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唐诗五首
王 绩
野 望
新课导入
说起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伽,对于王绩这个名字,很少人注意到。其实在唐诗的发展史上,他是一个影响很大的诗人,他的一首《野望》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绩这首开启律诗先河的《野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想象诗歌描绘的形象,揣摩含蓄的语言。
3、结合诗人的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作者简介
任务一:积累·识记字词和文常
王绩(约 589—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曾任秘书正字等职,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性简傲,嗜酒,厌弃官场。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开创唐代田园诗先声,代表作有《野望》《醉后》等。
1.王绩自幼聪明,博闻强记,11岁拜见权倾朝野的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仙童子“,16岁时应举高中,授秘书正字,入朝为官。
2.家世显赫,兄王通隋末大儒;侄孙王勃初唐四杰。家有良田十多顷,奴婢数十人,养野鸭大雁,自种草药。衣食无忧的世家豪门。
3.王绩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最终归隐田园,自号“东皋子”,以琴酒诗歌自娱。
4.王绩生性自由、放诞不羁。追慕魏晋高风,喜好饮酒,自称“五斗先生”。
王绩的人生标签
神童小王
豪门王绩
五斗学士
归隐东皋
走进作者
任务一:积累·识记字词和文常
背景资料
任务一:积累·识记字词和文常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本诗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版)。诗人一生郁郁不得志,曾三仕三隐。这首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知识链接
句式固定:律诗要求字数一致,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讲究平仄:每句中用字平仄间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要求对仗: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律诗
任务一:积累·识记字词和文常
文体知识
预习检查
gāo
bó
mù
xǐ
yǐ
qū
dú
huī
wēi
gù
皋
暮
徙
倚
驱
薄
犊
晖
薇
顾
请给下列字注音,然后大声朗读,积累这些字词。
任务一:积累·识记字词和文常
整体感知
任务二:初读知“音”·读准韵律节拍
今天所学五首唐诗均是律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2页补白“关于律诗”,完成下面表格填写,加强对律诗的认识。
关于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领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领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必须讲究平仄,句中每个位置上使用平声字还是仄声字有一定之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后三种声调统称仄声,与平声相对。其中,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不存在,分别归入其他三声,而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一般情况下,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而且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整体感知
任务二:初读知“音”·读准韵律节拍
今天所学五首唐诗均是律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2页补白“关于律诗”,完成下面表格填写,加强对律诗的认识。
律 诗 分类
联
对仗
押韵
五律(每句5字)、七律(每句7字)、排律或长律(10句以上)
律诗一般8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般颔联和颈联应对仗,对仗联也可多至三或四联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押平声韵。
整体感知
任务二:初读知“音”·读准韵律节拍
请同学们先聆听《野望》名家朗诵,注意标注生难字读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读准韵律节拍,读出律诗的韵律美。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 望 (王绩)
ɡāo
xǐ yǐ
huī
dú
wēi
节奏:五言诗句一般都是二三节奏,但也要根据诗意灵活把握。
押韵:律诗押韵严格,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合作探究
任务三:二读解“义”·读懂诗文大意
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课下注释,试着读懂诗歌大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傍晚。薄,接近
落日的余晖
徘徊
归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晖。
合作探究
任务三:二读解“义”·读懂诗文大意
请同学们边读边看课下注释,试着读懂诗歌大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相视,互看
小牛,这里指牛群
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泛指猎获的鸟兽
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合作探究
任务四: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律诗往往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结合下列资料助读,说说《野望》首联是如何起笔的。
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
首联(起):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领联(承):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
颈联(转):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
尾联(合):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东 皋 薄 暮 望,徙 倚 欲 何 依。
点题
地点
时间
暗示人物心情
薄暮时分,牛羊归家,鸡栖于埘,难免让人产生思归之情。可是归去何方呢 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只好徘徊来徘徊去,却始终感觉无枝可依。
合作探究
任务四: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说说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首联写诗人傍晚时分独自徘徊的场景,为下文写景做铺垫。
“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点明题目,领起下文。
“徙倚”即徘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欲何依”化用曹操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合作探究
任务四: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中间两联同为写景,但角度各有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远景:宏观描绘
颔联描写秋天山野景色,渲染出秋意之浓,落晖之广,增添了凄凉之感,孤独之意。
近景:微观特写
静态:写景物
动态:写人物
颈联描写暮归场面,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充满田园气息,含蓄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合作探究
任务四: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颔联和颈联的绘景能表现人物的心境吗?请简要赏析。
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因诗人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合作探究
任务四: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结合下面资料,说说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资料1:王绩《墓志铭》(节选)“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
译文:靠官俸起家 。经历了好几个职务才升过一阶官。才能高而职位低,仅仅免于问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气。于是退官归家,以饮酒悠游于乡里。有时算算卦,有时写写书。行路好像没有目标,坐下好像没有依靠。乡下没人能够了解他的想法。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资料2:《诗经·召南·草虫》有云:“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无相识”“怀采薇”借用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明诗人希望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为伍,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情和退隐不仕之意。
合作探究
任务四: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梳理诗句中的景色和情感变化。
诗句 内容 情感
首联 东皋黄昏独自徘徊
颔联 秋天山野景色
颈联 牧人猎人暮归情景
尾联 相顾不识独自长歌
苦闷、迷茫和失意
孤独、失意、凄凉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孤独之感、归隐之意
合作探究
任务四:三读悟“情”·感知诗歌情感
任选角度,请赏析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画面角度:每一棵树都染上了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2.写法角度:运用寓情于景手法,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予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炼字角度:
①“树树”和“山山”,渲染出这秋色之深,落晖之广,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②“秋色”和“落晖”两种色彩,使得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③“皆”“唯”二字,渲染出这秋色之深,落晖之广,增添孤独之感。
拓展延伸
王绩的偶像是陶渊明,同为隐逸的田园诗人,试比较陶渊明的《移居》(其二)和王绩的《野望》,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陶渊明积极投身田园,与乡邻打成一片,有实实在在的躬耕生活。陶诗安适自然,恬淡飘逸,我们在陶诗中看到了愉悦之情及他对田园的执着与热爱。
陶渊明是快乐的,而王绩,则略显惆怅,他的归隐多半是因为仕途不利而非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文章主旨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光影相称的田园秋景图,全诗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惆怅、孤寂的情怀。
课堂检测
(1).王绩在《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 。
(3). 王绩在《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描绘了一幅山
野晚归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理解型默写。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C.有误,“由远及近”表述不准确。颔联理解为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应为“由近及远”;“早秋”表述错误,应为“深秋”。
A.“望”字意蕴丰富,写诗人在野外所见,又指诗人内心的观望。
B.首联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诗人心情。
C.颔联由远及近,巧用“皆”“唯”二字描绘了一幅早秋之晚景图。
D.颈联描绘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反衬诗人的落寞情怀。
C
课堂检测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B
【解析】B项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野
望
首联:叙事、抒情——徙依 何依
颔联:远景、静态——树树 山山
颈联:近景、动态——驱犊返 带禽归
尾联:用典、怀贤——长歌 采薇
彷徨无依
孤独抑郁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