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2
等腰三角形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会用定理及推论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推论,并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引辅助线证明定理和推论1的应用.
教学过程与流程设计
学生把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叠在一起,发现它的两个底角重合,这说明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演示叠合过程)
教师用等腰三角形纸片演示两腰叠合,再把纸片展开.
提问: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还有什么特性吗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显示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问题1:怎样来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呢?
已知:如图,△ABC中,AB=AC.
求证:∠B=∠C.
(方法1)证明:作顶角的平分线AD.
在△BAD和△CAD中.
AB=AC
(已知)
∠1=∠2
(辅助线作法)
AD=AD
(公共边)
∴△BAD≌△CAD(SAS)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问题2:上述命题还有哪些证法?
方法2:作底边BC上的高AD.
(证明过程由学生口述)
方法3:作底边BC上的中线AD.(证明过程由学生口述)
(演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观察上述三种方法,思考如下问题:
在等腰△ABC中,如果AD是顶角的平分线,那么AD是否平分底边?是否垂直于底边?
在等腰△ABC中,如果AD是底边上的高,那么AD是否平分顶角?是否平分底边?
在等腰△ABC中,如果AD是底边上的中线,那么AD是否平分顶角?是否垂直于底边?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练习:填空,在△ABC中,
∵AB=AC,AD⊥BC,
∴∠ =∠ ,
=
.
∵AB=AC,AD是中线,
∴ ⊥ ,∠ =∠ .
∵AB=AC,AD是角平分线,
∴ ⊥ ,
=
.
问题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除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特殊的性质吗?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学生完成证明)
已知:如图,△ABC中,AB=AC=BC.
求证:∠A=∠B=∠C=60°
证明:∵
AB=AC,
∴∠B=∠C(等边对等角),
∵AC=BC,
∴∠A=∠B(等边对等角),
∴∠A=∠B=∠C,
∵∠A+∠B+∠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B=∠C=60°
例题解析:
例1:填空,1.在△ABC中,AB=AC.
若∠A=50°,则∠B=
°,∠C=
°;
若∠B=45°,则∠A=
°,∠C=
°;
若∠B=∠A,则∠A=
°,∠C=
°;
若∠B=2∠A,则∠A=
°,∠C=
°.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20°,则它的底角是
.
例2:已知,如图(6),房顶的顶角∠BA
( http: / / www.21cnjy.com )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
解:在△ABC中,
∵AB=AC(已知),
∴∠B=∠C
(等底对等角),
∴∠B=∠C=(180°-∠BAC)=4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D⊥BC(已知),
∴∠BAD=∠CA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BAC=100°,
(7)
∴
课堂练习:
已知:如图(7)中的三角形测平架中,AB=AC,在BC的中点挂一个重锤,自然下垂,调整架身,使点恰好在重锤线上.
求证:(1)AD⊥BC;
(2)这时BC处于水平位置,为什么?
课堂小结: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对等角”,揭示了同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1、推论2;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