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作者生平及相关常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名言警句。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反复诵读,训练学生诵读基本技能,品味诗文意境,培养其感悟能力,把握文章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主题内容,揣摩需要,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操,感悟中华文化博大,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核心素养】
把握文章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主题内容,揣摩需要,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重难点】
1.学会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评价任务】
积累作者生平及相关常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1)《<孟>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讨论战争强调行仁政、得人心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这几章都是《孟子》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2)《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3)《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4)《诗词五首》中五首古代诗词,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饮酒》),有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春望》),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雁门太守行》),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赤壁》),还有对沉闷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2)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
(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 闻之告之于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
5.【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1. 本单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重要的意义。
2.谈谈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法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对复习情况予以鼓励,增强自信。
五、评价检测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甚矣,汝之不惠
C.行拂乱其所为 D.军士吏被甲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戒之曰(同“诫”,告诫)
B.锐兵刃(锋利,形容词)
C.丈夫之冠也(行加冠之礼)
D.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往送之门,戒之曰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丈夫之冠也 此之谓大丈夫
D.必先苦其心志 何苦而不平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本文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B.《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司马迁,东汉历史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春望》的春点明季节,“望”统领全篇,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