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渌图岛邶绒猹纪媸殒呇沟睄菐炼 缰鈁讽赂羝苟此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名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xhāng显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语段二】在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yi语,他们大规模cuàn改历史教材,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wang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铸(zhù) 国殇(chāng)
B.兹(zī) 遇难(nàn)
C.祀(sì) 抵赖(dǐ )
D.鼎(dǐng) 辱没(m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zhāng_____显 yì____语
② cuàn____改 wàng____图
3、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八年级(5) 班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周年祭”演讲比赛, 下面是小语同学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 其中有一些错误, 请你帮他修改。
【甲】我们悼念遇难同胞, 揭露和批判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 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 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 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 不断向世界传递着维护和平。同学们, 我们应不忘国耻, 珍爱和平, 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 刻苦学习, 奋勇前进, 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处画线句有语病,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2月13日,是我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难道我们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7.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_______(新闻体裁),作者分析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列举世界各地对这段历史的记忆,痛斥了______, 表达了_________的强烈愿望。。
8. 学校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周年祭”演讲比赛,下面是明明同学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和“_________”对调。。
(2) 【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后加上“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
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⑤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9.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则新闻评论,你从标题获取了哪些信息?
10. 第②、③段着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简单分析其作用。
11. 本文用词准确,针对性强。试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2)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12. 第⑥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
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2014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格外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材料二: 听听来自和平的声音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借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材料三: 日媒为何在公祭日安静异常
中新网12月15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士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微词典】祭奠(jì diàn):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夙愿(sù yuàn):一向怀着的愿望。
13. 速读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
14、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地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 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16. 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请你简述这座青铜雕塑的构成及寓意。(不少于80 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士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器,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胰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固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来这里朝拜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降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者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土有多大 有多大 出生10天。10天 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 又是何等的惨烈 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 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见过很多伟人和富家的陵墓,都不管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家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挥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底护装点这本沉鱼甸的史书 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7月9日,有删改)
17.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18.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19.第 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士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20. 赏析第 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
1、A
2. ① 彰 呓
② 篡 妄
3. 名文 铭文
4.将“扭曲历史”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
5.在“维护和平”后加“的理念”
6.B
7. 新闻评论; 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的阴谋; 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8.(1)批判 揭露
(2)和平 的理念
9.点明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10、将第②段正义之士四个不同的纪念活动与第③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扭曲历史的两个反面事例进行对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没真相和良知的丑恶行径,呼唤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大意对即可)
11、(1)“却”字暗含“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之意,点出大阪市市长此举不仅与人类的共识、良知背道而驰,也无视城市间平等、自由交往的基本准则。
(2)“狠批”“要求”体现出人权理事会的严正态度,严重不满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对他们提出了正义的要求。
12、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这样写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13. ①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举行祭奠活动。②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旨在不忘历史,呼吁和平。③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冷处理态度引发人们的质疑。
14、中国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没有仇恨,但要以史为鉴,维护和平,努力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15.D
16. 三则材料,表达了作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情感,也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恶行径的批判和憎恨之情。
17.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暗线:孟良周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18.示例:第 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总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19.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差,对战争残酷的痛恨。
20. 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设问,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