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2 08:2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前身是1851 年10 月由P.J. 路透创办于伦敦皇家交易所的路透办事处,以报道商业消息为主。1916 年改为路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路透社”。总社设在伦敦。新闻报道主要是国际新闻。1993 年开始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新闻,21 世纪初每天都有数百万人次访问。
路透社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一生拥有355 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 个国家开设了约100 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5 年,诺贝尔立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 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支付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 种奖金(1968 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从1901 年开始,颁奖仪式在每年12 月10 日(诺贝尔逝世时间)举行。本文就是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的报道。
写作背景
预习资料速查
(1)颁发( )
(2)仲裁( )
(3)遗嘱( )
(4)渗透( )
(5)钞票( )
(6)拨款( )
(7)巨é( )
(8)shì( )世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bān
zhòng

shèn
chāo
kuǎn


读一读
基础梳理
2.解释下列词语。
建立的功绩。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颁发:
建树:
仲裁:
遗嘱:
卓有成就:
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基础知识
文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评定和颁发情况,同时赞美了诺贝尔为人类做出的卓越无私的贡献。
主题概述
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这则消息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及奖项设置等情况,准确、简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发,表达了对诺贝尔及获奖者的崇敬之情。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标志着这一重要奖项的正式设立,对于激励人们在各个领域追求卓越、为人类做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
标 题
导 语
主 体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介绍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奖金的管理权和评议权分离。
瑞典国王和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交代诺贝尔奖的具体分类和颁发条件;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明确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背 景
标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眼就能了解到这则消息的核心事件。
结语
无明显结语,但通过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文学等领域的关注和思考,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卓越,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导语
第一段,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获奖者及奖项设置等基本信息,为读者提供了最关键的背景信息。
背景
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设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生平及贡献。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遗嘱中规定设立诺贝尔奖,以奖励在各个领域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主体
第二段,详细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奖项设置及评选过程等情况,使读者对诺贝尔奖的颁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
品析语言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和好处。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答题步骤:关键词运用的好处,可按下面三步回答:
第一步,解释词语原本的意思。
第二步,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境义。
第三步,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容,分析这个词的表达作用。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
本文中,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是本来就存在的。
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新闻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答案 ①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②表明新闻事实的详实;
③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须详写。
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请你作简要分析。
[概念释义]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答案 本文的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时间后,获奖者信息应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要,但是又不可舍去,所以放在主体次要部分。最后交代新闻背景。这则新闻按照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范文。
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答案 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理解这则新闻的主旨?
答案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评定及颁布情况,同时赞美了诺贝尔对人类所做出的卓越无私的贡献。
“卓有成就”的意思是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这里指的是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颇” 是“很,相当”的意思
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表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课堂总结
希望通过学习这则消息,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消息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同时也更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未来能够勇攀科学高峰!
同步练习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颁发( ) shèn( )透
卓有成就( )
仲裁( ) 联méng(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颇有建树”中“建树”的意思是: 。
bān

zhuo
zhong

遗瞩
遗瞩
建立的功绩
同步练习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2)“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3)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串 传扬
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穿 弘扬
D.挽救 贯穿 弘扬
D
同步练习
3.按要求修改下列语句。
【A】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B】(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每年举行。
(1)【A】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
(2)【B】句中有语序不当的毛病,请修改:
应将“诺贝尔奖金”中的双引号去掉。
应将“每年”放到“授奖仪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