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第1单元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本节重点
本节重点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题目解说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飞天”是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
传说中飞天能歌善舞,每当飞天凌空飞舞时,全身会散发芬芳的香气,所以又有人称之为“香音神”。
题目解说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主标题"飞天",比喻跳水运动员吕伟起跳时的优美身姿;"凌空",指吕伟从腾空到入水的优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赞美之情,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飞天凌空
副标题概括出新闻事件。
总
结
消息标题:简洁明了、概括性强
特写标题:生动形象、新颖动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对比理解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中国小将吕伟夺得金牌。相关消息内容如下: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这是当时对吕伟夺魁事件报道的消息,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与本消息同一时期报道的另一种新闻体裁——特写。
对比理解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同:
异:
报道同一新闻事件--吕伟夺冠。
内容:消息报道夺冠全过程,课文则是截取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最后一跳瞬间。
表达方式:消息以记叙为主,课文以描写为主。
语言:都准确精练,但课文语言更生动形象。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文常积累
特写简介
是指采用类似于影视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其更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新闻特写的种类:事件特写、场景特写人物特写等,本文是一篇场景特写。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这则特写仅540多字,然三十多年后,我们再来读时,依然感觉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那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把握特写的写法。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一:批注,把握特写写法
课文一共写了4个镜头,试着完成下面表格。
动作镜头 内容概括
第一段:镜头1 准备
第二段:镜头2
第三段:镜头3
第四段:镜头4
起跳
腾空
入水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作者是如何将四个镜头具体展现的 请找出课文中的动词。四字短语、使用修辞的句子赏析、批注,来体会描写的精妙之处。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一:批注,把握特写写法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合作探究
“舒”“举”“蹬”“飞”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吕伟起跳地瞬间,动作的轻盈、优雅,既表现出她高超的技术,也显示出她充分的自信,充满了动态美。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一:批注,把握特写写法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翘首而望、凌空翔舞悄然不惊、震耳欲聋、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等。
合作探究
这些四字短语使文章的概括力和节奏感大大增强,体现了新闻简洁的特点,同时,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典雅美。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二: 读材料,概括六要素
合作探究
联读两则消息,说说你对准确概括消息六要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1.抓住关键词句
2.辨析、整合同类信息
3.精准概括核心要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一:批注,把握特写写法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合作探究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托”字夸张地写出了吕伟起跳后身体犹如定格在空中一般的姿态,用“飞天”比喻吕伟起跳时美妙的身姿,生动地表现出她优美轻盈的动作与姿态,突出了她高超的技术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一:批注,把握特写写法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合作探究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她在空中转体的速度比作旋风,把她翻腾的动作之快比作流星,写出了她跳水动作的迅捷与娴熟,满怀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一:批注,把握特写写法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合作探究
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潇洒优美的身姿,突出水花之小,表现她压水花技艺的精湛。
比喻
拟人
比喻
拟声词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二:再读,品味写法特色
合作探究
侧面描写,“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的状态;“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描写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探究任务二:再读,品味写法特色
合作探究
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用裁判的评分来侧面烘托出吕伟跳水的完美表现。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借印度观众“惊讶”的神态和赞美的语言,侧面烘托出中国运动员跳水技术之高,赞美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知识总结
新闻特写的写法
抓住精彩一瞬间,
分解镜头定画面。
精当动词风采添,
四字短语显典雅。
贴切比喻增美感,
侧面描写来凸显。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这篇新闻以特写镜头,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中,做出的优美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她精湛的技术,体现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结构图示
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站高台,风度优雅(烘托)
1.7秒,书写神话(特写)
获金牌,全场沸腾(侧面)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拓展延伸
“零”的突破
1984年7月29日12:26,洛杉矶奥运会射击场上响起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我国选手许海峰和王义夫在奥运会第一天上午进行的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分别夺得冠军和第三名。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纪录被打破了。这也是本届奥运会决出的第一枚金牌。
这是我国体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新的飞跃。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后作业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徐梦桃:为梦想坚持 拼出冬奥冠军
新华社 2022年2月14日晚,河北崇礼,大风、低温。不够理想的天气条件,国外选手刚刚刷新的场上最高分,世界最高难度动作的挑战——重重压力给到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徐梦桃,而她最终完美凌空,稳稳落地,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夺得首个冬奥会女子个人项目金牌。
那一刻,徐梦桃身披国旗,在雪场上尽情地奔跑:呐喊。而为了那一刻,她四次征战冬奥会,一次次重新出发,克服了无数伤痛。
徐梦桃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勇夺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