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浙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2024)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培优与拓展】浙教八上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df,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与拓展】浙教八上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df,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13:49:13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拓展与培优
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例 若实数 ,则实数 , m+2
一、夯实基础
1 m>1 A=m B= ,3 C= 1.若a-b>a,a+b
2m+1的大小关系是 ( ) b3 A.ab<0 B.a>0
A.A>B>C B.A>C>B C.a+b>0 D.a-b<0
C.B>A>C D.B>C>A 2.若a
点拨:因为m>1,所以m-1>0. a ; ; 1 1>1 ③a+b
2m+1 m-1 b a b
因为A-C=m- 3 = 3 >0
,所以 A ( )
>C. A.1个 B.2个
2m+1 m+2 m-1 C.3个 D.4个
因为C-B= 3 - 3 = 3 >0
,所以
3.若0
C>B. ( )
所以A>C>B. A.x
C.x3
4.三角形中两条边长分别是m,n 且m>n,那
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 )
例2 若关于x 的不等式(1-a)x>2可变形为 A.3n
2
x<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B.2n+m
A.a>0 B.a>1 D.2m
C.a<0 D.a<1 5.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填入不等号,使不等式成
点拨:因为不等式(1-a)x>2可变形为x< 立.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基本性质.
2 ,不等号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不等式的基本 (1)若a-3<9,则a 12;
1-a
性质3可知,1-a<0,由此得a>1. (2)若-a<10,则a -10;
(3)若0.5a>-2,则a -4;
变式练习1 若关于x 的不等式mx>m2-2可变 (4)若-a>0,则a 0.
形为 m
2-2
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m 6.用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A.m<0 B.m>0 (1)若a
C.m<2 D.m>2 (2)若x-1>y,y>2x+3,则x-1
变式练习2 试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 2x+3;
(1)x 与x+7; (3)若x>-3,则x+3 0;
(2)a3-a2+3与a3-2a2+2. (4)若-2a≤8,则a -4;
(5)若x>y,则m2x m2y;
(6)若a>0,且a(b-1)<0,则b 1.
76
数学 八年级上册
7.当0
”或“<”填空: 13.已知A=a+2,B=a2-a+5,C=a2+5a
,
()1 1; -19 其中a>2.1a b (1)请说明B-A>0,并指出 A 与B 的大小
(2)a2 b2. 关系;
8.若不等式ax
-2,则a= (2)指出A 与C 哪个大 说明理由.
.
9.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0,腰长为x,底边长为
y,则x 的取值范围是 .y 的取值范
围是 .
10.设a
代数式. 14.已知 x ≤a 对任意-3≤x≤4都成立,求
(1)a-1,b-1; a 的取值范围.
(2)a+2,b+2;
(3)-2a,-2b.
二、拓展提升
15.解关于x 的不等式.
(1)x2-1≥a(a 为常数).
11.a 一定大于-a 吗 为什么 (2)mx+3<3x.
16.解不等式.
(1)
x-1
<0;x+1
12.若x
说明理由. ( x+32)x >0.
17.已知:ab>1,bc>1,ca>1,求abc 的取值
范围.
77
拓展与培优 数学 八年级上册 浙江教育教材适用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第1章 三角形 1.B 2.D 3.D 4.稳定 5.1
钝角
1.1 认识三角形 6. 7.②③ 8.
(1)3cm (2)3cm
x=10
【典型例题】 9.2b-2c 10.(1)= (2){ 20 y=10
例1 图中共有7个三角形,分别为△AEF, (3)13,理由略.
△ADE,△BDE,△BCF,△ABE,△ABF,
△ABC;以 E 为 顶 点 的 三 角 形 有△AEF, 1.2 定义与命题
△ADE,△BDE,△ABE. 【典型例题】
变式练习1 (1)①图中三角形有3个;②图 例1 条件是“a=b,b=c”.结论是“a=c”.
中三角形有6个;③图中三角形有8个; 变式练习1 条件是“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
(2)①图中以B 为顶点的角所对的边是AC 线相交,内错角相等”.结论是“这两条直线
和AD;②图中以B 为顶点的角所对的边是 平行.”
AC,AD,AE;③图中以B 为顶点的角所对的 例2 条件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结论是“这
边是AE,AD,AC,CE,CD.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例2 (1)两边长分别为7和9,设第三边是 变式练习2 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
x,则9-7
是4(答案不唯一); (2)∵2
的值为4,6,8,10,12,14共六个,∴a=6. 1.C 2.A 3.C 4.D 5.假 6.真
变式练习2 第一根木棒的长度5
例3 AD,AF 分别是△ABC,△ABE 的角
平分线.BE,DE 分别是△ABC,△ADC 的中 1.3 证明
线.AG 是△ABC,△ABD,△ACD,△ABG, 【典型例题】
△ACG,△ADG 的高. 例1 证明:∵GH⊥CD,∠2=30°(已知),
变式练习3 B ∴∠2+∠3=90°(垂直的定义),
例4 如图所示: ∴∠3=90°-∠2=90°-30°=60°(等式
的性质),
∵∠3=∠4(对顶角相等),
∴∠4=60°(等量代换).
∵∠1=60°(已知),
∴∠1=∠4(等量代换),
变式练习4 B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点评:上述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从已知 ∴CD⊥AB(垂直定义).
条件入手,推出“可知”,最后运用公理“同位 2.证明:∵∠1=∠ACB(已知),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导出结论的过程;证 ∴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明过程中,括号中的理由都是已知、有关的概 ∴∠2=∠D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念、性质和公理,每一步推理都有理有据. 等).
例2 证明:如图,∵AB⊥l,CD⊥l(已知), ∵∠2=∠3(已知),
∴∠AEF=∠CFE=90°(垂直的定义), ∴∠3=∠DCF(等量代换),
∴∠AEF+∠CFE=180°(等式性质), ∴CD∥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BDC+∠DGF=180°(两直线平行,
行). 同旁内角互补).
3.解:已知:n,n+1是两个连续的自
然数.
求证:n(n+1)是偶数.
证明:当n 是奇数时,n+1就是偶数,所
变式练习 已 知:∠1=∠2,∠1+∠3= 以n(n+1)是偶数.
180°,∠2+∠4=180°. 当n 是偶数时,n(n+1)是偶数.
求证:∠3=∠4. 综上所述,n(n+1)是偶数.
证明:∵∠1=∠2,∠1+∠3=180°(已 即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偶数.
知), 4.证明:∵(2n+1)
2-(2n-1)2=(2n+
∴∠2+∠3=180°(等量代换), 1+2n-1)(2n+1-2n+1)=8n,
∴∠3=180°-∠2(等式的性质). ∵n 为整数,
∵∠2+∠4=180°(已知), ∴8n 是8的倍数.
