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2.4 归去来兮辞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2.4 归去来兮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29 16: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诵读中感受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1、知识:了解宾语(疑问代词)前置的规律;
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情操。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义。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意:
(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
(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4)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3、
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一、导入新课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检查课文预习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童仆欢迎,稚子侯门
3.农人告余以春及
4.复驾言兮焉求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
1
( http: / / www.21cnjy.com )、眄庭柯以怡颜
2、园日涉以成趣
3、时矫首而遐观
4、悦亲戚之情话
5、乐琴书以消忧
6、或棹孤舟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审容膝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安
2、策扶老以流憩
3、悦亲戚之情话
4、聊乘化以归尽
三、研习课文
(一)总体把握
关于作品的结构层次:
★呼唤归去
★闲适生活
★隐逸情怀
★抒怀言志
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
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情感线索:自责自悔——
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二)具体研习
1、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设问: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文本作答)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用自己的话作答)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
自悔--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心”---志趣人格
“形”---“出仕为官”的行为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明确: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之一。(板书)
2、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设问:对一个厌倦官场束缚和世俗条框的人而言,如今终于可以摆脱了,作者处在这种情景,有何感受
(依据文本作答)
明确:归途中的归心似箭——抵家时的欣喜若狂——室内中的舒适安逸——园中时的流连往返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归隐情结
明确: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归隐情结之二。(板书)
3、读悟第3段
角色朗读本段
(男同学朗读,女同学评价。评价要点,感情处理恰不恰当 若不恰当,纠正,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
设问: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悦亲戚之情话——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2)乐琴书以消忧——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3)告余春及,有事西畴——与乡邻交往之乐;
(4)窈窕寻壑,崎岖经丘——巾车孤舟出游之乐。
小结: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琴书诗酒的归隐情结之三。(板书)
4、读悟第4段
默读本段
设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允许互相质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小结: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是他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陶潜顺应自然,乐天安命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是他痛苦诀择后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获得的人生真悟,此乃其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的归隐情结之四。(板书)
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个桃源世界!
全文主旨:厌弃黑暗官场;热爱田园风光;向往隐居生活。
四、总结
1、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2、借鉴写作:寄情于景;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最后一节改写为记叙文。
要求: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
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意,忠实于原文的主旨。
六、板书设计:
陶 潜             
  
↓             
  
归去来兮辞
  
↙     ↘           
结构层次 
→ 
归隐情结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呼唤归去 →
鄙弃官场
向往田园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闲适生活

淡泊明志 闲适自在
  
↓        

  隐逸情怀
 →
躬耕田园
诗酒琴书
  
↓         ↓       
抒怀言志 

乐天安命、追求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