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过关练习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过关练习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0 16: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过关练习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班级团支部以此次活动为内容,草拟了一期班刊。请你协助完成文稿的编审工作。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人们设立了诺贝尔奖,以表彰在多个领域有卓越建树的人士。每年,相关机构会进行严格的评审,将巨额奖金版发给物理学、化学等领域中的成就斐然者。其评选过程严谨公正,不受其他相关机构的仲裁的影响。诺贝尔奖致力于推动人类在各个重要学科与伟大事业上的发展与进步。
1.对文段中加线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嘱”为形声字,“口”是形旁,表示词义;“属”是声旁,表示读音。所以“嘱”应读“shǔ”。
B.因为意思是“建立的功绩”,所以“建树”一词书写正确。
C.因为意思是“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所以“版发”一词书写正确。
D.“仲裁”意为“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应读“zhōng cái”。
2.下列对文段中“斐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文采的样子 B.显著 C.翩然,轻快的样子
小雯搜集了下面的资料,准备在班会上分享,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他的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父亲对他的教育_________________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行时光。泰戈尔的成长经历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在资料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能文能武 概述 启发
B.能文能武 概括 启蒙
C.多才多艺 概括 启发
D.多才多艺 概述 启蒙
4.你认为资料中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二、选择题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ēn) 拨款(bō) 建树(shù) B.遗嘱(shǔ) 诺贝尔(nuò) 巨额(é)
C.评定(píng) 炸药(zhà) 授奖(shòu) D.颇有(pō) 仪式(yí) 渗透(chān)
6.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一位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
B.法国的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C.网络热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
B.从即日起,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
C.低碳生活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出门选乘公交车等……
D.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8.新闻播报要注意语句的连贯。下面是新闻小组的小新准备的“诺贝尔奖”新闻素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表彰他们“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
②三位物理学家展示了一种制造极短光脉冲的方法。
③这“为人类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
④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宣布授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吕利耶。
⑤可用于测量电子移动或能量变化的快速过程。
A.④①②⑤③ B.①②④⑤③ C.⑤③④①② D.④①⑤③②
三、综合性学习
9.近年来,国内“马拉松热”持续升温。仅2025年3月23日,全国就有15个城市举办了马拉松比赛。学校准备举办“关注马拉松赛”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交汇点讯 3月30日上午7时30分,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扬州站)在扬州市市民中心广场鸣枪开跑。三万名跑者齐聚“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扬州,以脚步丈量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用激情点燃城市活力。作为全国第七个、江苏首个城市马拉松,扬马自2006年创办以来始终以专业铸就品质,连续11届获得世界田联金标认证。
“扬马”是世界最早以人名命名的马拉松。唐代高僧鉴真曾任大明寺住持,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迷路,历时12年5次渡海都未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但矢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将佛教、医药、文学等盛唐文化传到日本。每届“扬马”开赛前举行火种采集仪式,寓意鉴真精神代代相传、友谊火种传遍世界。
完赛奖牌成为本届赛事文化表达的亮点。大运河的波光、五亭桥的飞檐、园林花窗的纹样在方寸间交织,更创新嵌入世界非遗“雕版印刷”技艺——选手完赛后,可亲手滚动奖牌上的拓印装置,将“鉴真东渡图”复刻至定制书签,以“一滚一印”的动作,重现鉴真大师“不惧远行”的坚毅,亦让“行大运”的赛事主题跃然纸上。这份匠心,让奖牌不仅是荣誉象征,更成为可触摸的文化信物。
(2)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是世界最早以人名命名的马拉松赛事,请结合上述新闻,思考扬马为什么以“鉴真”命名?
