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2 10: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界之大,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如大漠中的沙粒,湮没在浩瀚的历史中,有些事却成了化石,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路cuī 枯拉朽,锐不可当;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的大奖,bān 给了“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飞天”凌空,共同见证吕伟夺魁的瞬间;辽宁舰上,舰载机一着惊海天,声如千骑jí ,气卷万山来;国行公祭,悼惨遭杀戮的同胞,警钟长鸣,zhèn 聋发聩,让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1)在语段横线处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无误的一项是( )
A.摧 颂 急 振 B.催 颁 急 震
C.催 颂 疾 震 D.摧 颁 疾 振
(2)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mò wēn dǎng zhuó
B.mèi yùn dāng zháo
C.mò yùn dāng zhuó
D.mèi wēn dǎng zh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
B.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
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狂风席来,电线杆子立马被拦腰截断,乌云卷来,大雨像瀑布一样淅淅沥沥下起来了。
B. 临近春节的时候,我们县里的麻将馆、赌博厅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C.此刻,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D 大火刚着起来,敌人就锐不可当的从面八方的围起了这间小破屋,有人推倒了老人,有人把小孩子举过头顶就要扔到崖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7.名著导读
借助下表中提供的《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目录,完成相关阅读任务。
目录 任务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结合其中一个目录及其内容,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回想与目录相关的内容,探究作者斯诺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古诗文填空
《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
《龟虽寿》中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 。
《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 。
《梁甫行》中感慨百姓有家不能居,只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的诗句是: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习近平的精辟论述。“我们”是中国共产党人,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公报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下面是其中的两个方面,任选一幅图片,探究后回答问题。
(1)请描述你所选图片的内容。
(2)如果满分为10分,作为阅卷人,请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为这份答卷评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赠从弟(其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10. 请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二)阅读下面消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2.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这则消息的导语包括了四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定国内和平协定。本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其意义在于________。
1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5.给选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
16.这则消息中,作者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中新网北京9月8日电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已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获颁“共和国勋章”。这枚以“共和国”名义颁发、代表着最高荣誉的奖章,钟南山受之无愧。
他是“士之德才盖一国”的国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作为国家医疗与防控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与其他几位院士专家赶赴武汉,与前期派驻前方的工作组共同研判疫情形势,为中央提出决策参考。1 月20日,他代表专家组发出新冠肺炎“人传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警示。他在疫情不同时期的发声,对疫情防控的指导、疫情走向的研判,成为国人心中的“风向标”和“定海神针”。
在面对境外少数政客和媒体别有用心地抛出所谓“瞒报论”时,他霸气回应: “我们不需要向他们解释,我们用事实说话!”在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讲台上,他掷地有声:“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防控领域的权威专家。他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功绩卓著。疫情期间,他敢医敢言,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9月3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共同主席在成员国吹风会上宣布了专家组成员名单,钟南山入选,他在耄耋之年又被赋予新的身份。
他是持枪在前、冲锋陷阵的战士。在“非典”疫情期间,他就不顾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工作,彼时已 67 岁的他曾连续 38 小时未合眼,因过度疲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今年1月18日,他成为最早的逆行者,从广州赶赴武汉。因为春运期间票已售罄,他被安排在餐车里。那张他仰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尽显疲态的照片,至今仍让人见之泪目。
他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人。他在网上教人如何正确摘口罩的演示视频,被网友评价为既“专”又“萌”;因老伴李少芬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女篮国手,同样爱好运动的他自称是“篮球女婿”。在他担任疫情防控指导的CBA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赛场,他成为“追星族”,对中国篮球名将如数家珍,他在谈到与他同龄妻子时的羞涩和腼腆,让网友直呼:“吃到最甜的‘狗粮’”……
他为国为民的使命感,他的职业精神、专业能力、医者仁心,以及生活中的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让“偶像”“男神”的称谓不再受职业和年龄的限制,“追星当追钟南山”成为全民共识。
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中国速度”建造时,网民将他与之相提并论,称“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毒”;疫情初期,一首《不动谣》在网上广为流传,其最后一句“钟南山让动才能动”,于诙谐中传递出民众对他的依赖与信任。
钟南山哭了、钟南山笑了、钟南山的“萌”、钟南山的“羞涩”……他的每个微表情都成为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和各社交媒体的热搜“爆款”。3月,他被个别居心不良者攻击,引发全网愤怒。“您守护国人,我们守护您”……民众隔空声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尊重与爱戴。
在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讲台上,他还介绍了他名字的由来。1936年10月,他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有座钟山,所以父亲给他起名“钟南山”,“希望我像大山一样历经风雨依然屹立”。
如今,中国有“南山”,白髭殊未妨。
(选自中国新闻网2020年9月8 日,有删改)
17.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18.这则新闻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19.对于第6段画线句子,你怎么理解?
