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8 08: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诗词五首》
《饮酒》《春望》联读
01
情境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
学校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为让大家在墨香诗韵中与千年文人对话,感受精神的传承与碰撞,现特向全体同学发出“我与诗人对话”展板设计任务邀请,诚邀大家以杜甫、陶渊明为对话对象,用文字编织跨越时空的心灵桥梁。
一、设计主题
我与诗人对话(聚焦杜甫、陶渊明)
二、展板板块要求(具体要求见下一页)
1. “穿越时空的对话”导览词
2. “乱世选择的辩论短评”
3. “我的精神坐标”告白
石河子第八中学文化节筹备组
2025年8月15日
1. “穿越时空的对话”导览词
以第一人称视角,想象自己穿越到诗人所处的时代,或诗人来到当下,为两首诗分别撰写一句富有感染力的创作导览词。要求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展现诗歌独特的情感与意境。
2. “乱世选择的辩论短评”
结合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选择,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等角度,撰写一段辩论式短评。字数不少于20字。
3. “我的精神坐标”告白
运用“望”与“悠”的核心概念,设计“精神坐标”方案,可选择绘制“精神选择路径图”,用符号象征两种精神力量的融合;或制定“21天精神行动指南”,将古诗智慧转化为具体生活策略。选择1-2个符号,配30字解说,说明如何融合忧世与悠心。
02
诗境解码
任务一:诗境解码——文本细读中的视角对撞
活动1:对比诵读,聆听诗中“心音”
自主朗读《饮酒》《春望》,标注节奏与圈画诗中最能传递作者心境的字词。
从这些词中,你觉得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两首诗?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活动2:意象解构,探寻语言密码
请你从核心动词、典型意象、情感关键词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两首诗意象的象征意义。
1、为何杜甫选取“破”“深”“溅泪”等低沉词汇,而陶渊明多用“悠”“见”“还”等舒缓词汇?
2、若将《春望》中的“望”替换为“看”“窥”,《饮酒》中的“见”替换为“寻”“望”等词,诗歌意境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3:导词创作,重构诗意表达
请你以“我+动词+意象群,诉说▁▁的▁▁(情感)”为框架,为两首诗分别撰写一句富有感染力的创作导览词。要求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展现诗歌独特的情感与意境。
例如:
《春望》:我抚过草木/家书/烽火,诉说乱世的沉郁悲怆。
《饮酒》:我采撷菊花/夕露,诉说归隐的淡泊悠然。
03
思辨交锋
任务二:思辩交锋——价值坐标中的古今对话
核心问题:“入世担当”与“出世超脱”,如何辩证看待这两种精神抉择?
活动1:议题聚焦,立论奠基
乱世之中,忧世济民与悠心归隐谁更值得推崇?
活动2:唇枪舌剑,思辩争鸣
采用“立论-驳论-总结”三个环节辩论,要求引用诗句佐证观点。
活动3:撰写短评
根据辩论内容,用“既需要……也需要……”句式,写一段50字评论。
04
创想延伸
任务三:创想延伸——现实语境中的精神重构
核心问题:在当代社会,我们如何继承诗人的精神智慧?
活动1:情境迁移,叩问当下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与价值迷失的世界中,杜甫“望”中有着对家国的清醒认知,启示我们在纷扰中铆定责任;陶渊明“悠”的向内观照,提醒我们在快节奏中保持内心的笃定与从容。
活动2:创意实践,精神铸魂
1. 学生运用“望”与“悠”的核心概念,设计“精神坐标”方案,可选择绘制“精神选择路径图”,用符号象征两种精神力量的融合;或制定“21天精神行动指南”,将古诗智慧转化为具体生活策略。选择1-2个符号,配50字解说,说明如何融合忧世与悠心。
示例:
符号:课桌上的台灯与窗台上的多肉植物。
解说:台灯照亮课本,是我忧学业责任的担当;多肉静静生长,提醒我悠享学习中的小确幸。成长路上,既要认真拼搏,也要守护内心的宁静”。
05
布置作业
必做作业:完善课堂上的“精神家园符号设计”,用彩笔绘制插图,附30字诗句引用说明。
选做作业:1、撰写微短文《杜甫与陶渊明给我的启示》,阐述两种精神如何助力成长。
2、小组合作,为教室角落设计“班级精神角”,融入两诗元素,附100字设计理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第二课时
《赤壁》杜牧
《雁门太守行》李贺
近期《志愿军》系列电影热映,掀起“战争题材”创作热潮。学校“光影诗韵”项目组拟以《赤壁》《雁门太守行》为蓝本,制作“古代战争诗微电影”,现招募小编剧,需完成脚本设计、情感解读等任务,用镜头重现诗中战争,解码家国情怀!
一、情境导入
任务一:初读知人,搭建脚本框架
1. 自主诵读:自由朗读两首诗,读准节奏,结合注释、课下资料,疏通诗意,圈出疑难字词(如《赤壁》“折戟”“周郎”,《雁门太守行》“金鳞”“燕脂” )。
2. 信息梳理:小组合作,填写“诗歌名片”,梳理创作背景、核心人物,为脚本定基调。
诗歌 时代背景 核心人物 战争性质
任务二:意象解码,设计镜头脚本
1. 意象抓取:默读诗歌,圈出关键意象(如《赤壁》“折戟”“东风”“铜雀” ;《雁门太守行》“黑云”“甲光”“燕脂” ),思考:这些意象能还原怎样的战争/历史画面?