2
∴∠4=180°-∠2(等式的性质), 即(2n+1)-(2n-1)
2一定是8的倍数.
∴∠3=∠4(等量代换). 5.解:(1)∵∠A=30°,
【巩固练习】 ∴∠ABC+∠ACB=150°.
1.证明:∵DG⊥BC,AC⊥BC(已知) ∵∠X=90°,
∴∠DGB=∠ACB=90°(垂直定义). ∴∠XBC+∠XCB=90°.
∴DG∥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即∠ABC+∠ACB=150°,
∴∠2=∠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XBC+∠XCB=90°.
等). (2)不变化.
∵∠1=∠2(已知), ∵∠A=30°,∴∠ABC+∠ACB=150°.
∴∠1=∠ACD(等量代换). ∵∠X=90°,∴∠XBC+∠XCB=90°.
∴E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X+∠ACX
∴∠AEF=∠ADC(两直线平行,同位 =(∠ABC - ∠XBC)+ (∠ACB -
角相等). ∠XCB)
∵EF⊥AB(已知), =(∠ABC + ∠ACB)- (∠XBC +
∴∠AEF=90°(垂直定义), ∠XCB)
∴∠ADC=90°(等量代换). =150°-90°=60°.
·2·
6.解:(1)在△ABC 中,∠ABC、∠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则 1 1∠1+∠2=2∠ABC+2∠ACB=
1( 1 1
2 ∠ABC+∠ACB
)= (2 180°-∠A
)=2 图1 图2 图3
×(180°-40°)=70°. ②如图2,∵∠1是△ABD 的外角,
故∠BOC=180°-70°=110°; ∴∠A+∠D=∠1.
(2)因为∠A'的外角等于180°-40°= 同理∠E+∠EBD=∠2.
140°,△A'B'C'另外的两外角平分线相交于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1+∠2+
点O',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所以 ∠C=180°,
1 即
∠1+∠2= ×(360°-140°)=110°,∠B'O'C' ∠EBD + ∠D + ∠A + ∠C+ ∠E2 =180°;
=180°-110°=70°; ③如图3,∵∠2是△ACN 的外角,
(3)∵(1)(2)中∠BOC+∠B'O'C'= ∴∠C+∠A=∠2.
110°+70°=180°, 同理∠D+∠B=∠1.
∴∠BOC 与∠B'O'C'互补;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1+∠2+
证明:当∠A=n°时, ∠E=180°,
∠BOC=180°-[(180°-n°)÷2]=90° 即∠B+∠D+∠A+∠C+∠E=180°.
n°
+ , 故结论都成立.2
∵∠A'=n°,∠B'O'C'=180°-[360°- 微探究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80°-n°)]
n°
÷2=90°- , 【典型例题】2
例1 ∠2=2∠3=44°
n°
∴∠BOC+∠B'O'C'=90°+2+90°- 变式练习1 ∠3=148°
n° 例2 ∠3=∠B+∠2=35°+20°=55°
=180°,2 变式练习2 ∠1=114°,∠DBE=29°
∴∠BOC 与∠B'O'C'互补, 例3 (1)∠ACD = ∠B,理 由 略 (2)
所以当∠A=∠A'=n°,∠BOC 与∠B'O'C' △ADE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略 (3)∠A+
还具有互补的关系. ∠D=90°,理由略
7.解:① 如 图 1,∵ ∠1 是 △BDF 的 变式练习3 (1)∠BCE=∠BAD,理由略
外角, (2)结论还成立
∴∠B+∠D=∠1. 【巩固练习】
同理∠A+∠C=∠2. 1.C 2.A 3.A 4.60 5.70 6.(1)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1+∠2+ = (2)220 7.90° 8.(1)45° (2)13°
∠E=180°, 9.(1)∠ABD=∠ACE
即∠B+∠D+∠A+∠C+∠E=180°; (2)∠BCE=30°,∠EOD=110°
10.(1)30° (2)不存在“特征角”为120°
的三角形,理由略 (3)60°<α<90°
·3·
∠BCC =∠A.
1.4 全等三角形 1
专题拓展 全等三角形中【典型例题】
例1 DE=BD-BE=2cm. 三垂直基本模型
变式练习1 (1)△ABC≌△DBE 对应边: 【夯实基础】
AB 与DB,AC 与DE,BC 与BE;对应角: 1.C 2.C 3.D 4.∠E=∠DBC(答
∠A 与∠D,∠ABC 与∠DBE,∠ACB 与 案不唯一) 5.90°
∠E (2)垂直;理由提示:延长AC 交ED 于 【典型例题】
点F,证∠CFD=90°. 例1 △ACD≌△CBE(AAS)
变式练习2 ∠DFB=90°,∠DGB=65°. 变式练习1 略
例2 C 变式练习2 略
变式练习3 7 例2 根据三垂直基本模型可得△ACD≌
【巩固练习】 △CBE;∴AD=CE,CD=BE,∴DE=AD
1.C 2.D 3.①②④ 4.2.5 5.20 +BE.
6.80° 7.略 8.A 9.提示:证∠QAP= 变式练习3 提示:先证△ACD≌△CBE
1 (
90° 10.∠C= (∠1+∠2) AAS
)
2 例3 特例探究:根据三垂直基本模型易证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ABD ≌ △CAF (AAS) 归 纳 证 明:
△ABE≌△CAF(AAS) 拓展应用:△ACF
【典型例题】 与△BDE 的面积之和为5.
例1 ∠A=∠D(或∠ACB=∠DFE 或AB 变式练习4 (1)①= = ②∠α+∠BCA
=DE) =180°,证明过程略 (2)EF=BE+AF
变式练习1 答案不唯一,如AB=CD. 【巩固练习】
例2 △ABF≌△CDE,△ABC≌△CDA. 1.D 2.B 3.A 4.13 5.3 6.10
变式练 习 2 有 4 对,分 别 是 △ADF ≌ 7.(1)△ACD≌△CBE(AAS),证明过程略
△ABF,△CDF ≌ △EBF, △ACD ≌ (2)9 8.(1)略 (2)△DEF 为等边三角
△AEB,△ACF≌△AEF;证明略.
例3 △BEC≌△CDA(AAS). 形,证明略
OC-BD
9.(1)1,3 (2) =1,证OA
变式练习3 略 明过程略
例4 提示:先证△ABD≌△ACE(SSS). 专题拓展 构造三角形全等【巩固练习】
1.D 2.C 3.D 4.A 5.AB=DC 证明结论
n(n+1) 【夯实基础】
6. 7.AG=AD;AG⊥AD 证明2 1.提示:连结AD. 2.提示:连结AC.
略 8.a-b 9.(1)提示:先证C1B∥CA, 3.提示:连结AB. 4.62-6,提示:过点D
再 证 △AA1C ≌ △C1CB,得 ∠AA1C = 作DE⊥AB,垂足为E,证△DCB≌△DEB.
