A.造纸        
B.钢铁
C.有色冶金
D.微电子
3.“排污交易”是环境管理中的________手段(  )
A.法律
B.教育
C.经济
D.行政
解析:第2题,微电子属于污染较少或没有污染的企业。第3题,“排污交易”是通过排污权的“买入和卖出”实现的。
答案:2.D 3.C
 
右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由Jan
Martin
Will设计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该图片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  )
①性质上的差异性 ②性质上的普遍性 ③危害的全球性 ④影响的单一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
A.共同
B.不同
C.有区别
D.共同但有区别
6.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  )
①选用绿色产品 ②植树造林 ③垃圾分类 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4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在环境问题的性质上是相似性和普遍性、危害的全球性。第5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大气温室效应增加造成的;选用绿色产品、植树造林和创建绿色家庭均可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速增加的趋势;垃圾分类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措施。
答案:4.B 5.D 6.C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7年6月4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它明确了到2012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据此完成7~8题。
7.国家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运用的环境管理手段为(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8.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图”,以下有关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结构从2012年后将开始转变为以水电为主
B.对减少CO2排放量作用最大的是有序地开发水电
C.我国应重点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火电建设
D.我国应重点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减少CO2的排放
解析:第7题,国家通过制定政策的方式来约束个人、企业和政府的一些行为来保护环境,这是一种行政手段。第8题,从图中可知,对减少CO2排放量贡献最大的是水电的开发,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水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在2012年前不可能形成以水电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天然气是一种储量有限的矿产资源,不可能长时期大规模地发展以它为燃料的火电,在方案中,也只是“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等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生物质能源只能提供有限的能源,作为一种补充能源尚可,但是不能重点用作主要能源。
答案:7.B 8.B
9.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  )
A.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少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解析:选A。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和目的就是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因为公众的参与会使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方式中,最终实现人地和谐。
10.“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的行为准则有(  )
①认购“环保标志”产品 ②使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 ③选绿色包装 ④购买绿色食品 ⑤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 ⑥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⑥
解析:选A。⑤⑥不属于“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的范畴。
二、综合题(共70分)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下图为“2009年中国GDP及主要物质消耗占世界比例统计图”。
材料2:“十一五”期间,我国未能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目标。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政策,暂停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
(1)我国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物资的消耗大国。
(2)“十一五”期间,我国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艰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环境保护部门将严格实施的环境管理政策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由图中直接可以看出。第(2)题,可从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所占比重高以及环保投入不足、污染治理不力等方面寻找原因。第(3)题,对我国环境管理政策的考查。
答案:(1)煤炭 铁矿石 水泥 钢材
(2)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高;环保投入不足,污染治理不力。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12.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将代码①~⑤填到A~E处,⑥~⑨填到F~I处。
①使用·复用 ②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③运输销售 ④废弃·再循环 ⑤产品的加工制作 ⑥商品 ⑦原材料 ⑧产品 ⑨废品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
(2)以下环节中,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  )
A.使用
B.加工制作
C.运输
D.原材料的采集
(3)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
(4)为减轻和避免过多消耗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合理利用,少污染。在生产环节,即加工制作过程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产品多层包装会导致浪费。
答案:(1)② ④ ⑤ ① ③ ⑦ ⑨ ⑧ ⑥
(2)B (3)B
(4)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强国际合作等。
1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
(2)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
(3)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4)利用材料说明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是什么?
解析:第(1)题,第一问读图容易解答,后一问难度稍大。苏州河的污染源除附近工业污染之外,还应有生活污染、运输污染(材料中“码头连绵不断”),另外还有酸雨污染,通过读图可知还有上游和支流携带的污染等。第(2)题,苏州河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了苏州河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其自动调节功能,要恢复其生态功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第(3)题,环境问题单靠技术解决有很大的局限性,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第(4)题,由材料可看出,环境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答案:(1)C 来自岸上和水上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由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三个即可)
(2)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导致其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3)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4)对象:个人、企业、政府。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14.左下图是我国化石燃料产生相等能量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统计图(以天然气排放量为1),右下图是我国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
(2)为改善东部沿海地区大气质量,我国采取的工程措施是什么?
(3)环境管理是对影响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进行管理,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致使大气中灰分增加,大气能见度降低;SO2、NO2会增多,导致酸雨产生;碳氢化合物会导致光化学烟雾。第(2)题,我国通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第(3)题,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另外还有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答案:(1)(向大气中排放的)灰分会增加可吸入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SO2、NO2会导致酸雨产生;碳氢化合物和NO2会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等。
(2)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加强公民环境伦理道德建设已经十分急迫。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全国七大水系符合三类以上水质标准的不到40%;2/3的城市大气质量劣于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生态系统退化加剧,土壤侵蚀面积超过350万平方千米,且年增1万平方千米。据中国科学院测算,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的15%。
(1)材料中涉及的环境问题有哪几大类?
(2)环境伦理的核心是什么?
(3)结合生活实例,试举几个符合伦理道德的例子。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依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分类作答。第(2)题,环境伦理的核心在于公民素质的提高。第(3)题,可依据教材中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作答。
答案:(1)材料中涉及的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包括生态退化、水土流失两个大的方面。
(2)在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