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3 “飞天”凌空/
八年级语文上册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中国跳水队是中国体育王牌中的王牌,是中国体育奥运冠军团队,包括中国女子跳水队和中国男子跳水队,涌现了高敏、吴敏霞、熊倪、郭晶晶等领军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跳水的新闻特写,领略跳水运动员的风采。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重点)
3.欣赏新闻特写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难点)
4.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素养)
学习目标
背景链接
第9届亚运会于1982年11月19日-1982年12月4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是自第一届1951年新德里亚运会以来,经过了31年,亚运会再度回到新德里。
共有33个国家4500队职员,3345名运动员,参加21种运动196项比赛。
背景链接
该届运动会共破90多个亚运会纪录。参赛国家和选手规模都超过以往各届亚运会。
中国运动员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在金牌总数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
背景链接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夺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赛冠军。本文记者目睹了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夺冠的精彩瞬间,并对此作了热情洋溢的报道。
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文体知识
读一 读
优
yǎ
雅
lüè
掠
过
收
敛
liǎn
qiáo
翘
首
dūn
敦
煌
bǐng
屏
息
zhōnɡ
衷
由
línɡ
凌
空
kù
酷
似
bēng
绷
直
缭
liáo
乱
多音 字
( )
qiáo
( )
qiāo
( )
qiào
( )
qiǎo
翘
悄
翘首
翘尾巴
悄悄
悄然
形近 字
bì( )垒
pī( )柴
yǎ( )兴
为 nán( )
壁
bì( )玉
璧
劈
雅
难
唯
wéi( )一
词语解释
翘首:抬起头来。
酷似:极像。
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由衷:出于本心。
新秀:新出现的优秀人才。
屏息敛声:形容小心翼翼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
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
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
这则新闻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 刻画的。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三部分(第5 8段):写了观众的反应以及现场的气氛。
按时间顺序,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吕伟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第2 4段):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
~
深入探究
整个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1.7秒是怎么写的?请阅读1—4自然段概括出来。
准备
起跳
腾空
入水
特写镜头一:准备
深入探究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以动衬静,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之静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吕伟起跳前镇定从容的神情与优雅迷人的风姿。
特写镜头二:起跳
深入探究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比喻,用“飞天”比喻吕伟起跳时美妙的身姿,生动地描绘出她优美轻盈的姿态与动作,赞美了她高超的技术。
特写镜头三:腾空
深入探究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比喻,将吕伟跳水速度比作“旋风”“流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
拟人,将“1.7秒的时间”人格化,也写出了吕伟翻腾和转体动作娴熟轻快,满怀赞美之情。
特写镜头四:入水
深入探究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用一个比喻“像轻盈的、笔直的箭”,一个拟声词“哧”,一个动词“插”,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的水花之小,也写出了吕伟入水时的轻快。
文章中写到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这些不都与“飞天”关联不大吗?
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的赞叹声,对于特写的主人公——她——“飞天”来讲,都属于侧面描写,起烘托作用,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了出来。
标题《“飞天”凌空》能换成《吕伟跳水夺冠》吗?为什么?
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以“‘飞天’凌空”比喻跳水运动员如仙女般优雅的身姿,增添了文采,新颖动人,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本单元第1、2、3课,我们了解了消息和新闻特写两种新闻文体。与消息相比,新闻特写有哪些独特的传播价值呢?
1.从新闻描写来看,新闻特写的写法细致入微且现场感强,能赋予新闻事实温度,更有感染力。
2.从新闻受众来看,新闻特写能满足读者对新闻事件“具体如何”的要求,使报道更丰满、立体、有层次。
“飞天”凌空
准备—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运动员
屏息敛气
观众
起跳—舒、举、蹬、飞,凌空翔舞
腾空—向前翻腾、空中转体
眼花
缭乱
入水—展开身体、轻盈笔直
惊叹不已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为国争光奋勇拼搏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中优美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其精湛的技术,赞扬了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
1.填空。
(1)新闻特写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________”,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景、___________,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新闻特写所写的内容,在时间上成点,在空间上________。也就是说,特写表现的一般是一个特定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新闻事件
当堂检测
新闻人物
细节
一个镜头
成点
时空交汇点
形象画面
2.下列语句中,描写角度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解析:此项是正面描写,其余三项是侧面描写。
B
当堂检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主标题吸引读者,暗含赞叹,而副标题点明了新闻的人物和事件。
B.课文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描写,极具镜头感。
C.本文作为一篇新闻作品,通过文学的笔法,艺术化地表现吕伟夺魁的过程。
D.作者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语,体现了新闻“尽量简洁”的语言特点。
解析:C项,“艺术化地表现吕伟夺魁的过程”说法有误。文中使用的形容词“修长美妙”“优美”“震耳欲聋”等,大多是比较客观、可以为感官直接感知的词语;副词“由衷”虽然比较主观化,但仍可以从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中感受到。这些词语起到的表达效果主要是恰当反映事实,而不是艺术化地表现事实。故选C。
C
当堂检测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些人花大把钱买运动装备,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②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快走,可以慢跑,可以走跑结合,亦可以随时停下来休息。
③专家建议,运动可以从跑步开始,经济实惠又简单易行。
④说起运动方式的选择,那也是有学问的。
⑤处于起步阶段的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
⑥有些人用力过猛,剧烈运动后腰酸腿疼,就偃旗息鼓了。
A.⑤③④⑥①② B.④①⑥⑤③② C.④⑤⑥①③② D.⑤④②①⑥③
解析:④句引出话题;①⑥两句先说有些人的不正确做法;⑤句用设问句提出问题——处于起步阶段的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③②两句回答问题,③句先说专家的建议,②句说明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所以正确句序应为④①⑥⑤③②。故选B。
B
当堂检测
文章描写吕伟的动作时,把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对比,一个“托”字犹如把身体“定格”在空中,与下文的“动作疾如流星”形成强烈的反差。“哧”地插入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作者采用以静衬动的方式,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写作特色
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例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是暗喻。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