∠C1CB,而∠AA1C=∠BB1C1,∴∠C1CB 5.CH=1,提示:先证△AEH≌△CEB.
=∠BB1C1,在△C1B1E 和△BCE 中,可得 【典型例题】
∠B1C1C= ∠B1BC. (2)相 等.提 示:证 例 提示:过点B 作BE∥AC 交AD 的延长
·4·
线于点E,先证△ADC≌△EDB(AAS). 在△AOB 和△DOC 中,
变式练习1 提示:过点 D 作DG∥CE 交 ì ∠A=∠D
BC 于点G,证△DGF≌△ECF. í∠B=∠C,
变式练习2 提示:延长 ED 到点 H,使得 OA=OD
DH = ED,连 结 CH,FH,证 △BED ∴△AOB≌△DOC(AAS)
≌△CHD. ∴AB=CD.
变式练习3 提示:在AB 上取一点E,使得 8.证 明:∵ 在 等 腰 三 角 形 CDE 中,
AE=AC,证△AED≌△ACD. ∠DCE=90°,∴CD=CE.
变式练习4 (1)120° (2)提示:在AC 上取 ∵∠ACB=90°,
一点 F,使 得 AE =AF,连 结 OF,先 证 ∴∠DCE+∠BCD=∠ACB+∠BCD.
△AEO≌△AFO,再证△AEO≌△AFO. 即∠BCE=∠ACD.
【巩固练习】 又AC=BC,
1.A 2.A ∴△ACD≌△BCE.
3.提示:延长AD 到G,使得DG=AD, 9.证明:∵∠1=∠2,
连结BG,证△ADC≌△GDB. ∴∠1+∠EAC=∠2+∠EAC,
4.提示:过点D 作DH⊥AB,证△BHD 即∠BAC=∠EAD,
≌△GFC. 又∵AB=AE,∠C=∠D,
5.(1)提示:在AB 上截取AD=AC,证 ∴△ABC≌△AED.
△APC≌△APD (2)AB+AC
提示:在BA 的延长线上截取AE=AC,证 证明如下:∵∠ACB=∠DCE=90°,
△APC≌△APE. ∴∠ACB-∠DCB=∠DCE-∠DCB,
6.提示:作∠BAC 的平分线AG 交BD 即∠ACD=∠BCE.
于点G,先证△ABG≌△CAF,再证△ADG 又∵AC=BC,CD=CE,
≌△CDF. ∴△ACD≌△BCE(SAS).
11.证明:∵∠BCE=∠DCA,
专题拓展 挖掘隐含条件说明全等 ∴∠BCE+∠ACE=∠DCA+∠ACE,
【典型例题】 即∠BCA=∠DCE.
例1 △ABC≌△DCB,理由略. ∵AC=EC,∠A=∠E,
例2 △ABE≌△DCF,理由略. ∴△BCA≌△DCE(ASA).
例3 110° ∴BC=DC.
【巩固练习】 12.证明:∵∠1=∠2,
1.B 2.B 3.D 4.70° 5.120° ∴∠1+∠ECA= ∠2+∠ECA.
6.证明:∵BE=CF,∴BC=EF. 即∠BCA=∠ECD.
∵AB∥DE,∴∠B=∠DEF. 在△BCA 与△ECD 中,
在△ABC 与△DEF 中, ì BC=EC
ì ∠A=∠D í∠BCA=∠ECD,
í∠B=∠DEF, CA=CD
BC=EF ∴△BCA≌△ECD (SAS).
∴△ABC≌△DEF(AAS), ∴DE=AB.
∴AB=DE. 13.(1)解:因为AD∥BC,所以∠ABC
7.证明:∵AB∥CD +∠BAF=180°,∠DCB+∠CDE=180°,又
∴∠A=∠D,∠B=∠C, 因 为 ∠ABC = ∠DCB,所 以 ∠BAF =
·5·
∠CDE.因为AE=DF,所以AE+AD=DF 2.(1)解:如图所示,DE 就是要求作的
+AD,即ED=FA.在△ABF 和△DCE 中, AB 边上的中垂线;
AB=DC,∠BAF=∠CDE,FA=ED,所以
△ABF≌△DCE(SAS),所以BF=CE.
(2)成立.理由略.
(3)相等.理由:因为AD∥BC,
所以∠FAB=∠ABC,∠EDC=∠DCB,
又∠ABC=∠DCB,
所以∠FAB=∠EDC.
因为AE=DF,
, (2)证明:∵DE 是AB 边上的中垂线,所以AE-AD=DF-AD
即DE=AF. ∠A=30°
,∴AD=BD,
,
在 △ABF 和 △DCE 中,AB =DC, ∴∠ABD=∠A=30°
, , ∵∠C=90°,∠FAB=∠EDC AF=DE
所以△ABF≌△DCE(SAS), ∴∠ABC=90°-∠A=90°-30°=60°
,
所以BF=CE. ∴∠CBD=∠ABC-∠ABD=60°-
14.解:BN=CM 且BN⊥CM. 30°=30°,
理由:因为AM⊥AB,AN⊥AC, ∴∠ABD=∠CBD,∴BD 平分∠CBA.
所以∠MAB=∠NAC=90°, 3.解:如图,直线AD 即为所求直线.
所 以 ∠MAB + ∠BAC = ∠NAC
+∠BAC,
即∠MAC=∠BAN.
在△ABN 和△AMC 中,
AB=AM,∠BAN=∠MAC,AN=AC,
所以△ABN≌△AMC(SAS),
所以BN=MC,∠ABN=∠M.
在△AME 中,
∠M+∠MEA+∠MAE=180°,
在△BED 中,
∠EBD+∠BED+∠BDE=180°, 4.解:OM 是∠AOB 的角平分线.
因为∠EBD=∠ABN=∠M, 证明:连结CM、DM,∵OC=OD,CM=
∠MEA=∠BED(对顶角相等), DM,OM =OM,∴ △OCM ≌ △ODM,∴
所以∠BDE=∠MAE=90°, ∠BOM=∠AOM,∴OM 是∠AOB 的角平
所以BD⊥ED,即BN⊥CM. 分线.
1.6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7 角平分线的性质
【典型例题】
例1 D
例2 10
例3 作法略 5.解:作出B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
【巩固练习】 点D,
1.B ∵AB=AC,∴AD 平分∠BAC,
·6·
即∠BAD=∠CAD, 周末拓展 三角形的初步
在△ABD 和△ACD 中,
AB=AC 知识章拓展ì
í∠BAD=∠CAD, 1.A 2.B 3.C 4.C 5.C 6.D
AD=AD 7.D 8.D 9.C 10.C
∴△ABD≌△ACD(SAS). 1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12.-2
1 1
>-3,但是- <- (答案不唯一) 如2 3 13.
