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岩》封面设计的象征意义、书名由来及核心人物形象,掌握小说与历史原型的关联。
2.通过封面分析、人物竞猜、原型探究等活动,学会从视觉符号、文学意象、历史背景多维度解读红色经典。
3.感悟革命先烈坚贞不屈的信仰与牺牲精神,理解 “红岩精神” 的内涵,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视觉符号、文学意象、历史背景多维度解读红色经典。理解 “红岩精神” 的内涵,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教学过程】
一、封面解码:视觉符号中的革命精神
问题:不同于其他小说有较多版本,《红岩》目前只有中国青年出版社唯一版本在售,其封面如图所示,《红岩》这一经典封面设计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
《红岩》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封面上‘红岩’这两个字,就是从魏碑中选出的字。字体棱角分明、斩钉截铁,端庄浑厚,与《红岩》这部书的风格协调。
2.封面采用巍巍岩石、傲然苍松、顶天立地这三个元素来构成画面,背景是黎明的天际,长天流云,荡气回肠。作品画面的前景是岩石,苍松呈纵势自下而上挺立,背景的天空和云彩呈横势从左至右展开。松树插画简洁而富有力量。松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象征,与《红岩》中革命英雄们的品质相呼应。松树生长在岩石上的形象,直观地传达了革命英雄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顽强斗争的精神。
3.本书封面红黑黄三色组成:红色通常代表革命、热血、激情和力量,红色背景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且充满力量的氛围。封面中央的黑色松树插画与红色背景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黑色象征着坚韧、不屈和庄重,也象征黎明前的黑夜。红色仿佛烈士的鲜血浸染,黑色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黑暗,黄色象征着黎明前的曙光。
二、书名溯源:“红岩” 背后的精神象征
预设:
书中“红岩”特指重庆红岩村,此处是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局与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是革命精神的象征。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热血、革命、激情与牺牲。“红岩”就像是一座屹立不倒的革命丰碑,它象征着革命者们坚定不移的信念,无论遭受怎样的压迫与折磨,都如同红岩一样坚不可摧。
三、人物竞猜:小说群像的辨识
活动:“猜猜他 / 她是谁” 人物竞猜
1.他是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工人运动领导工作,是重庆市地下党组织市委委员、工运书记,是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他在沙坪书店一出场就显示出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处理意外情况的果断、镇定。在监狱中与狡猾的特务头子徐鹏飞面对面斗争时,他沉着冷静,巧妙地引导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保护了同志和组织,这显示出他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最后,他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牢里用手指和铁镣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他是谁?
(许云峰)
2.她有着沉稳的革命态度、丰富的革命经验;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却亲眼目睹丈夫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之上; 她承受了最为惨无人道的刑罚折磨,敌人把竹签子钉进她的指甲,她却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是谁?
(江姐)
3.他在罗世文、车耀先被害当天,他去陪杀场时接受罗世文的指令,忍辱负重,佯装疯子每天坚持跑步,蒙骗敌人。他通过外出买菜的方式建立了狱中党组织与重庆地下党组织的联系,传递了许多宝贵的情报。在被敌特强掳到山上打游击时逃脱,危急时刻,带领解放军营救了渣滓洞和白公馆的战友——他是谁?
(华子良)
4.他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6岁时在黄将军的帮助下学习。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他渴望自由,但遇害时才不满9岁,短暂的一生在监狱中被关了八年。——他是谁?
(小萝卜头)
5.他初时热情投身革命,却沉溺于个人虚荣与家庭温饱;表面积极筹建书店为组织工作,实则暗中追逐名利;在敌人软硬兼施下率先动摇,叛变投敌供出同志踪迹,致使地下党组织遭受重创——他是谁?
(甫志高)
6.他是长江兵工总厂附属修配厂厂长。被捕前负责《挺进报》的刻版和印刷工作,后遭叛徒出卖被捕。他在被捕之际,仍不忘挂好扫帚,为同志们留下暗号,以确保同志们安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写下《我的“自白书”》。在国民党的各种审讯手段包括能摧毁意志的“诚实注射剂”的折磨下,依然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在狱中坚持编写《挺进报》。最后英勇就义。——他是谁?
(成岗)
7.他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大学时入党,拒绝家里安排的高薪工作,先是负责沙磁区的学运工作,后来负责《挺进报》新闻稿的收听和撰写。因被甫志高出卖而被抓进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劝诱不为所动,后被敌特假意释放,在识破敌人的阴谋后逃跑失败,又被抓进白公馆集中营。最后参加白公馆的越狱行动时,壮烈牺牲。他是谁?