2. 镜头设计:化身小导演,为诗歌设计“镜头脚本”,从“远景 - 中景 - 近景 - 特写”维度,用文字还原画面,说明镜头用意。
《赤壁》镜头示例:
远景:长江滚滚东逝,赤壁古战场笼罩暮色,残阳如血洒在江面(营造历史沧桑感,奠定怀古基调)。
中景:江边沙滩上,诗人杜牧俯身拾起一支锈蚀折戟,拂去沙土(聚焦“折戟”,触发历史联想 )。
近景:特写折戟纹理,镜头渐转,叠化出三国战船林立、东风呼啸的赤壁战场(借“折戟”穿时空,关联古战 )。
特写:铜雀台楼阁虚影浮现,大乔小乔若隐若现,镜头戛然转黑(以“铜雀锁二乔”暗喻家国兴衰,留思辨空间 )。
《雁门太守行》镜头示例:
远景:秋日塞外,黑云如墨浪翻涌,压向孤城,城池在暮色中摇摇欲坠(渲染战争压迫感,凸显“城欲摧” )。
中景:阳光穿透黑云,守军铠甲如金鳞闪耀,将士列阵,红旗猎猎作响(以“甲光向日”显将士气魄,对比黑云,强化冲突 )。
近景:战场厮杀,角声震天,鲜血溅在塞上泥土,夜色中凝成暗紫色(借“燕脂凝夜紫”,特写战争惨烈 )。
特写:将军拔剑,剑映“黄金台”,眼神如炬,大喊“为君死”(聚焦“玉龙”“黄金台”,凸显报国决心 )。
任务三:思辨对比,解码家国情怀
1. 小组辩论:两场“战争”,情感归宿有何不同?
2. 跨界联结:联系《志愿军》电影里“为家国舍生”的台词(如“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后辈就不用打了” ),思考:古今“家国情怀”本质相通吗?
任务四:创意输出,延伸家国思考
1. “历史回声”电台:录制短音频,用“诗人独白 + 历史旁白 + 现实呼应”形式,为诗歌配“家国解读”,如:
“杜牧望着折戟长叹:‘东风不与周郎便,历史兴亡岂无凭?’ 千年后,志愿军在冰天雪地喊:‘为家国,死亦无悔!’ 古今同频,皆因我们深爱这片土地……”
2. “给诗人的回信”:假设你是当代青年,给杜牧/李贺写一封信,聊聊“新时代的家国责任”,结合学习、生活,说清“如何传承家国情怀”(如:杜牧先生,您借赤壁思家国兴衰,如今我以笔为剑,记录时代;以知识为甲,建设祖国…… )。
感谢您的观看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情境导入
01
展示李清照的视频短片
视频内容
展示李清照画像,回顾其生平,强调文学贡献,背景音乐轻柔,营造文化氛围。
音乐选择
选用古典音乐,与李清照主题相契合,增强视频的文化气息。
特别任务:拍摄李清照纪录片
配乐选择
选取悠扬古筝与琵琶曲调,营造宋代文人雅集氛围,与李清照词意境相融。
画面设计
采用水墨画风格,展现宋代山水、庭院与女性生活场景,视觉上呼应李清照生平。
解说词添加
结合李清照生平与创作背景,用诗意语言解读词作情感,增强纪录片文学深度。
任务一:溯源变因,解读人生轨迹
1、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李清照亲历北宋由盛转衰。前期居汴京,生活优渥,词作多写闺阁闲情、夫妻相思,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尽显太平气象。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家国破碎,丈夫病逝,她漂泊无依,词风转为沉郁悲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道尽乱世凄苦,一生恰是北宋兴衰的缩影。
2、初读诗词
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词,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3、全班齐声朗读,在朗读中思考:两首词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任务二:品悟意象,搭建意境画卷
意象与意境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默读两首词,分别找出其中的意象,并完成如下表格:
诗词 意象 意境特点
《如梦令》
《渔家傲》
诗词 意象 意境特点
《如梦令》溪亭、日暮、藕花、鸥鹭等 清新自然、活泼欢快、充满生机
《渔家傲》云涛、星河、千帆、风鹏等 雄浑壮阔、神秘奇幻、气势磅礴
小组合作,讨论这些意象是如何营造出相应意境的,以及意象与词人情感之间的联系。
这两首词在意境上有一定的差异,那么它们在语言风格上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从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少女时期的《如梦令》到经历沧桑后的《渔家傲》,李清照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任务三:思辩对比,撰写解说词
纪录片制作准备-配乐选择
教师播放几首不同风格的古典音乐片段,如悠扬的古筝曲、激昂的琵琶曲等,引导学生根据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选择合适的配乐。
布置作业
必做作业:背诵并默写两首词,要求书写工整、准确,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感受李清照词作的语言美和韵律美,通过背诵和默写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选做作业:1、推荐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她不同时期的词风变化,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2、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创意,完成纪录片的后续制作,包括将选择的配乐、设计的画面和撰写的解说词进行整合,制作成一个完整的短视频(可以使用简单的视频编辑软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李清照词作的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