∠CAB=∠DBA(答案不唯一) 14.3
15.30° 16.16 17.7 18.21
19.解:(1)假命题,反例不唯一,如当a
=-3,b=2时,(-3)2>22,但-3<2 (2)
6.解:由“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 真命题 (3)假命题,反例不唯一,如30°的余
于1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D 角是60°,但60°>30°.2
20.连结BC,作BC 的垂直平分线EF,
两点”可知点C,D 到点A,B 的距离相等,所
过点A 作EF 的垂线交, EF 于点O
,点O 即
以点C D 都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经
, 为机场的位置过点C D 的直线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
.
, 解:() ,线 依据是“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 21. 1 ∵∠A=70°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作直线CD 的依据是 ∴∠ABC+∠ACB=110°
“ 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到线段两个 ∠1+∠2+∠3+∠4=110°,
; ∵BP 平分∠ABC,CP 平分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CB,
,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2 ∠3=∠4
7.(1)SSS ∴∠2+∠4=55°
,
(2)解:如图所示. ∴∠BPC=180°-∠2-∠4=125°.
(2)∵∠A=α,
∴∠ABC+∠ACB=180°-α,
即∠1+∠2+∠3+∠4=180°-α.
∵BP 平分∠ABC,CP 平分∠ACB,
∴∠1=∠2,∠3=∠4,
1
∴∠2+∠4=90°-2α
,
步骤:①利用刻度尺在OA、OB 上分别
截取OG=OH. 1∴∠BPC=180°-∠2-∠4=90°+2α.
②连结GH,利用刻度尺作出GH 的中
22.(1)证明:∵∠ACB=90°,
点Q.
∴∠ACD+∠BCE=90°,
③作 射 线 OQ.则 OQ 为 ∠AOB 的 平
分线. ∵AD⊥MN
,∴∠DAC+∠ACD=90°,
∵BE⊥MN,∴∠BCE+∠CBE=90°,
∴∠BCE=∠DAC,∠ACD=∠CBE,
∵AC=BC,∴△ADC≌△CEB.
·7·
(2)由(1)证明易得△ACD≌△CBE, 1 1
2∠B-2∠C
).
∴CD=BE,AD=CE,
∴DE=CE-CD=AD-BE. 即 ∠C-∠B∠EFG= 2 .(3)DE=BE-AD
由(1)证明易得△ACD≌△CBE,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AD=CE,CD=BE,
∴DE=CD-CE=BE-AD. 2.1 图形的轴对称
23.证明:∵CE=BF,∴BE=CF.
在△ABE 和△DCF 中, 【典型例题】
AB=DC,AE=DF,BE=CF. 例1 B
∴△ABE≌△DCF(SSS). 变式练习1 C
∴∠B=∠C. 变式练习2 A
在△ABF 和△DCE 中, 例2 6
AB=DC,∠B=∠C,BF=CE. 变式 练 习 3 DQ =AQ 或 者 ∠QAD =
∴△ABF≌△DCE(SAS).∴AF=DE. ∠QDA 等
24.(1)只要说明△ACN≌△MCB; 变式练习4 5cm
(2)画图略; 【巩固练习】
(3)结论“AN=BM”仍成立,理由略. 1.A 2.A 3.C 4.C 5.7 6.5∶4
25.解:(1)由题意得 7.(1)图略 (2)AM=AN,证明过程略
∠BAC=180°-∠B-∠C=80°. (3)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AG 所在的直线.
又∵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 8.AC=7cm,BC=11cm. 9.(1)①提示:
∴∠EAC=40°. 作∠ABC 的角平分线BH 交AP 于点H,证
又∵AD 是△ABC 的高, 明△BMH≌△CND. ②PA=BD+PD,
∴∠DAC=90°-∠C=20°. 证明过程略 (2)AM=BD+DN,画图略
∴∠EAD=∠EAC-∠DAC=40°- 2.2 等腰三角形
20°=20°.
()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证明 ∵∠EFG=90°-∠AEC, 2.3
∠AEC = ∠B + ∠BAE = ∠B + 【典型例题】
1 例1 (1)①②或①③ (2)略
2∠BAC
,
变式练习1 OD=DM+ON.证明过程略.
又∵∠BAC=180°-∠B-∠C, 例2 (1)①先证△CDA≌△CEB,
1
∴∠EFG=90°-(∠B+2×180°-
∴∠CEB=∠CDA=120°,
∴∠AEB=120°-60°=60°;
1 1 ∠C-∠B
∠B- ∠C)= . ②∵△CDA≌△CEB,∴AD=BE.2 2 2
()
() 先证成立 证明: , 2 △ACD≌△BCE
,
3 . ∵∠EFG=90°-∠GEF
∴AD=BE,∠BEC=∠ADC=135°.
1
∠GEF=∠AEC=∠B+2∠BAC
, ∴∠AEB=135°-45°=90°.
1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中,
∴∠EFG=90°-(∠B+2×180°- CM 为斜边DE 上的高,
·8·
∴CM=DM=ME, ∴PA⊥PC,∠BAP=∠CAP=45°(三
∴DE=2CM. 线合一).
∴AE=DE+AD=2CM+BE.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1 ()BE 3
即
, ∠B=∠C=45°
,
变式练习2 11 2 = 证明过2 AB 4 ∴BP=AP=CP.
程略 () 5 3n= ∵∠EPF 是直角
,
2 ∴∠EPA+∠APF=∠APF+∠FPC
例3 【探究二】2 1 2 2 【问题解决】k =90°,即∠EPA=∠FPC.
k-1 k k 【问题应用】2016÷4=504,504 在△PAE 和△PCF 中,
-1=503,当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时,面积最 ì ∠EAP=∠C,
大,2016÷3=672,∴用2016根相同的木棒 ∵ íPA=PC,
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503种不同的等腰三 ∠EPA=∠FPC,
角形,其中面积最大的等腰三角形每腰用672 ∴△PAE≌△PCF.
根木棒. ∴PE=PF.
变式练习3 (1)(2,2,2),(2,2,3),(2,3,3), ∴△PEF 是等腰三角形.
(2,3,4),(2,4,4),(3,3,3),(3,3,4),(3,4,4), 小结:要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4,4) (2)由(1)可知,只有(2,3,4),即a= 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说明它的两腰
2,b=3,c=4个单位长度时满足a
图略. “等角对等边”来说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巩固练习】 针对不同的题目,同学们要灵活选择不同的
1.B 2.B 3.4 4.①② 5.52 6.B 方法.
7.8 8.(1)30 (2)略 (3)∠AOB 是定 变式练习 由条件不难得出判断结论:用①
值,∠AOB=60°.(提示:①当点 D 在线段 ②作为条件能判定△BEC 是等腰三角形.
