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巴黎奥运会全红婵 跳水视频
巴黎奥运会,
跳水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
中国选手全红婵
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
第一跳时,全红婵完美一跳,
7名裁判全部给出10分,
毫无悬念,最终获得金牌。
截止目前,在全国及以上级别比赛中
全红婵共计夺得27个冠军,
其中有8个世界级冠军,
成为了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赢得3枚金牌的运动员。
压水花
跳水运动,一直都是我国在奥运会上的重点夺金项目。跳水运动主要是从运动员的助跑起跳、空中动作以及入水动作这三个方面来评定分数。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运动员在空中做的动作很难用肉眼看明白,而入水时的水花大小,看起来比较直观。因此,“压水花”就成了民间通用的评价标准——入水时水花越小,往往得分会越高。
在跳水比赛中,水花压得好,说明运动员入水非常迅速,而且角度很垂直,以至于身体和水面交界的地方少有水花飞溅出来。在这方面,中国的跳水运动员都做得很好。比如郭晶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曾靠几乎零水花入水拿到史无前例的高分415.35分,并最终夺得女子三米跳板跳水的冠军。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
夺魁记
夏浩然 樊云梦
字词
凌空 翘首 酷似
潇洒 轻盈 悄然
由衷 新秀
屏息敛声
眼花缭乱
如梦初醒
【bǐng xī liǎn shēng】: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yǎn huā liáo luàn】: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rú mèng chū xǐng】: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
【líng kōng】
【qiáo shǒu】
【kù sì】
【xiāo sǎ】
【qīng yíng】
【xīn xiù】
【yóu zhōng】
【qiǎo rán】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
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
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
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
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
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
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背景信息
亚洲运动会(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4年一届,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涵盖奥运项目及武术等亚洲特色项目,中国自1974年参赛后长期居金牌榜首位,曾举办北京、广州、杭州亚运会。
亚运会跳水自1951年成为正式项目,设10个小项(男/女单/双人3米板、10米台及1米板)。中国跳水队自1974年参赛后展现统治力,多次包揽全部金牌,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
中国在跳水项目方面屡屡夺冠,郭晶晶、田亮、陈若琳、陈芋汐、全红婵等运动员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
39年前,即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也有一位姑娘技压群芳,在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成功夺魁,许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的称号送给了她,她就是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的——吕伟。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1.请你结合课下注释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1982年11月24日
印度新德里
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
吕伟
第九届亚运会
吕伟荣获冠军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2.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理思路
3.读标题。理解“飞天”“凌空”两个词。体会这个标题妙处。
①“飞天”本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②本文以《“飞天”凌空》为标题,比喻跳水姑娘吕伟的跳水动作如飞天仙女般优美绝伦。
③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4.读课文,分析这则报道与前面的消息在写法上有何相同和不同?
消息VS特写
理思路
理思路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新闻体裁
消息
特写
通讯
时效性
强
较强
稍弱
篇幅
短
较长
长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片段(瞬间、场景)
新闻事件整体及细节
表达方式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
选材:截取“局部”,而非一件事的始末或一个人的一生,并放大细节。
分类: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
小组合作探究
围绕下面的问题分组评析:
(1).从标题能看出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吗?如果是消息,标题可以如何拟定?
(2).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这篇新闻特写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如果是消息,会这样安排详略吗?
(3).这篇新闻特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如果是消息,会运用它们吗?
小组合作探究
(3)这篇新闻特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特写镜头
动静结合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抒情、描写、
议论、说明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抑扬、虚实、动静、以小见大、正侧面......
多种修辞手法
消息与新闻特写
的区别
真 实
准确
及时
消息
1.消息报道事件全过程
2.语言比较平实。
3.以记叙为主。
4. 不常用特殊的写法
新闻特写
1.事件的某一个瞬间或片断。
2.语言比较生动。
3.以描写为主。
4. 常多种写法:如动静结合、侧面描写等。
巧分析
3.本文最后一段描写印度观众是否多余?为什么?
4.为什么开头不直接写吕伟的名字而用“她”,
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就把“她” 定格在十米高台上,让她与白云、飞鸟为伴,不直接写名字因为她站得很高下面的人看不清她是谁;给读者留下悬念。这样写既符合特写的特点,又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不多余。通过侧面烘托,突出跳水选手们高超的技艺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析手法
5.赏析句子,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①镜头一:准备“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②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③镜头二:起跳“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析手法
④镜头三:腾空“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⑤镜头四:入水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明主旨
“飞天”凌空
准备
观众反应
评委打分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
起跳
腾空
入水
知识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