(3)小仪拟写对联宣传“扬马”,请你根据链接材料帮他完成下联。
链接材料:
赛道总体是龙的形状,跑者从广陵新城起航,途经东关古渡、文昌阁、四望亭、宋夹城、汉陵苑、瘦西湖、鉴真广场、大明寺等历史文化地标,跨越大运河和古运河,最终汇聚在秀丽的明月湖畔。全程穿越扬州2500多年的历史岁月,跑过唐宋元明清的绚丽文化。沿途风光旖旎、文博秀美、生机勃勃,“古今”与“活力”有机串联,悠远的古韵与蓬勃的生机融合,处处彰显扬州“好地方”的美好春景,展示扬州高质量发展的无限精彩。
上联:澎湃激情碰撞江南浪漫 下联:
(4)简要说说从“扬马”图表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四、现代文阅读
①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记者付一鸣)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②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吕利耶;化学奖得主为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鲁斯和阿列克谢·叶基莫夫;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经济学奖则由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获得;文学奖被授予挪威作家约恩·福瑟。
③在评选委员会代表分别介绍获奖者成就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每位获奖者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
④诺贝尔基金会主席阿斯特丽德·瑟德贝里·维丁在致辞中说,在这个观点极化、社会撕裂、冲突持续的历史时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信知识、启蒙和追求真理。
⑤包括瑞典王室主要成员、政界领导人等在内的千余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⑥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安排在这一天举行。
10.请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并说说以此为标题的理由。
11.梳理本则消息主体部分的写作思路,说一说这样安排的原因。
12.结合消息中两处画线句,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2022年10月6日电 ①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当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
②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埃尔诺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在写作中,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辛。
③马尔姆表示,他很遗憾未能与埃尔诺取得电话联系。
④埃尔诺1940年出生于法国,是当代法国文坛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已出版多部作品,代表作包括《悠悠岁月》等。
⑤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从第一届颁给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至2022年,共有119位得主。罗曼·罗兰、叶芝、萧伯纳、海明威、马尔克斯等著名作家均获得过这一奖项。
材料二:
①近日,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的陆续揭晓,引发了国人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热议。
②从对待历届获奖成果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专注科学、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
③2015年10月,在瑞典的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对疟疾治疗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中国的科学研究捧回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项。1969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开始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并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在历经380多次失败之后,屠呦呦团队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了抗疟新药“青蒿素”,这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青蒿素问世50年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正因为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这种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三:
①在过去的70多年里,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历届获奖的人员名单上看,我们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我们的科研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更卓越的科研能力、更具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去赢得世界科研领域的认可和赞誉,从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②当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完全反映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另一方面,事实上我们拥有很多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③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
13.请你为材料一这则消息拟写标题。(不得超过23个字)
14.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曼·罗兰、叶芝、萧伯纳、海明威、马尔克斯等著名作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B.从对待历届获奖成果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还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C.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D.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
15.2024年的诺贝尔奖评选尘埃落定。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具体内容,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诺贝尔奖。
小语和小文整理了一组关于“热词新语”的文本,请你参与探讨研究,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今天上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揭晓仪式,发布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
②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村超。
③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一个××、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④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文明倡议、村超、新质生产力、全国生态日、消费提振年、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百模大战、墨子巡天。
⑤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筛取,并经过专家评议而来的。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图景。
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年12月20日)
【文本二】
_________________
①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
②“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看到“显眼包”这个如此接地气的词汇能成为年度流行语,感觉很温暖。的确,少了“嫌弃”“爱出风头”等意味,多了“个性突出”“活力外溢”“可爱有趣”等内涵,“显眼包”的流行,让人们体悟到语言流变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情味,这种精准而不失诙谐的表达,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③“十大流行语”的发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代际和群体间的壁垒,让不同人群通过语汇的扫盲来实现更好的跨界沟通。今年发布的流行语中,对于“情绪价值”,不少中老年网友表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后面给出的详细解读,点出了“情绪价值”流行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当这种情感需求和动态心理过程被长辈看到,或许就成了一些固有认知和理念发生改变的开始,成了解开代际和群体间隔阖的一把钥匙。
④“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还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诸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等词汇,曾经只在某个圈层流行,受到某些特定人群的关注,将他们放到“年度流行语”这个更大的展台上,正是在帮助更多人了解前沿科技,带那些被“信息茧房”困住的人去看不一样的风景。
⑤有人说“要读懂中国,先读懂十大流行语”,“读懂了十大流行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年一度“十大流行语”的发布,某种程度上是国人岁末年终的一种仪式感。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6日,乐群,有改动)
【文本三】
哪些年度热词能被词典收录?