AM 上时;②当点 D 在线段AM 的延长线 理由如下:
上时.) ∵AB=DC,∠ABE=∠DCE,∠AEB
,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DEC
∴△ABE≌△DCE.
【典型例题】 ∴BE=CE,
例1 解:∵BD,CE 是△ABC 的高, ∴△BEC 是等腰三角形.
∴ ∠BEC=∠CDB=90°. 【巩固练习】
又∵∠EOB=∠DOC, 1.D 2.C 3.A 4.C 5.A 6.12
∴ ∠EBO=∠DCO. 7.等腰三角形
由OB=OC 得∠OBC=∠OCB. 8.本题答案不唯一,如AB=AC
∴∠EBO+∠OBC =∠DCO+∠OCB, 9.本题答案不唯一,如 BD=CD,∠1
即∠ABC=∠ACB. =∠2
∴AC=AB.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 10.25
例2 解:连 结 PA,∵点 P 是 等 腰 直 角 11.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图.
△ABC 边BC 的中点,即 PA 是底边上的
中线,
·9·
平分∠ACB,AC=BC.
∴∠BCG=∠CAB=45°,
又∵∠ACF=∠CBG,AC=BC,
∴△ACF≌△CBG(ASA),
∴AF=CG,CF=BG.
(2)连结AG.
12.(1)①③,①④,②③,②④
(2)本题答案不唯一,如选①③.
证明:在△BOE 和△COD 中,
∵∠EBO=∠DCO,
∠BOE =∠COD,BE=CD, ∵AC=BC,CG 平分∠ACB,
∴△BOE≌△COD. ∴CG⊥AB.
∴BO=CO,∴∠OBC =∠OCB. ∵AD⊥AB,∴AD∥CG.
∴∠EBO +∠OBC =∠DCO +∠OCB, ∴∠DAC=∠ACG,∠D=∠CGD.
即∠ABC =∠ACB,∴AB=AC. ∵AC =BC,∠ACG = ∠BCG,CG
13.△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G,
证明:连结AF,由题意知△ABD 是等腰 ∴△ACG≌△BCG,
直角三角形, ∴AG=BG.
∵DF=BF, ∵∠DAG=∠DAC+∠CAG=∠ACG
∴AF=DF=BF,AF⊥BD. + ∠CBG = ∠BCG + ∠CBG = ∠DGC
∴∠EDF=∠CAF=105°. =∠D,
在△ACF 和△DEF 中, ∴DG=AG,∴DG=BG.
∵AC=DE, ∵E 为AC 中点,∴AE=EC,
∠EDF=∠CAF,AF=DF, 又∵∠AED=∠CEG,
∴△ACF≌△DEF. ∴△AED≌△CEG,
∴CF=EF,∠CFA=∠EFD. ∴DE=EG,∴DG=2DE,
∵AF⊥BD, ∴BG=DG=2DE,
∴∠DFE+∠EFA =90°, 由(1)得CF=BG,
∴∠EFA+∠CFA=90°, ∴CF=2DE.
∴△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巩固练习】
微探究 运用角平分线 1.C 2.D 3.40°或70°
【探究发现】
构造等腰三角形 4.
证明:
【典型例题】
例1 猜想:AD+CE=DE.理由略.
例2 略
例3 ∠A=90°,理由略.
变式练习 解:(1)证明:∵∠ACB=90°,CG 过点E 作ED∥AC 交AB 于点D,
·10·
则△BDE 是等边三角形, ∠ECF+∠FCG=180°,
∵∠AEC 是△ABE 是外角, ∠FCG=∠BDE=60°.
∴∠AEC=∠ABC+∠EAD, ∴∠ADE=∠ECF=120°,
∵∠AEC=∠AEF+∠FEC, ∵BA=BC,BD=BE,
∠ABC=∠AEF=60°, ∴BA-BD=BC-BE.
∴∠EAD=∠FEC, 即:AD=EC.
∵CF 平分等边△ABC 外角∠ACG, 在△ADE 与△ECF 中,
∴∠ACF=∠FCG=60°. ì ∠ADE=∠ECF=120°
∵∠ADE+∠BDE=180°,∠ECF+ ∵ íAD=EC ,
∠FCG=180°,∠FCG=∠BDE=60°. ∠EAD=∠FEC
∴∠ADE=∠ECF=120°, ∴△ADE≌△ECF(ASA)
∵BA=BC,BD=BE, ∴AE=EF.
∴BA-BD=BC-BE. ②“点E 是线段BC 延长线上的任意一
即AD=EC. 点”,如图2.
在△ADE 与△ECF 中,
ì∠ADE=∠ECF=120°
∵ íAD=EC ,
∠EAD=∠FEC
∴△ADE≌△ECF(ASA),
∴AE=EF.
图2
【数学思考】 过点E 作ED∥AC 交BA 延长线于点D,
①若“点E 是线段BC 上的任意一点”, 则△BDE 是等边三角形.
如图1. ∵∠EAD 是△ABE 的外角,
∴∠EAD=∠ABC+∠AEC.
∵∠FEC=∠AEF+∠AEC,
∠ABC=∠AEF=60°,
∴∠EAD=∠FEC.
∵CF 平分等边△ABC 外角∠ACG,
图1 ∴∠FCE=60°,
过点E 作ED∥AC 交AB 于点D, ∵△BDE 是等边三角形,
则△BDE 是等边三角形, ∴∠EDA=60°,
∵∠AEC 是△ABE 的外角, ∴∠EDA=∠FCE=60°,
∴∠AEC=∠ABC+∠EAD, ∵BD=BE,BA=BC,
∵∠AEC=∠AEF+∠FEC, ∴BD-BA=BE-BC.
∠ABC=∠AEF=60°. 即AD=EC.
∴∠EAD=∠FEC, 在△ADE 与△ECF 中,
∵CF 平分等边△ABC 外角∠ACG, ì∠EDA=∠FCE=60°
∴∠ACF=∠FCG=60°. ∵ íAD=EC ,
∵∠ADE+∠BDE=180°, ∠EAD=∠FEC
·11·
∴△ADE≌△ECF(ASA), 等也可得到AC=CD)
∴AE=EF. ∵∠CAD+∠ACE=∠DAB+∠ABE
③“点E 是线段BC 反向延长线上的任 =90°,∠CAD=∠DAB.
意一点”如图3,过点E 作ED∥AC 交AB ∴∠ACE=∠ABE,
延长线于点D,则△BDE 是等边三角形. ∴AC=AB.(注:证全等也可得到AC=
AB)
∴AB=CD.
(2)∵∠BAC=2∠MPC,
又∵∠BAC=2∠CAD,
∴∠MPC=∠CAD.
∵AC=CD,图3 ∴∠CAD=∠CDA.
∵∠ABC 是△ABE 的外角, ∴∠MPC=∠CDA.
