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8: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
中档
稍难
新旧环境观
1、2
6
可持续发展
4、5
3、7
8
一、选择题
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该思想体现了
(  )。
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
D.人地协调论思想
2.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C.“珠三角”地区建设桑基鱼塘
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解析 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而“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 1.D 2.C
3.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指健康的经济发展不应建立在
(  )。
A.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上
B.社会公正的基础上
C.人们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D.只满足当前公众利益的基础上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答案 D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4~5题。
4.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5.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解析 第4题,材料所给巴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侧重于经济属性。第5题,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所研究的范畴中,最终目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发展科技、消除文盲属于此列。
答案 4.C 5.C
二、综合题
6.图1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图2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2,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50~100米之间为旱地,海拔100米以上为各种林地(果树、薪炭林、用材林),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上的地区,其环境效益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图2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其核心农业是小麦、玉米,因此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可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 (1)海拔50~100米之间为旱地,海拔100米以上为林地 因地制宜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规模),增加小麦、玉米种植面积(规模)
理由:灌溉水源不足;生态农业园区主要原料为小麦、玉米,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4)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 某工业园区“生态链”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________,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材料二中反映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材料三从宏观层面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答案 (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合理 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4)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2012年4月5日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环境保护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实施方案、《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听取2012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的汇报。
材料二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石油
天然气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法国
8.39%
4.19%
26.9%
11.5%
4.3倍
11.5倍
7.7倍
(1)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3)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1)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如人口、资源、环境等。(2)根据材料二可从我国能源储量,人均占有量,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单位产值耗能等方面阐述。(3)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如提高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等。
答案 (1)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2)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3)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