①热词是指通过热点事件而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事件指向性的词语,人人都可能是热词的制造者、知识的传播者。影响年度热词产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②一是社会因素。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原先限于专业领域的一些词语逐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年度科技新词,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足迹。二是语言因素。通过语言的类推作用产生了大量新词语,语言的经济性、简洁性原则也催生缩略词语。比如,“村BA”既是缩略词,又是对“村晚”和“NBA”“CBA”等词语的仿造。三是认知因素。新颖独特的词语能够吸引大众眼球,人们会设法使语言陌生化,在形式上采用字母、符号等非汉字形式,在语音上采用谐音方式等。四是传播因素。互联网、数字化的背景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特别是短视频传播近来深受大众青睐,成为人们展现语言智慧的重要途径。
③年度热词中有很多跟某个热点事件相关的词语。只有那些反映社会公众普遍关注事件的词才会成为流行语。当这些词语被广泛使用,由专指性向普遍性转变,才有机会作为新词新义进入规范性词典。在每年产生的大量新词语中,有不少的转瞬即逝,能够在社会中广泛使用并被汉语规范性词典收录的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2010年至2017年,《中国语言生活报告》共发布媒体新词3601个,其中只有30个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
④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表达形式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音语法特点,意义表达准确,音节长短得当。二是稳定性。指词形、词义及其用法已经基本稳定,在社会上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大多已被主流媒体认可。三是通用性。年度热词的选收,以跟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定。社会共知度高的词语容易被选收为年度热词,也容易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
⑤年度热词记录生活新变化、经济社会新发展,是社会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即时反映;语文词典收词则兼顾延续性与时代性,二者是语言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这些词语不仅串联着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从不同视角忠实记录着时代之声;而且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光明日报》,2024年1月7日,杜翔,有改动)
1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之间存在着重复出现的词语。
B.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生活新变化和经济社会新发展。
C.人人都是热词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人又都是热词能否进入语文词典的影响者。
D.互联网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也加速了流行语的广泛传播。
17.请你为文本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18.你们围绕本组文本的有关内容和写法展开了讨论。
小语: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和流行,离不开一个“新”字,即语言形式要新颖独特。
你: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
小文:文本一是一篇新闻,采用了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交代事件简洁到位。
你:文本二三是新闻评论,论证方法使用恰当,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
19.随着探讨的深入,你们不约而同对“什么热词能够进入《现代汉语词典》”产生了探究兴趣。以下几个热词,你认为哪一个最有可能入选,说说理由。
显眼包 村BA 生成式人工智能
我选 ,理由是
参考答案
题号 5 6 7 8
答案 C A B A
1.B 2.B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嘱”应读“zhǔ”;
C.“版发”书写错误,应为“颁发”;
D.“仲裁”应读作“zhòng cái”;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义。
“成就斐然”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斐然”是“显著”的意思;
故选B。
3.C 4.:
【解析】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能文能武”指既有文才,又有武艺,文武全才。“多才多艺”指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技艺。文中提到泰戈尔对文、史、哲、艺都精通,强调他才能的多样性,选“多才多艺”恰当。
第二空,“概述”指大略地叙述。“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潜移默化、身体力行”是对泰戈尔父亲教育方式的总结,而不是大概叙述,选“概括”更恰当。
第三空,“启发”指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蒙”“指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文中泰戈尔的成长经历使我们领悟到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选“启发”恰当。
故选C。
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一个人……还要‘行万里路’”是对泰戈尔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的阐述,该处可填入冒号(:)来引出这些内容。
5.C
【详解】A.颁发(bēn)——(bān);
B.遗嘱(shǔ)——(zhǔ);
D.渗透(chān)——(shèn);
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责无旁贷”与后面的“责任”有语义上的重复,使用有误;
B.颇有建树:表示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结合语境可知,法国的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建立许多功绩,该词使用正确;