他是持枪在前、冲锋陷阵的战士。
20.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钟南山是如何成为国人心中的“风向标”和“定海神针”的。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风雨荷塘 厉彦林
(1)凡到过济南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北方古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之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貌。每当看到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诗人刘风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此,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2)那是一个夏季的黎明。雨丝很密,很细,很匀,很柔,轻轻地吻着我的脸、我的手,脆生生、甜润润、凉爽爽的……
(3)我踏着寂静弯曲的石径,不知不觉来到雨幕笼罩的荷塘。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幢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白屋,绿浪,粉荷,黄篱……组合得格外协调、自然而柔和。近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撑起或深蓝或草绿或嫩黄的伞盖,细雨落上去,如蚕食桑叶,若石击深潭……每一柄荷叶都像一把神奇的乐器,弹奏悠远清脆而让人沉醉的音响。
(4)滴翠的荷叶,落上雨丝,若打了蜡一般,油光闪亮的,迎光处澈明,背光处微暗,错错落落地遮住了整个荷塘。一滴滴雨丝刚栖落荷叶尖,瞬间又收缩为小水珠,潺潺滑下叶中央,密密匝匝的,一会儿凝成晶莹的大水珠,滚动着,磨蹭着,嬉闹着。调皮的风把叶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叶子,或一个跟头跌进荷塘里。
(5)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6)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恰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诗。
(7)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我的衣衫上。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着,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在寻找食物?
(8)一切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尽的渴求,或是期许。我心净如镜,任雨丝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视野,任荷风吹拂我的记忆和我的思绪。
(9)不知不觉,我敬仰起荷花来啦,雨中的荷花你遮我、我护你,你搀我、我抚你,抓住季节吐叶展蕾,忙活自己的事;虽然屡遭风雨,仍相亲相爱,交臂挽手,盘根结节,紧紧抓住脚下这深深的淤泥,展露同一家族令人销魂的形体。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10)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一片雾,一片梦。
(11)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12)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风雨……
2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3分)
(2)荷花在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
2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
(1)视觉:远望绿柳新房, ;
(2)听觉:近听雨落荷叶, ;
(3)嗅觉:轻嗅缕缕荷香,飘逸空灵。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3.结合全文, 说一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你觉着“我”要把自己重塑成怎样?
24. 仔细品读文章开头与结尾,本文除了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精神的赞美,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作文
25.任选一题作文。
(1)先补充题目,然后完成作文。
题目:人生如__________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电视、报纸、广播能够了解到许多新闻。那么,你能针对班级、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件事写一则消息吗?
要求:请自拟题目,按文体要求写作;600字左右;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1).D (2).C 2.D 3.C 4.C 5.A 6.C 7.A答案示例一:“去红都的道路”记录了作者进入红区的路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作者通过采访、对话、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可见纪实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真实)。
答案示例二:
“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质朴纯真、有幽默感、天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作者通过采访、对话、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可见纪实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真实)。
B.作者走进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谈话,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在搜集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作品,体现了他作为新闻记者实事求是、不畏艰苦的敬业精神,以及探求真相的可贵勇气。
8.(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9.(1)我选第一幅图。这是一张精美的答卷,由图文两部分构成。上面是文字,回答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一幅动车高速行驶的画面,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答卷上方是试卷袋的开口,试卷好像刚从试卷袋中取出,试卷袋口右侧有“央视新闻”及其二维码,正中是圆圆的封袋扣。试卷左下角微卷,右下角是一支打开的钢笔。
(2)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从城市到乡村,高铁、高速路、立交桥快速建设,日新月异,出行方便又快捷;移动网络全面覆盖,农产品销售渠道通畅,网上购物便捷;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所需应有尽有。经济的高速发展,成绩斐然,人人看得见。阅卷人评分:10分。
10. 用“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以简洁生动的方式进行视听结合的描写,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加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11.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歌咏了松柏刚劲顽强的“本性”,表达了自己对松柏一样坚贞自守高风亮节的追求和对弟弟的勉励的情怀。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反衬松枝的刚劲,突出了松柏的可贵品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松柏的“本性”是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也有自勉的意思。
12.第①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人:人民解放军;时间:21日;人数:大约二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13.(有道理即可)。 
14.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15.导语:第①句话。概述我中路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主题。主体部分为②③④⑤句。每句为一层。第②句:概述我军对敌发动进攻的时间,突破敌人防线的地点。第③句:概述敌军防线不堪一击,士气低沉以及败逃情况。第④句:正面描写我中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概述战斗所花的全部时间,战斗的结果以及发展趋势。第⑤句:综述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16.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7.主标题:中国有“南山”,白髭殊未妨
副标题:钟南山荣获“共和国勋章”
18.交代了新闻六要素中的“何时”——9 月8日、“何地”——北京人民大会堂、“何人”——钟南山、“何事”——荣获“共和国勋章”四个基本要素。
19.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面前逆行武汉,敢医敢言,就是持枪在前、冲锋陷阵的战士。
20、(1)钟南山在疫情不同时期的发声,对疫情防控的指导、疫情走向的研判;
(2)在疫情期间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驳斥境外政客和媒体的“瞒报论”;
(3)敢医敢言,在领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21.(1)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像地写出了荷花开放时的形态和鲜艳,表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花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在雨中神态各异、美丽娇羞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雨中荷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22 .自然柔和;悠远清脆;表达了作者对荷的喜爱、赞美、敬仰之情。
23.希望像荷花那样,不惧风雨,在坎坷磨难中与人互相扶持,像相亲相爱,团结 。(意思差不多即可)
24.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或对济南的怀念)。 从文章开头和结尾可以看出来。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