∴∠ABC=∠AEB+∠EAD=60°. ∴∠MPF=∠CDM.
∵∠AEF=∠AEB+∠FEC=60°. ∵AC=AB,AE⊥BC,
∴∠EAD=∠FEC. ∴CE=BE.(注:证全等也可得到CE=
∵CF 所 在 直 线 平 分 等 边 △ABC 外 BE)
角∠ACG, ∴AM 为BC 的中垂线,
∴∠ECF=∠GCH=60°. ∴CM=BM.(注:证全等也可得到CM
∵△BDE 是等边三角形, =BM)
∴∠ADE=60°. ∵EM⊥BC,
∴∠EDA=∠FCE=60°. ∴EM 平分∠CMB.(等腰三角形三线合
∵BA=BC,BD=BE, 一)
∴BA+BD=BC+BE. ∴∠CME=∠BME.(注:证全等也可得
即:AD=EC. 到∠CME=∠BME )
在△ADE 与△ECF 中, ∵∠BME=∠PMF,
ì∠ADE=∠ECF=60° ∴∠PMF=∠CME,
∵ íAD=EC , ∴∠MCD=∠F.
∠EAD=∠FEC 6.解:(1)证 明:由 旋 转 知 △BOC
∴△ADE≌△ECF(ASA). ≌△ADC,
∴AE=EF. 所以 OC=DC,所以△COD 是等腰三
5.解:(1)证明:∵AF 平分∠BAC, 角形,
1 又∠OCD=60°,
∴∠CAD=∠DAB=2∠BAC. ∴△CO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D 与A 关于E 对称,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E 为AD 中点. (2)解:当α=150°,即∠BOC=150°时,
∵BC⊥AD, △AOD 是直角三角形.
∴BC 为AD 的中垂线, ∵△BOC≌△ADC,
∴AC=CD. ∴∠ADC=∠BOC=150°.
在Rt△ACE 和Rt△ABE 中,(注:证全 又∵△COD 是等边三角形,
·12·
∴∠ODC=60°.∴∠ADO=90°. (2)原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是:平行四
即△AOD 是直角三角形. 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为真命题.
(3)解:① 要 使 AO=AD,需 ∠AOD 点评:要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首先应
=∠ADO. 找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将它们互换
∵∠AOD=190°-α,∠ADO=α-60°, 位置 得 到 逆 命 题.也 可 以 先 改 写 成“如 果
∴190°-α=α-60°. ……,那么……”形式,再写出它的逆命题.
∴α=125°. 变式练习 解:(1)假命题.
②要使OA=OD,需∠OAD=∠ADO. 反例:a=2,b=-3,有a>b,但a
2
, (2)逆命题:若
2 2,则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 >b a>b.
, 此命题为假命题∴∠ABC=∠BAC=60° .
反例:a=-2,b=-1,有a2>b2,但a
∴∠ABC+∠BAC=120°.
∵∠AOB=110°, 【巩固练习】
∴∠BAO+∠ABO=70°,
1.(1)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内错
∴∠CAO+∠CBO=120°-70°=50°. 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CBO=∠DAC, (2)a>0,b>0 ab>0 如果ab>0,则
∴∠DAC+∠CAO=50°, a>0,b>0
即∠OAD=50°. 2.(1)如果a2=b2,那么a=b;
∵∠ADO=α-60°, (2)相等的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
∴α-60°=50°. (3)如果a=b,那么|a|=|b|;
∴α=110°. (4)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
③要使OD=AD,需∠OAD=∠AOD. 角形.
1 (
∠AOD = ×[180°-(α-60)°] 3.1
)当c=0时,ac=bc;
2 (2)如图,∠1=∠2=90°,但∠1与∠2
1
=120°- α. 不是对顶角;2
α
∴190°-α=120°-2.∴α=140°.
综上所述:当α 的度数为125°,或110°,
(3)如图,∠1与∠2是同旁内角,但∠1
或140°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
与∠2不互补.
2.5 逆命题和逆定理
【典型例题】
例 解:(1)原命题为假命题.
反 例:如 图,AD ∥BC,则 S△ABC =
S△DBC,但它们不一定全等;逆命题是:全等三 4.如图,∠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相平
角形的面积相等,为真命题;
行,但∠1与∠2不相等.
·13·
5.(1)原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如果一 3.(1)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E,连结
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 CE 交AB 于点P,此时PC+PD 的值最小.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逆命题是真 (2)PC+PD 的最小值为8.
命题. 4.作图方法如下:如图,作线段BB'∥l,
(2)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如果两个 使BB'=s,且点B'在点B 的左侧.取点A 关
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 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 A'B',交直线l
这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逆命题是真命题. 于点C,在直线l上点C 右侧截取CD=s,则
6.如图,在△BAC 和△BAD 中, CD 即为所求作的绿化带的位置.
ìAB=AB
íAC=AD ,
∠B=∠B
但△BAC 和△BAD 不全等,
∴是假命题.
2.6 直角三角形
【典型例题】
微探究 最短路径问题 例1 证明:取BE 的中点F,连结DF.
在Rt△BDE 中,∵点F 为BE 中点,
【典型例题】 1
例1 ∠AOB=30°. ∴DF=BF= ,2BE
变式练习1 略 ∴∠CBD=∠BDF,
变式练习2 60° ∴ ∠CFD = ∠CBD + ∠BDF =
例2 作 MM'⊥AP,且 M'M =河宽,作 2∠CBD.
NN'⊥AK,且 NN'=河宽,连结 M'N'与河 ∵BD 平分∠ABC,
岸相交于 D,F 两点,作 DC⊥AP,EF⊥ ∴∠ABC=2∠CBD,
AK,CD,EF 即为所求造的桥使得M 到N ∴∠CFD=∠ABC.
路程最短. 又AB=AC,
变式练习3 略 ∴∠ABC=∠C,即∠CFD=∠C,
【巩固练习】
, 1
1.作C 点关于OA 的对称点C ,作D 点 ∴CD=DF ∴CD=2BE.1
关于OB 的对称点D1,连结C1D1,分别交 例2 解:过点E 分别作AD,BC 的平行线
OA,OB 于P,Q,那么小明沿C→P→Q→D EG,EH,分别交CD 于点G,H,
的路线行走,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则可得 AEGD, BEHC,
2.(1)取线段AB 的中点G,过中点G 画 ∴AE=DG,BE=CH.
AB 的垂线,交EF 于P,则P 到A,B 的距离 ∵点E,F 分别为中点,
相等. (2)画出点A 关于河岸EF 的对称点 ∴AE=BE,DF=CF.
A',连结A'B 交EF 于P,则P 到A,B 的距 ∴DF-DG=CF-CH,
离和最短. 即GF=HF.
·14·
又 1 1∵EF= (CD-AB)= GH,
1
2 2 ∴CE=AE=2AC.
