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一些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理解其含义。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时的情景和视角,在脑海中再现作者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中的情感。
【核心素养】
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重难点】
1.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在掌握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作者描写自然风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评价任务】
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方法,学习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前后勾连等方法,去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1)郦道元的《三峡》: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景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2)《短文二篇》:是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秀美,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3)《与朱元思书》:以书札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4)《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到中唐的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五首诗歌, 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颇值品味。
“写作”的内容是“学习描写景物”, 主要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描写的能力,以及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将前面课文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美哉陶公
①庐山脚下,栗里小村,几栋茅屋,烟云舒展,竹篱密密,杨柳依依。陶渊明就居于斯。
②每日,他或耕地、种园,或读书、饮酒。陶公“性乐酒德”,端起酒杯,就远离了凡尘,就仿佛置身先于他100多年的“竹林七贤”弹奏的韶乐之中。在那激扬的生命乐曲里,他相识了以酒以诗为命的“七贤”之一刘伶。常于醉眼蒙眬中,恍惚看刘伶出门带一壶酒,叫随从带一铁锹,说:“死便埋我。”陶公竟拍案叫绝,引为知己。
③一次,陶公的好友颜延之出任始安太守,路过浔阳,临别前留了两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有时陶渊明做东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④陶渊明慧性别具。一张无弦琴,伴他终生。和朋友饮酒之后,或独对明月的静夜,常常抚弄这张无弦之琴。他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⑤把一顶小小的乌纱,换成了一件宽大的布衣。陶公隐居的日子,一个个朝廷在变更。在他的一生,三个朝代,十个皇帝,都如镜花水月一瞬即逝。滚滚红尘的阵阵厮杀,在他看来,不过是窗前一阵风,一串雨罢了。
⑥做个无忧无虑、心地善良的田园诗人,做个智慧而快乐的老人。在陶公的诗文里,无处不流露着这种酷爱人生的情感。
⑦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灵魂深处却充满灿烂阳光。陶公能这样。
⑧在古代高人韵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的人生。
⑨陶渊明的好朋友颜延之称他为“幽居者”,稍后的沈约把他请进《宋书·隐逸传》,跟着钟嵘又封给他“古代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于是陶先生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
⑩可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隐士”,他的隐逸,不是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他要逃避的是无可奈何的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曾这样歌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公心界空灵、幽美。他像一个纯真的孩童,唱着无邪的歌。他以精进的人生态度获得了他所特有的与生和谐的感觉。也是这种生之和谐,丰富了汉文学伟大的诗歌和散文。
在栗里那栋茅舍里,陶渊明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一个黎明,他心里的菩提树繁花绽放啦,于是,诞生了《桃花源记》。
1.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请结合语境写出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3.阅读第②段,说说陶渊明为什么将“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引为知己?
4.“在漫漫长夜里,他要为所有的人设计一个最辉煌的宫殿”,这座“最辉煌的宫殿”指的是什么?这一设计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理想与情怀?
5.有人说“隐逸”是消极遁世,是对人生的逃避。联系本文,说说你的看法。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1.人文主题为“山水之美”,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学习这几天文章,了解诗文创设的优美意境,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
五、评价检测
1.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曦月 落晖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B.征蓬 燕然 互相轩邈 泠泠作响
C.东皋 徙倚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
D.萋萋 侯骑 经纶世务 沉鳞竞跃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长歌怀采薇(大声喊)。
C.从流飘荡(跟、随);浅草才能没马蹄(刚刚可以)。
D.窥谷忘反(同“返”,返回);单车欲问边(慰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实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