C.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结合语境“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可知,大家对网络热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现象意见不一致,该词使用正确;
D.难言之隐:指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结合语境“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可知,他可能有什么难于说出口的事情,该词使用正确;
故选A。
7.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
A.“四、五百”表约数,不用顿号,应删去顿号;
C.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可删去其一;
D.冒号后两个分句并列,中间用分号,故将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
故选B。
8.A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可根据新闻素材的逻辑顺序,先确定事件的主体,再说明授予奖项的原因,接着阐述具体的研究方法及作用,最后说明该研究的意义,据此对各句进行排序。
新闻通常先点明事件的核心内容,在这组素材中,④“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宣布授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吕利耶”,直接点明了新闻事件是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授予情况,所以④应排在首位。
①“以表彰他们‘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紧承④,说明了授予这三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所以①应排在④之后。
②“三位物理学家展示了一种制造极短光脉冲的方法”,进一步具体阐述了三位物理学家所做出的贡献,即制造极短光脉冲的方法,与①中提到的“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相呼应,所以②应排在①之后。
⑤“可用于测量电子移动或能量变化的快速过程”,说明了这种制造极短光脉冲的方法的具体作用,是对②中研究方法的进一步说明,所以⑤应排在②之后。
③“这‘为人类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总结了三位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所带来的重大意义,是对整个新闻事件意义的升华,所以③应排在最后。
故恰当排序为:④①②⑤③;
故选A。
9.(1)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2)纪念鉴真大师,鉴真大师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与马拉松永不言弃的精神深度契合,寓意鉴真大师精神代代相传。
(3)示例1:悠远古韵融合蓬勃生机 示例2:绚丽文化展示扬州精彩 (紧扣材料内容,符合对联要求即可。)
(4)跑者8成以上是中青年人,省外参赛者上海人最多。
【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标题需要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简洁明了,不超过15个字。首先,我们要从新闻内容中提取关键信息。由导语句“3月30日上午7时30分,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扬州站)在扬州市市民中心广场鸣枪开跑”分析,点明了时间(3月30日上午7时30分)、事件(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扬州站)在扬州市市民中心广场鸣枪开跑)。“2025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简洁明了地指出了时间、赛事名称和核心事件,不超过15字的限制,所以是合适的标题。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从新闻第二段中可知,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历时 12 年,历经 5 次失败,失明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终于成功,将盛唐文化传播到日本。这种坚忍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与马拉松运动永不言弃的精神高度契合。同时,每届“扬马”开赛前举行火种采集仪式,寓意鉴真精神代代相传、友谊火种传遍世界 ,所以扬马以“鉴真”命名,是为了纪念鉴真大师及其伟大精神。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在字数、词性、结构和意义上相互对应,同时要求平仄协调,音韵和谐。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上联的内容和结构。上联中,“澎湃激情”是描述性的偏正短语,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和活力;“碰撞”是动词,表达了动态和冲突的过程;“江南浪漫”是偏正短语,是对地域特色的描绘,富有诗意和美感。根据链接材料来构思下联。链接材料描述了扬州马拉松赛道的特色,包括赛道形状、途经的历史文化地标、穿越的历史岁月以及展现的扬州风光和文化。这些元素都可以作为下联的素材。在构思下联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与上联在意义上相呼应,同时在结构和词性上保持对应。上联强调了情感和动态,下联可以侧重于文化和景观;上联提到了“江南浪漫”,下联可以对应地描绘扬州的文化特色或景观特点。最后,我们要注意平仄和音韵的协调。
示例:绵延古韵(偏正短语)绘就(动词)扬州风华(偏正短语)
(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左侧饼图展示省外参赛选手省份分布,其中上海占比29%,在各省份中最高,说明省外参赛者上海人最多。右侧饼图显示参赛选手年龄构成,21—50岁占比81% ,意味着跑者8成以上是中青年人。通过对两个饼图数据的分析,得出上述信息。
10.标题:2023年度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理由:这个标题准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交代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能吸引读者,符合消息标题的要求。 11.主体部分先交代了各奖项的获奖者,接着写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为获奖者颁奖和奖金情况,最后写诺贝尔基金会主席的致辞内容和此次颁奖仪式的出席人员。这样安排内容,由主到次,由详到略,便于读者抓住最主要的信息。 12.示例:本文语言客观、严谨。“约合100万美元”中的“约”是“大概”的意思,说明了1100万瑞典克朗换成美元的大概数目;“千余人”中的“余”,表示大数后面有零头,说明了出席颁奖仪式的人数超过了一千人。“约”“余”二字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客观性和严谨性。