∴△EGH 为直角三角形(此处运用了直 由(1)得BF=AC,
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的逆定理,该逆定理 1 1
∴CE=2AC= BF.的证明过程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2
∴ ∠C + ∠D = ∠EHG + ∠EGH 7.解:(1)∵AD⊥AB,
=90°. ∴∠BAD=90°.
【巩固练习】 ∵点E 是BD 的中点,
1.8 2.30° 3.6.5 13 1∴AE=BE=2BD.
4.如图,BE 是角平分线,ED⊥AB.
∴∠B=∠BAE.
∵∠AEC=∠B+∠BAE,
∴∠AEC=∠B+∠B=2∠B.
∵∠C=2∠B,
∴∠AEC=∠C.
5.解:∵BF,CE 是△ABC 的高线, (2)由(1)得AE=AC,
∴∠BFC=∠BEC=90°. 又 1∵AE= BD,
又∵点D 是 △ABC 边BC 上的中点, 2
1 1 1
∴DE= BC,DF= BC, ∴2BD=AC
,
2 2
即DE=DF. ∴BD=2AC.
, 8.提示:(1)OD=CE,∵点 H 是 的中点
问题的实质是
FE
∴DH⊥EF. 22OE2=OC2,OE= OC. (2)通过作辅助
6.解:(1)∵∠ABC=45°,CD⊥AB, 2
线,将问题转化为第()问就可解决
∴△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 .
∴BD=CD. 2.7 探索勾股定理(1)
在Rt△DFB 和Rt△DAC 中,
【典型例题】
∠DBF=90°-∠BFD,
例
, 1 16 ∠DCA=90°-∠EFC
变式练习1 4
又∵∠BFD=∠EFC,
例2 ①B ②没有考虑到a2-b2=0的情
∴∠DBF=∠DCA.
况
, , ③△ABC
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BDF=∠CDA=90°BD=CD
变式练习2 直角三角形
∴Rt△DFB≌Rt△DAC.
∴BF=AC. 例3 (1)55cm (2)2 34cm
(2)在Rt△BEA 和Rt△BEC 中, 变式练习3 B
∵BE 平分∠ABC, 【巩固练习】
∴∠ABE=∠CBE. 1.A 2.D 3.C 4.2 13,2 10或32
∵BE=BE,∠BEA=∠BEC=90°, 5.25 6.20cm
∴Rt△BEA≌Rt△BEC. 7.42或x≥8
·15·
8.(1)a2+b2
9.(1)
75
6 (2) ∴DE=DE'.16 (2)证明:如图所示,把△CBE 逆时针旋
10.(1)△ABC 的面积为
7
. 转90°,连结DE',2
(2)①
②8 (3)31 ∵BA=BC,∠ABC=90°,
2.7 探索勾股定理(2) ∴∠BAC=∠BCE=45°
,
∴图形旋转后点C 与点A 重合,CE 与
【典型例题】 AE 重合,
例1 90° ∴AE'=EC,
变式练习1 90° ∴∠E'AB=∠BCE=45°,
例2 略 ∴∠DAE'=90°,
在
变式练习 1602 Rt△ADE'
中,
3 DE'2=AE'2+AD2.
例3 6.5 ∵AE'=EC,
变式练习3 135° ∴DE'2=EC2+AD2.
【巩固练习】 同(1)可得DE=DE'.
1.D 2.D 3.D 4.D 5.45° 6.3 ∴DE'2=AD2+EC2.
48 2 2 2
7.5 8.13800m
2 ∴DE =AD +EC .
9.(1)n2-1 2n n2+1 (2)是直角三 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角形,因为(n2-1)2+(2n)2=(n2+1)2 【典型例题】
10.2 11.150° 例1 解: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判断 HG
12.(1)6 12 (2)6秒或
12秒
5 =HB.
理由如下:
1
13.(1)证明:∵∠DBE=2∠ABC
, 连结AH,
1 ∵四边形ABCD,AEFG 都是正方形,
∴∠ABD+∠CBE=∠DBE= ∠ABC,2 ∴∠B=∠G=90°.
∵△ABE'由△CBE 旋转而成, 由题意知AG=AB,
∴BE=BE',∠ABE'=∠CBE, 而AH=AH,
∴∠DBE'=∠DBE, ∴Rt△AGH≌Rt△ABH(HL).
在△DBE 与△DBE'中, ∴HG=HB.
ì BE=BE' 例2 解:①当点M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
í∠DBE=∠DBE', 即AM=8时,如图①,
BD=BD 由AM=8=CB,MN=BA,
·16·
∴Rt△MAN≌Rt△BCA(HL); ∴∠BDE=∠CDE=180°-120°=60°.
∴DE 平分∠BDC.
(2)连结CM,如图.
图① 图② ∵DC=DM,
②当点M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 ∠CDM=60°.
即AM=16时, ∴△CDM 为等边三角形.
如图②,由AM=16=CA,MN=AB, ∴∠BDC=∠EMC=120°.
∴Rt△MAN≌Rt△ACB(HL). ∵EC=CA,∠CAD=∠CBD,
变式练习 OP 的长度没有发生变化.理由: ∴∠E=∠DBC,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DC≌△EMC,
【巩固练习】 ∴ME=BD.
1.D 2.D 3.AC=AD 或BC=BD 6.连结 AD,先证△BED≌△CFD,再
4.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AED≌△AFD.
∴∠B=∠C=60°. 7.(1)成立,证明如下:
又∵DE⊥BC,EF⊥AC, ∵∠BCA=90°,
∴∠DEB=∠EFC=90°, ∴∠BCE+∠ACF=90°,
且∠FEC=∠EDB=30°, ∵∠BEC=∠CFA=α=90°,
∴∠DEF=60°. ∴∠ACF+∠CAF=90°,
在Rt△BDE 和Rt△CEF 中, ∴∠BCE=∠CAF,
∵ ∠B = ∠C,BE = CF,∠DEB ì∠BEC=∠CFA=90°,
=∠EFC, ∵ í∠BCE=∠CAF,
∴Rt△BDE≌Rt△CEF,∴DE=EF. BC=CA,
∴△DEF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 ∴△BEC≌△CFA,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E=CF,CE=AF,
5.证明:(1)∵△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 ∴EF=CF-CE=BE-AF.
形,∠CAD=∠CBD=15°, (2)成立,证明如下:
∴AC=BC, ∵∠BCA=60°,
∠BAD=∠ABD=45°-15°=30°. ∴∠BCE+∠FCA=60°,
∴DA=DB,∠ADB=120°, ∵∠BEC=∠CFA=120°,
又DC=DC, ∴∠FCA+∠FAC=60°,
∴△ACD≌△BCD. ∴∠BCE=∠CAF.
