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唐诗五首 第三课时 《使至塞上》【新版八上语文授课课件(配套上课典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唐诗五首 第三课时 《使至塞上》【新版八上语文授课课件(配套上课典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3 07:37:52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精品课件 嵌视频
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
11
14 唐诗五首
第三课时
《使至塞上》
教学目标
1.[重点] 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并熟练背诵诗歌。
2.[重点] 理解诗歌大意,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难点] 鉴赏名句,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唐朝开国以来,边塞战事不断,不少诗人以幕府等身份来到边塞,并写下大量描绘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的诗歌,这类诗歌,被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感受塞外风光的奇美壮丽。
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
明确: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的作品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代表作品有《终南山》《山居秋暝》等。
教学过程
预 · 教材新知
2.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明确: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探究一】 理解诗意,感知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诗歌。
探 · 教材写法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连词义而成句意。
单车 欲 问边, 属国 过居延。
征蓬 出汉塞, 归雁入 胡天。
一辆车,表示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要。
慰问边关守军。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胡地的天空,
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译文】(我)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兵,出使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品析】“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描写行程的遥远,也表达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大漠 孤烟 直,长河 落日圆。
萧关 逢 候骑,都护 在 燕然。
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指黄河。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译文】浩瀚的沙漠中,一股烽烟直上云天,黄河上西沉的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到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得知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燕然山,这里指边防前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品析】“大”写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写出了其景物的单调;“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后两句为实写,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战事的频繁。
3.《使至塞上》是一首律诗,你能分别简要概括每一联的内容吗
明确:首联叙事,交代诗人出使的事由和地点;颔联抒发抑郁惆怅的情感;颈联写景,描绘出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尾联叙事,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探究二】 赏读诗句,体会意境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使至塞上》中颔联和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一缕孤烟直冲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大漠,天空中挂着一轮浑圆的落日。
2.《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从构图与炼字的角度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悬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大”写出了沙漠浩瀚无边的阔大意境;“孤”写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直”写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圆”写出了诗人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暖,微带苍茫。诗句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黄昏孤烟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而且巧妙地融入诗人的孤寂情绪。
【探究三】 品读诗句,把握情感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中的“单车”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单车”写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明确: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远行之人,这里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3.你从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读出了什么
4.整首诗中,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守边将士战斗生活紧张,突出了诗人对前线统帅和战士的赞叹。
明确:诗歌先表现了诗人遭受排挤的抑郁孤寂之情;看到壮阔的边塞景象后,诗人的情感由孤寂抑郁转变为慷慨悲壮。
诗中有画——有构图、有线条、有色彩。
有构图
天边的落日
空中的烽烟
地下的河流
近处的烽烟
远处的夕阳
绵延无边的大漠
有线条
一望无际的是大漠
纵的是孤烟
横的是长河
圆的是落日
有色彩
黄沙漫漫的大漠
黄昏橘黄的夕阳
一缕白色的孤烟
闪着白光的河水
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
【探究小结】
虽然这雄浑壮阔的风光背后隐藏着一颗孤寂的心,但是诗人并没有把这种孤寂之情蔓延全诗,在尾联诗人又回到了自己慰问边关守军的使命中。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使至塞上奇特壮美的风光
板书设计
慷慨悲壮的心情
作业布置
1.课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叙事性的短文,注意穿插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