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0 11: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1单元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即第一届
突出此次奖项颁发的开创性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历史背景,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
本节重点
本节重点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新闻简介
新闻的定义: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
2.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已故院长弗兰克·莫特)
3.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道比德特)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新闻简介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狭义上专指消息,广义上包含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和新闻评论等
新闻
NEWS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新闻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1个H:How(如何)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新闻的三特点
1.真实性
2.准确性
3.时效性
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不能虚构或夸张。
时间性强,迅速、及时,适应时代需要,讲究时效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还是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都要完全准确可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消息简介
定义: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特点:①用事实说话;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③时效性最强;④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⑤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新闻的结构
历史条件、现实环境。出现在主体部分,导语或结语中。
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高度概括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体部分,集中叙述事件、表明观点。
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结尾,可有可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作者简介
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诺贝尔奖简介
诺贝尔奖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会获得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路透社简介
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与美联社、法新社并称世界三大通讯社。路透社成立于1851年,是最早成立的通讯社之一。路透社总社设在伦敦,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开设了分支机构,独立采访报道大量的政治、财经、体育等各类新闻,新闻报道准确、及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一:巧整合,梳理新闻知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组成部分
真实性 准确性 时效性
三特点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
02
01
03
新闻(消息)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二: 读材料,概括六要素
合作探究
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文中圈画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并完成下面表格。
要素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1901年12月10日
瑞典斯德哥尔摩
瑞典国王、挪威诺贝尔基金会相关人员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诺贝尔逝世前留下遗嘱,将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个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成功颁发了首届诺贝尔奖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二: 读材料,概括六要素
合作探究
说说你对准确概括消息六要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1.抓住关键词句
2.辨析、整合同类信息
3.精准概括核心要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直通中考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考点分析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属于归纳总结类的试题,主要指从一则或数则篇幅简短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考查形式 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②请从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
答题技巧 ①摘取导语或中心句,筛选出主要要素进行概括;②围绕新闻的“六要素”提取主体和事件,组合关键词;③突出事件的独特性和新颖性;④注意题目中的字数限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三: 读消息,明结构层次
合作探究
本消息是“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请阅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梳理消息的结构,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篇目 结构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一段(交代颁发机构、时间以及颁发对象)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第二、三段(详细介绍了获奖人物及颁奖的机构、时间和地点)
第四段(进一步介绍资金来源)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三: 读消息,明结构层次
合作探究
背景资料部分,特意说明了诺贝尔奖金的资金管理权和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为了说明诺贝尔奖的评定是以是否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为标准的,不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是公平公正的。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四: 读句子,品语言特色
合作探究
品析下面的句子,说说消息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新闻的语言客观、真实,简练又平实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五: 读消息,学结构安排
合作探究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相关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等,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的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不是重点,只需交代清楚,不必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的突出中心。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资料补充
诺贝尔的故事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只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资料补充
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
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
生命对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镑的利息,虽然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
文章通过对首届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等方面的简要报道,揭示了诺贝尔奖对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赞扬了诺贝尔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结构图示
促进科技进步
推动社会发展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拓展延伸
莫言(1955年--)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11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拓展延伸
屠呦呦(1930- )
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2015年10月5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后作业
2022年山西中考真题(部分)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世界的未来。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学校开展了以“追寻火红岁月·奏响青春乐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二 扎根时代 不负韶华: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
活动进程中,校园广播站设置了“新闻速递”专栏。为了及时报道青年志愿者的相关资讯,需要概括这则消息最重要的事实,请你帮助完成。(30字以内)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后作业
【详解】本题考查消息内容的概括。
这则消息,第一段内容为导语,“新一轮疫情发生,共青团山西省委迅速启动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这段导语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可把句式稍加改动作为答案,如:共青团山西省委启动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应对疫情,各级团组织响应。或:各级团组织响应共青团山西省委号召,开展防疫志愿服务。只要包含“共青团山西省委”“志愿服务”“疫情”“各级团组织响应”这些关键信息,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示例一:共青团山西省委启动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应对疫情,各级团组织响应。
示例二:各级团组织响应共青团山西省委号召,开展防疫志愿服务。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