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
1
部分第一章第三节 识记基础知识理解核心要点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1.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基本思想等。
2.理解传统环境和新环境观的区别。
3.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一种新的环境观
(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
,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 ,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
(3)两种环境观:传统环境观是一种 的观点,而新的环境观是一种“ ”的观点,或“人地归一”的观点。基本认识态度行为人地对立天人合一 2.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 构成危害的发展。
(2)三个基本思想:一是鼓励 、二是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 、三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我国的两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国战略。需求能力经济增长生态环境 一、传统环境观与新环境观的对比
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行为后果方面截然不同。其比较如下表: 二、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差异
新的环境观要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观。它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如下表: 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 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①经济量的增长;②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③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例] (2011·安徽高考)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1)~(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1)上图所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知该地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空气湿度减小,干旱、洪涝频率增大,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辽宁西北部地区,纬度较高,不利于种植水稻和甘蔗,所以该地不能推广蔗基鱼塘和水稻种植,该地有湖泊水灌溉,耕地较多,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答案] (1)A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