【导语】这篇新闻报道了2023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盛况,以清晰的倒金字塔结构展开:先概述颁奖仪式举行(导语),再详述各奖项得主(主体),最后补充背景信息(结语)。文章语言兼具准确性与文学性,既有严谨的数据呈现,又包含诗意表达。通过王室参与、奖金数额等细节描写,突显了诺奖的权威性与崇高地位。
10.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根据第①段导语“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可知,新闻主体是“2023年度贝尔奖颁奖仪式”,事件是“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据此可拟写标题为:2023年度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理由:这个标题由导语概括而来,消息导语(第①段)已概括事件关键要素,标题与此一致,能快速传达最重要的信息。标题准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交代了主要事件“2023年度贝尔奖颁奖仪式”,发生的时间(12月10日)和地点(斯德哥尔摩)。新闻的主体部分对获奖者和颁奖过程进行了重点描写。这一标题符合消息标题简洁扼要、突出核心事实的要求,能吸引读者。
11.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思路。
本则新闻第①段为导语:概括事件,包括时间、地点、奖项颁发。第⑥段为背景补充:说明颁奖日与诺贝尔逝世纪念日的关系。
第②至⑤段为消息的主体。
第②段,“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先按奖项类别分项列出获奖者名单。
第③段“在评选委员会代表分别介绍获奖者成就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每位获奖者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为 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描述颁奖流程及奖金金额。
第④段“诺贝尔基金会主席阿斯特丽德·瑟德贝里·维丁在致辞中说,在这个观点极化、社会撕裂、冲突持续的历史时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信知识、启蒙和追求真理”,引用诺贝尔基金会主席的致辞,点明意义。
第⑤段“包括瑞典王室主要成员、政界领导人等在内的千余人出席了颁奖仪式”,介绍出席此次颁奖仪式的人员。
主体部分的内容安排,由主到次,符合倒金字塔的结构,由详到略,便于读者及时抓住最主要的信息。
12.本题考查语言特点。
“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介绍诺贝尔奖金的金额,“约合100万美元”中的“约”是“大约、大概”的意思,不是准确的金额,补充说明了1100万瑞典克朗兑换成人们熟知的美元的大体数额。
“包括瑞典王室主要成员、政界领导人等在内的千余人出席了颁奖仪式”介绍了出席颁奖仪式的人员,“千余人”中的“余”,表示大的数目后面有零头,说明出席颁奖仪式的人数比一千人多一些。
“约”“余”都是概数,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严谨性。
13.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4.C 15.①我们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②从历届获奖的人员名单上看,我们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③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完全反映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④我们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诺贝尔奖展开,从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成就(材料一),到屠呦呦获科学奖的科学家精神(材料二),再到对中国科研现状的理性思考(材料三),形成递进式结构。材料通过具体案例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既肯定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又强调应保持客观态度——既要学习获奖者的钻研精神,也要认识到评奖机制的局限性。
13.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有提示、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和吸引读者的作用,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导语“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当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可知,此则新闻的对象是“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主要事件是“荣获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据此概括为: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C.结合材料三第③段中的“但中国人,也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可知,原文是说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选项“中国必将获奖”与原文表述不符;
故选C。
15.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与概括。
结合材料二第②段“从对待历届获奖成果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可概括出我们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结合材料三第①段“从历届获奖的人员名单上看,我们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我们的科研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更卓越的科研能力、更具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去赢得世界科研领域的认可和赞誉,从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可概括出从历届获奖的人员名单上看,我们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结合材料三第②段“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完全反映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可概括出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完全反映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
