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11: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目标
1.回顾新闻文体知识,掌握消息这一新闻题材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对比两则新闻,品读语句,体会消息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
3.联系渡江战役的影响,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另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新闻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新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个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1)溃退( )
(2)泄气( )
(3)摧枯拉朽( )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kuì
xiè
cuī
读一读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平浪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记一记
3.辨析词语。
词语 溃退 败退
同 都有“失败而撤退”的意思。 异 侧重指被打垮而后退,一般指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战败而退却。
例 ①敌人被我军大挫锐气,正向下 。 ②敌军在战场上节节 。 溃退
败退
第二层
第三层
导语: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交代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角度按时间顺序对导语作了具体全面的阐述。
结语:交代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第一层
划分层次
1.阅读课文,说说第一则消息的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点明何人(我三十万军)、何事(南渡长江)、事件的结局(胜利)。
分析讨论
2.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第一则消息导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导语——新闻的第一句话。
特点——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作用——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全文。
3.第一则消息的“五要素”具体指什么?
何时:1949年4月20日午夜始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1.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本文语言的真实准确。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1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有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2
不能改换。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露出豪迈的情怀。
第一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课文主旨
导语:概括介绍渡江战役的成果
主体:具体介绍渡江战役及其成果
结语:指出胜利进军的原因
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我军胜利渡江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板书设计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则消息真实地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B.“科技下乡”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大约半小时左右,近千份科技信息资料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纪录片,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过程。
D.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获得的。
当堂检测

A项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消息”;B项有误,语义重复,应删去“大约”;D项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获得的”。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三十万”、“胜利”、“南渡”这些字眼,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B.她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
C.“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D.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沿着自力更生的道路不断发展。

D项句中的“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是并列关系,中间应使用顿号。
作者仅用不到二百字,就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述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没有出众的洞察力和高超的笔法,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则消息体现出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位战略家的大帅风范。
小 结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