(刘思扬)
四、追溯历史:历史原型和小说形象关联
《红岩》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革命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重庆解放后,他们根据这些经历,先是合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红岩》一书将真人真事作为故事的主要题材进行创作,使得读者能够在传奇故事当中体验“真实”的感觉,而又从“艺术”改编当中去不断地感悟革命历史力量。
任务一:小说很多情节源自罗广斌真实人生经历,请根据以下对罗广斌的生平简介,结合《红岩》小说情节谈一谈你的理解。
罗广斌(1924—1967),重庆市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学生运动,并利用其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在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家人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并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
任务二:以下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原型来源,请你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历史资料,了解这些原型人物的真实革命事迹,并结合小说相关情节,谈一谈你对小说中相关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
江姐原型——江竹筠
彭松涛原型——彭咏梧烈士
甫志高原型——刘国定、冉益智、任达哉等
许云峰原型——罗世文、车耀先(徐鹏飞宴请情节)
龙光华原型——龙光章(狱中追悼会情节)
余新江原型——余祖胜
黄以声原型——黄显声
小萝卜头原型——宋振中
刘思扬原型——刘国鋕
成岗原型——陈然
示例:1:刘思扬原型——刘国鋕
刘国鋕参与建立重庆地下民盟,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曾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他为《挺进报》的编印提供经费,并且是报纸重要的发行者之一。1948年4月19日因《挺进报》事件在四川荣昌刘国鋕与未婚妻曾紫霞一起被捕。先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后被转囚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1949年11月27日,刘国鋕慷慨就义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时年28岁。
刘思扬形象特点分析:
(1)信念坚定:①出身资产阶级家庭,因信仰共产主义而放弃富裕舒适的生活,毅然投身革命(第十一章);②被捕后面对特务的劝说不为所动,宁愿坐牢,也不背叛党(第十一章);③在狱中坚持写作《铁窗小诗》
(2)积极勇敢,足智多谋:①参与狱中护水斗争和绝食抗议,并作为代表与敌方谈判(第十三章);②协助成岗发行狱中《挺进报》(第二十章);③成岗牺牲后接替成岗负责越狱准备工作(第三十章)
(3)沉着冷静,机智敏锐:被软禁在家中时,面对特务郑克昌伪装的共产党人,刘思扬通过理性的判断和组织的帮助,识破了敌特的阴谋(第十八章)
示例2:成岗原型——陈然
1947年7月,陈然任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后任书记,负责报纸油印工作。1948年4月22日,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军统白公馆监狱,他受尽折磨,宁死不屈,留下了著名诗篇《我的“自白”书》,还把从国民党高级将领黄显声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秘密传给难友,被称为“狱中挺进报”。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监狱时,他和难友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28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场。他在刑场上横眉冷对,用反绑的双手将背上的死囚标签扯下,喝令“从正面向我开枪”,被敌人称为“慷慨悲歌之士”。
成岗形象特点分析:
(1)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刻印《挺进报》时被发现,他及时用暗号通知党和同志们,避免了更多的同志被捕(第八章)
(2)信仰坚定,意志顽强:
①为了换取成岗口中的秘密,徐鹏飞不惜用自由对其进行利诱,成岗精神振奋,忘却伤痛,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我的“自白书”》,心志(第九章);②敌人给他注射“诚实注射剂”也未能使他泄露党的机密(第十九章)
示例3:许云峰原型——罗世文、车耀先
实际上,徐鹏飞宴请许云峰这一情节,是根据周养浩(沈养斋原型)宴请罗世文、车耀先二人(均为许云峰的原型)的真实历史改编而来的。面对殷勤的周养浩,罗、车二人断然拒绝他的邀请,见说软话没用,周养浩便让特务用枪把二人逼到席前。宴会的场面十分滑稽,罗世文、车耀先气宇轩昂地走进餐室时,那些平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军警特务都站了起来,跟在周养浩后面,要给罗、车二人敬酒。可惜,特务们的惺惺作态只换来了罗世文的慷慨怒骂:“你们搜刮人民的血汗,灌满自己的肠胃,我们不能同你们这些人一起吃饭!”说完,他便冷笑几声,同车耀先拂袖而去!特务们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
许云峰形象特点分析:
(1)谨慎,沉着,敏锐,处事果断:
①他敏锐地察觉到“沙坪书店”的危险,当机立断撤销这处联络站,转移人员,停开区委的一个会议(第七章);
②茶园遭围时,他反应迅速,短时间内安排好人员转移(第八章)
(2)顾全大局,甘于牺牲:
①为掩护李敬原,有意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后被捕入狱(第八章);②面对敌人的刑讯,巧妙地把敌人引向错误的方向,借此保护组织和其他同志(第九章)
(3)机智勇敢,立场坚定:
在敌人的“鸿门宴”上,他唇枪舌剑、酣畅淋漓地痛斥特务,拒绝敌人物质上的诱惑(第十章)
(4)坚韧顽强,甘愿牺牲:
①他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和铁镣挖通地牢的石壁,为全监狱的难友准备了越狱的通道,自己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英勇就义(第二十八章);
②在即将奔赴刑场时,面对徐鹏飞的冷嘲热讽,坚持自己的信仰,以高贵、凛然的姿态走向生命的终点(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