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新版八上语文授课课件(配套上课典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新版八上语文授课课件(配套上课典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3 08: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精品课件 嵌视频
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
11
5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
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学目标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学习通讯的写法。
2.[重点] 细读课文,体会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
3.[难点] 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播放2分钟左右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视频短片
导入新课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起飞着舰,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起飞”“着舰”这两道坎中,着舰被认为是“刀尖上的舞蹈”,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来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文体知识
教学过程
预 · 教材新知
通讯的主要特点 通讯的分类 新闻性、 文学性、评论性 人物通讯 通讯还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纪实见闻、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事件通讯 概貌通讯 工作通讯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强 一般 较弱
报道 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 详细记述新闻事件,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篇幅 比较短 比较灵活 较长
表达 方式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读读写写】
xián( )熟  咆哮( )    殚精竭虑( )
juān( )刻 一丝不gǒu( ) 白shǒu( )起家
【据意猜词】
1.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2.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 :比喻在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成就一番事业。

xiào
dān



殚精竭虑
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探究一】 理解内容,梳理情节
1.标题解读。
明确:
探 · 教材写法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录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歼-15舰载战斗机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4):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环境及意义。
第二部分(5~19):交代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交代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沸腾的场面。
4.根据故事的发展过程可将课文分为四个环节,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明确:
开端 战舰航行,等待战斗机。
发展
高潮
结局 人群狂欢,争相庆贺。
舰机协调,准备降落。
战机下降,成功着舰。
【探究小结】
梳理以上学习成果可知,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思路清晰,层次感强。
【探究二】 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2.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形状用“V”字表示,有何寓意
明确: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形状用一个巨大的“V”字表示,既形象地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成功,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给读者带来非常强烈的视觉感受。
3.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请找出来,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明确:(示例)(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出中国海军的自信和自豪。
(2)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作用:这两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重大历史意义,将新闻事件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期盼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 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 读者有了这样的思索,正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
(3)①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②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③“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作用: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出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
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
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从侧面表现出舰载战斗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作用:侧面描写,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了中国人民富国强军的梦想以及实现这一梦想的坚定信念和无数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表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重大历史意义。
【探究小结】
作者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舰载战斗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探究三】 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简析文章标题《一着惊海天》的妙处。
明确:“一着”是指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产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着”和“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
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战斗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困难以及危险程度之
高,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让读者感同身受。
(2)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战斗机比作“凌波海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歼-15舰载机即将着舰时的轻巧灵活。
(3)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明确: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某国上将对我国海军建设的轻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临的困难之大,凸显了成功来之不易;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斗志。
(4)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我国科研人员为打破封锁、攻克难关而作出的努力和牺牲,表现了他们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突出了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不易,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3.阅读第12~15段的对话描写,体会简洁的语言描写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段对话描写,语言简洁准确,让内容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神秘的事件变得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4.阅读第17、18段,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两段文字是如何写舰载机着舰的。
明确:“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化用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极具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如“震耳欲聋”“轰鸣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响,“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速度之快,“牢牢地”“稳稳地”表明航载战斗机安全、平稳地着舰,表现了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课堂小结】
这篇通讯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材溯源:明考点
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串 · 教材重点
方法指导:巧总结
答案:“疾如闪电”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舰载机着舰时的动态,突出其速度之快;“稳稳”是对舰载机着舰成功后的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舰载机着舰过程的迅速、着舰之平稳,饱含赞美之情。
一着惊海天
板书设计
巨大进步
无比自豪
作业布置
1.尝试将本文改写成一则消息,100字左右。
2.完成作业手册或作业本第5课的训练。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