结合材料三第③段“但中国人,也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可概括出我们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
16.C 17.2023十大流行语的发布及其意义 18. 社会因素、语言因素、认知因素和传播因素 文本二通过具体词语如“显眼包”“情绪价值”的解读,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流行语的发布如何提升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促进代际沟通; 19. 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音语法特点,意义表达准确,且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足迹,具有较高的社会共知度和使用频率,因此最有可能入选。
【解析】16.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C.根据文本三第①段“人人都可能是热词的制造者、知识的传播者”第④段“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二是稳定性……三是通用性……”可知,选项一方面表述过于绝对,另一方面文章并未提到“人人又都是热词能否进入语文词典的影响者”,而是提到了影响热词进入词典的几个因素;
故选C。
17.本题考查标题拟写。
根据文本二第①段“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入选”可知,语段主要介绍2023十大流行语发布;
根据文本二第②—④段“‘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十大流行语’的发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代际和群体间的壁垒,让不同人群通过语汇的扫盲来实现更好的跨界沟通”“‘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还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可知,语段主要介绍了“十大流行语”发布的重要意义;
综合以上信息可概括标题为:2023十大流行语的发布及其意义。
18.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第①空:根据对话“小语: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和流行,离不开一个‘新’字,即语言形式要新颖独特”“你: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可知,横线处需要填写影响热刺产生的因素,可定位到文本三第①②段“影响年度热词产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二是语言因素。通过语言的类推作用产生了大量新词语……三是认知因素。新颖独特的词语能够吸引大众眼球……四是传播因素。互联网、数字化的背景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可知,其他因素还有:社会因素、语言因素、认知因素和传播因素。
第②空:根据题干对话“你:文本二三是新闻评论,论证方法使用恰当,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可知,横线处需要举一个例子来分析论证方法的运用。根据文本二第二段“看到‘显眼包’这个如此接地气的词汇能成为年度流行语,感觉很温暖……这种精准而不失诙谐的表达,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知,作者举了“显眼包”这个流行语作为例子,来说明流行语如何反映语言流变中的人情味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属于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文本二第②段“‘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认知生活中的语言。”通过这个例子,作者有效地论证了流行语如何成为反映社会心态和文化变迁的镜像。据此作答即可。
19.本题考查材料运用。
根据文本三第④段“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二是稳定性……三是通用性……”可知,流行语要进入词典需要有文段中所提到的特点。“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词汇,不仅代表了最前沿的技术趋势,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等模型)展现出了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生成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样化内容,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变革。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代表性和广泛认知度的词汇。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也符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词汇的原则和标准。该词典旨在反映现代汉语的词汇面貌和使用情况,收录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和稳定性的词汇。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领域的核心词汇,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展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相比之下,“显眼包”虽然在网络语言中较为流行,但其含义和用法相对局限,更多是在特定语境下使用,缺乏广泛的适用性和稳定性;“村BA”则更多地是描述一种具体的活动或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但在全国范围内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相对有限。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机会进入词典。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