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8: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环境问题的表现
1
2、7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特点
4、6
3、5
8
一、选择题
读顺口溜“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完成1~2题。
1.顺口溜描述的现象是 ( )
A.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
B.地表整体下沉
C.耕地分散
D.耕地面积扩大
2.下列措施可以解决顺口溜描述现象的是 (  )。
A.退耕还林 B.退宅还耕
C.土地复垦 D.修筑梯田
解析 第1题,顺口溜描述的是“空心村”导致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第2题,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主要措施;土地复垦是解决土地塌陷的主要措施;修筑梯田是解决缓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答案 1.A 2.B
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 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3~5题。
   环境问题
地区  





☆☆
☆☆
☆☆☆☆

☆☆☆

☆☆☆


☆☆
☆☆☆☆

☆☆☆☆
☆☆☆


3.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寒潮、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寒潮
4.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形
C.降水丰沛 D.纬度位置
5.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具体地理区域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种类及治理措施的理解。第2题,根据表格中的山西省甲的危害程度可以判断其为水土流失,同理可推断乙为寒潮,丙为土地荒漠化,丁为酸雨。第3 题,土地荒漠化现象在广东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丰沛,人类活动虽然会造成土地退化,但目前危害程度不高。第4题,丁类环境问题是酸雨,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产生酸性气体所致,有效治理措施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 3.C 4.C 5.B
二、综合题
6.读下面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所揭示的全球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增长过快。
(2)这幅漫画表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3)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4)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解析 由图可知,地球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正趋于恶化,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答案 (1)环境承载量受到巨大压力 人口
(2)对立统一
(3)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4)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搞好国土整治工作。
7.读“我国南方某省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资源构成图     土地利用结构图
(1)据图分析该省区土地利用方式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2)为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 读图可知,宜农地占12%,而土地利用中耕地占了40%,大量宜林宜牧地变为耕地,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要解决该地的环境问题,应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结构。
答案 (1)问题: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或红色荒漠化等。(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大量宜林宜牧地变为耕地。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结构。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明朝的药圣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400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经很难寻觅了,并且许多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多。照此下去,国药将不存在,中医将难以发展。
(1)你认为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应如何保护中药资源?
解析 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中药资源面临枯竭。保护环境,人工培育是解决的关键。
答案 (1)①动植物资源被破坏(数量、种类等减少);②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药物也被污染。
(2)①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过度掠采天然药材;②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排污严重,水、土污染严重。
(3)保护中药生长的原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建立无公害的中药人工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