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2012·郑州市高二质检)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B.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
D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
解析:选D。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产生的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只不过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原因产生的原生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使环境问题加剧,尊重自然规律就会缓和。
2.下列环境问题,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B.大气污染
C.放射性物质泄漏 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解析:选D。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造成放射性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森林被砍伐、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破坏问题的表现。
3.(2012·双十中学质检)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是( )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
4.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的是( )
A.人口的压力过大 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D.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解析:选C。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是有效地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5.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解析:选C。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6.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过程的不可逆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治理的不可行性
解析:选D。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包括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D不正确。
7.(2012·厦门一中调研)读某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社会部落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内容填入图中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简要分析该部落农业生产模式导致该地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
(3)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该部落应该如何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才能避免走向衰落的厄运。
解析:第(1)题,森林在原始社会中主要是作为建筑材料和燃料使用的;热带雨林地区植被破坏之后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第(2)题,该地是一种单一的以开垦土地为生存手段的生产模式,该模式不注意土地肥力的恢复,而耕地的自我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随着当地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如果仍然无休止地毁林开荒,会走向无地可开的宿命,最终走向衰落。第(3)题,根据“开源节流”的方针,最终导致衰落的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长,所以首先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以延缓衰落的时间,其次是为燃料、建筑材料等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对于森林要采育结合,对于耕地要采取措施恢复其肥力。
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①②③⑤④
(2)人口的增长导致大量的森林遭到砍伐,土地的肥力不能恢复导致其利用效率低下,而土地的自然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当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超过土地的自我恢复的能力时,该地必将走向衰落。
(3)控制人口数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为燃料、建筑材料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森林要采育结合,不要超过其自我恢复的数量;耕地要采取措施恢复其自然肥力以提高其利用率。
一、选择题
(2012·北京人大附中评估)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土地沙漠化是在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运动造成的。
答案:1.B 2.D 3.C
4.当代的环境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下列关于这些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B.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可以完全恢复
C.某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
D.所有人类活动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解析:选C。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具有不可预见性;被人类破坏的环境不能完全恢复其原貌。例如,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有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比如植树造林。
(2012·西安中学质检)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及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取消。据此回答5~7题。
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资源短缺
D.任意排放废弃物
6.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B.不会带来危害,因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C.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D.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7.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 )
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解析:第5题,美国和西欧几个国家的公司向几内亚比绍政府转移污染物是利用了该政府比较贫穷,急需资金改善国内的条件,其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第6题,美国和两欧同样具有几内亚比绍的自然环境条件。没有选择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严重污染的特性。同时少量的资金只能暂时缓解该国的困难,长期看帮助不大。第7题,只顾自身利益而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其他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属于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答案:5.A 6.D 7.C
二、综合题
8.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沿海向内陆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何变化?
(2)M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作出判断。第(2)题,M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矿产资源、能源相对不足。第(3)题,N区位于我国新疆,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矿产资源、能源相对不足
(3)土地荒漠化
9.(2012·成都七中高二月考)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答案:(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地退化(荒漠化) 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
(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0.读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1)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A图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要认真观察图片,将题目要求和图片结合起来考虑。
答案:(1)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 土地荒漠化
全球变暖 (2)火山爆发 海啸
(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2,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O2吸收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