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课时训练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1.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吻合?(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
2.下列言行,反映新的环境观的是( )。
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
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
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解析:第1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第2题,“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符合新的环境观的;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答案:1.C 2.A
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第3~4题。
3.E、F、G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4.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
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
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
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人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
答案:3.D 4.B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第5~6题。
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6.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和表格数据可看出,该地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会导致空气湿度减小,旱、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第6题,辽宁省位于我国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不能推广蔗基鱼塘、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防止土地次生盐渍化。
答案:5.A 6.C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七彩山鸡、竹鼠等特色养殖;百香果、红心蜜柚、美国早实核桃、中草药等名优水果种植;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专业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农业园。
材料二:下图是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
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
(1)读材料二,说出该农业生态园哪些方面形成废物资源化。
(2)分析该农业生态园的好处。
解析:第(1)题,认真读图根据图中物质的流动方向便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生态农业能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
答案:(1)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用于生产沼气;种植业的秸秆用于生产沼气;珍禽养殖的粪便用于生产沼气;珍禽的皮毛用于制作观赏标本等。
(2)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