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一、什么是环境
1 .环境的概念: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 ①__________。周围事物草原水生生物2.人类环境的组成水自然保护区 (1)生物要素:森林、②_________、野生动物、③__________。
(2)非生物要素:大气、④__________、土地、矿藏、名胜
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⑤________________和生
活居住区。3.分类
(1)依据:人类对环境影响的⑥__________。程度轻微人类介入破坏(2)类型二、人类与环境影响制约越大越大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是相互⑩__________和相互?__________的。人类活动影响了
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__________则反作
用的制约力?__________。
2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变化历程:最初人类与环境是 ?
________________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__,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
坏?______________的后果。互相协调越来越大生态环境知识点一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环境的概念
(1)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
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本书所说
的“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
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与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
念,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又包括人文地理环境。(2)图解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图 1-1-1 从图 1-1-1 中可以看出,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
不同。与中心事物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密切联系的周围事物,
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2.环境的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可将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如下表:【典例 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
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可以相同
D.天然环境就是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
【名师点拨】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
围事物。这个“周围事物”要与中心事物相关,而不是指所有
事物。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在当今的地球表面
上,纯自然环境几乎不存在了,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
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都可以称为天然环境。
【答案】A1.(2011 年深圳模拟)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D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D.以人类为中心的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总和
点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
工环境。C知识点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互相制
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
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
的制约力越大。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
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但是,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
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到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图 1-1-22.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
互相协调 日益紧张 互相协调(人类社会初期)(农业文明以来)(最终发展趋势)3.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典例 2】(2011 年东莞调研)图 1-1-3 中甲图是人类社会
演进示意图,乙图是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甲、乙两幅图回答
(1)~(2)题。图 1-1-3(1)甲图中的社会形态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的是()②农业社会①原始社会
A.①②
C.②③③工业社会
B.①③
D.①②③(2)我国在江南丘陵地区修建了大量梯田,下列生态环境的)变化哪些不是其直接造成的?(
A.森林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
D.土壤盐碱化严重 【名师点拨】第(1)题,原始社会中人地关系是一种严重的
依赖关系,到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向自然的索取多了
起来,同时排放的废弃物也多了起来。第(2)题,丘陵地区修建
梯田,是破坏当地的植被后进行耕种,造成森林减少、生物多
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而土壤盐碱化则是
由于降水少,蒸发强烈,加之不合理灌溉引起的,主要发生在
华北和西北灌溉农业区。【答案】(1)C (2)D (2011 年深圳调研)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
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 1-1-4 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
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题。图 1-1-4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A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A.甲
C.丙B.乙
D.丁B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B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