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章末检测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章末检测 (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7-29 18:3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章 末 检 测
一、选择题
1.下图中三幅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三幅漫画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只能是对立的
B.图示环境问题都是原生环境问题
C.生物在地球上已无法生存
D.图中反映了全球气温升高、森林被严重破坏、水体污染日趋严重等环境问题
解析 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第二幅图反映的是森林被破坏后,小鸟失去了栖息之地,第三幅图反映的是水体污染。
答案 D
右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
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
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
空气中CO2浓度垂直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2~3题。
2.据图分析,为了使当地地下土壤、岩石不易被溶蚀,最适宜的措施是
(  )。
A.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3.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
A.沙漠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解析 第2题,由图知,柏树林植被条件下CO2浓度最低,营造柏树林,可有效减慢石灰岩地区岩石的溶蚀速度。第3题,该地植被破坏易形成石漠化。
答案 2.C 3.C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
5.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
A.青海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
解析 第4题,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第5题,青海省在河谷地带种植青稞,四川省、广东省广泛种植水稻,图中的粮食作物为玉米,所以应为河南省。
答案 4.A 5.D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
(  )。
A.①经济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 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
答案 A
7.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
(  )。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活废弃物
C.产生生产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解析 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
答案 C
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森林破坏 ③滥捕乱杀 ④兴修水利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9.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解析 第8题,围湖造田、森林破坏、环境污染是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第9题,湿地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所以不能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答案 8.C 9.A
10.可以用来表示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图(图中a 表示经济发展,b 表示环境质量)是
(  )。
解析 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质量下降;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认识到既要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又要保护环境,因而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加大,环境质量上升。
答案 A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减少以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新的损害。据此完成11~12题。
                  
1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观认为
(  )。
A.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B.经济发展的内涵大于经济增长
C.GDP 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D.可以用经济增长代替经济发展
12.可持续发展观涉及到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现代社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应该做到
(  )。
A.鼓励消费,刺激产出
B.多投入,多产出
C.多利用,少排放
D.不投入,不产出
解析 第11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生活方面的理解和应用。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强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而经济增长则是片面强调数量的增长,故经济发展的内涵大于经济增长。第12题,健康的消费观应当是提倡适度消费,减少不必要的一次性消费,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答案 11.B 12.C
13.绿色冰箱的推广使用,可以
(  )。
A.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B.减少CO2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
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D.减少废热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解析 冰箱使用氟利昂等物质作为制冷剂。绿色冰箱不再使用氟利昂,可以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答案 C
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下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对国内十个行业提出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末的目标(近期目标)是: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7题。
14.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
(  )。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1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循环经济的是
(  )。
A.秸秆焚烧还田 B .矿渣生产水泥
C.垃圾转移国外 D .污水灌溉农田
16.下列关于“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17.促使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很多地区资源严重短缺,工、农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解析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然而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上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因而促使我国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经济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并非唯一方式,还有清洁生产、绿色生产等,只要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方式都可以被我国利用起来。
答案 14.C 15.B 16.A 17.C
18.全球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
① 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 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 全球变暖使得高纬度地区减少供暖能耗,低纬度地区由于太热会增加制冷能耗,再加上变暖会使蒸发旺盛,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答案 B
19.天山雪莲既是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珍贵的植物物种,但近年来天山雪莲己经很难见到。造成天山雪莲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物种退化
B.全球变暖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
C.人类过度采摘,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D.人类对其合理利用的结果
解析 天山雪莲由于遭到不法分子的猖獗盗采,现在已经是难觅踪影。
答案 C
2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的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解析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不能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控制人口的增长,并不能缓解对资源的索取。
答案 D
二、综合题
21.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土壤肥力衰退 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
E.土地破坏 F.粮食产量下降
(2)造成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解析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毁林、毁草开荒,从而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这些生态条件的变化又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使人口的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了上述人类的不合理垦殖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等。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要采取合理措施,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F、A、C、E、B、D
(2)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 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 (3)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
22.读“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2)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3)N地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23.读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多选)
(  )。
A.解决农村燃料问题
B.实现有机质还田
C.将污染物资源化
D.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
(2)比较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异:
相同点
不同点
黄土高原
南方丘陵
(3)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如图所示,沼气的原料来源于人的粪便、作物秸秆、鱼禽粪便,可以将污染资源化。同时燃烧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沼气池的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肥料,实现有机质还田。(2)可以从气候、土壤、植被覆盖率、地形、耕作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两地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3)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丘陵地区地势较陡,地表植被被破坏,由于降水较多,强度较大,时间较长,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治理的关键是恢复地表植被。
答案 (1)ABC
(2)
土壤抗侵蚀能力差;降水集中,多暴雨;开发历史悠久,人类对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
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黄土土质疏松
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生长快
(3)恢复地表植被
24.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时段。
(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  )。
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
(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  )。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A~C阶段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C~B阶段由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加深,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谋求人地协调,环境污染程度逐渐降低。A~C阶段环境污染加剧,主要产业部门应是传统工业,耕作农业对环境影响较小,核工业和电子工业属高技术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故这一时期的主要产业可能是钢铁工业。一些发达国
家在C点以后污染程度降低,主要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水平高,有能力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再加上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重点放在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先发展,再治理”的经济增长模式,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答案 (1)A以前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B以后 (2)C
(3)B (4)C
25.读漫画“最后的自卫”,完成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它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的本质是________问题。
(3)图中的巨大斧子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__等。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森林资源被破坏、枯竭,显示了生态的破坏,这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超过了森林自身的再生速度而致,其本质就是发展的问题。最后自卫的武器是一把利斧,说明大自然将要对人类社会报复即自然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
答案 (1)生态破坏 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发展
(3)环境即将对人类社会的报复(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
(4)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