∴∠ACD=∠BCD=45°. ∵∠BEC=∠CFA,
∴∠CDB=∠CDA=∠180°-15°-45° ∠BCE=∠CAF,BC=CA,
=120°=∠ADB. ∴△BCE≌△CAF,
·17·
∴BE=CF,CE=AF, 例2 提示:过点P 分别作PD⊥BC,PE⊥
∴EF=CF-CE=BE-AF. AC,PF⊥AB,先说明 PE=PF,进而说明
8.能实现. AP 平分∠BAC.
理由:∵AB=AC, 变式练习3 50°
∠AEB=∠ADC=90°, 变式练习4 45°
∠BAE=∠CAD, 【巩固练习】
∴△ABE≌△ACD. 1.D 2.A 3.B 4.B 5.2 6.2
∴AD=AE. 7.(1)4cm (2)略
∵AO=AO, 8.(1)AB=AC+CD,提示:在AB 上截
∴Rt△ADO≌Rt△AEO(HL), 取AE=AC.
∴∠DAO=∠EAO. (2)CD=AB+AC,提示:在AE 上截取
专题拓展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AG=AC.
【 】 9.(
1
夯实基础 1)∠1=90°- 2 ∠EDC=90°-
1.B 2.A 3.15 4.13 5.540 1( 1 1180°-∠1-∠2)= ∠1+ ,化简【典型例题】 2 2 2∠2
例1 能装进行李箱,理由略 可得∠1=∠2.
变式练习1 11≤a≤12 (2)提示:延长DB 至F,使得BF=BD,
例2 15厘米 连结 AF.证△ADB≌△AFB,再证△AED
变式练习2 6 13厘米 ≌△ACF.
变式练习3 A 10.(1)120° (2)成立,证明略 (3)EF
例3 7200元 =DF,提示:在 AC 上截取AG=AE,连结
变式练习4 OM=15米 MN=2米 FG,先 证 △AEF ≌ △AGF,再 证 △FGC
【巩固练习】 ≌△FDC.
1.A 2.B 3.B 4.15 5.30 6.30cm 专题拓展 与角平分线和垂直平
或10 41cm 7.180m2 8.8m 9.10km 分线相关的问题
10.7米 420元 11.(1)能,办法略 (2)
垂直 【夯实基础】
1.C 2.B 3.45° 4.①③
微探究 角平分线的性质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1 证明:连结BD,CD,
例1 提示:证△CDF≌△EDB(SAS). ∵点D 是∠BAC 的平分线上的一点,
变式练习1 提示:过点D 作DG⊥BC,垂足 DG⊥AB,DH⊥AC,
为G,作 DH⊥AB,垂足为 H,证△DGC≌ ∴DG=DH.
△DHA(HL). ∵点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
变式练习2 提示:过点D 作DF⊥AB,垂足 ∴DB=DC.
为F,作DG⊥BC,垂足为G,过点E 作EH ∴Rt△BGD≌Rt△CHD,
⊥AB,垂足为 H,先证△AEH≌△CDG,再 ∴BG=CH.
证△EHK≌△DFK. 变式练习1 提示:延长DB 至E,使得BE=
·18·
AB,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 例2 (1)能 (2)∵AA1=A1A2,∴∠A=
可证. ∠AA2A1,∵A1A2⊥A2A3,A1A2=A2A3,
例2 提示:作EM⊥AC 于点M,作EN⊥ ∴∠A2A1A3=45°,∠A=22.5°.
BC 于点N. (3)θ1=2θ,θ2=3θ,θ3=4θ
变式练习2 提示:延长CB 到F,使 AC=
() {4θ<90°CF,连结EF. 4 由题意得 ,∴18°≤θ<22.5°.5θ≥90°
【巩固练习】
变式练习2 12°
1.C 2.D 3.50° 4.12° 5.10 【巩固练习】
6.∠AED=45°,恒定不变
1.C 2.B 3.①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
专题拓展 等腰三角形操作 另一个角的三倍,分割三倍的那个角;②三角
探究类问题 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分割直角;③三角形中
【 】 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且第三个角要夯实基础
1.D 2.D 3.7 4.16 5.15 大于45°,分割第三个角.
【典型例题】 4.(1)=
例1 (1)如图: (2)=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FE=∠ACB=∠ABC=60°.
∵△AEF 为等边三角形,
∴∠EFC=∠EBD=120°,EF=AE,
∵ED=EC,
∴∠EDB=∠ECB,∠ECB=∠FEC.
∴∠EDB=∠FEC.
在△BDE 和△FEC 中,
(2)如图①,当AD=AE 时,∵2x+x= ì ∠EBD=∠EFC
30°+30°,∴x=20°;如图②,当AD=DE 时, í∠EDB=∠FEC
∵30°+30°+2x+x=180°,∴x=40°. ∠ED=EC
∴△BDE≌△FEC(AAS)
∴BD=EF,
∴AE=BD.
(3)当E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
① 过点E 作EF⊥CD 于F.
∵在Rt△BEF 中,
∠EBF=60°,BE=1+2=3,
∴BF=1.5,
∴CF=1.5-1=0.5,
∴CD=0.5×2=1.
② 同理,当 E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180° 2,可求得CD=3.变式练习1 90°或36°或108°或 7 . 故CD 的长为1或3.
·19·
BD+AD=AB Ⅱ.Ⅰ中的结论不成立.新的结
论是AF=AB+BF';证明△BCF'≌△ACD
(SAS),∴BF'=AD;又由(2)知,AF=BD;
∴AF=AB+BF'.
变式练习2 10图1 图2
【巩固练习】
专题拓展 特殊的三角形 1.A 2.4 3.6 4.2n 5.1
6.(1)略 (2)结论【 】 AD+AB=AC
成
夯实基础
立,提示:在AN 上截取AE=AC,连结CE,
1.C 2.C 3.80°或50°或20° 4.75°
证明△ADC≌△EBC.
5.130°
【 】 7.
(1)α+ =180°,提示:证△ABD≌
典型例题 β
△ACE. (2)α= ,证明过程略. (3)画图
例1 解:(1)∵AD⊥AB,E 是BD 的中点, β
略,α= .
∴AE=BE,∴∠B=∠BAE, β
∴∠AEC=∠B+∠BAE=2∠B. 周末拓展 特殊三角形章拓展
又∵∠C=2∠B,∴∠AEC=∠C.
1.D 2.B 3.A 4.A 5.B 6.D
(2)∵∠AEC=∠C,∴AE=AC.
7.D 8.B
又∵BD=2AE,∴BD=2AC.
( 10 103)∵BE=DE=AE, 9.63°或27° 10. 3 11.2 2
∴BD=6.5×2=13. 12.45° 13.100°或115°或130°(任选一个)
又∵AD⊥AB,AD=5, 14.-25 15.50° 16.20
∴AB= 132-52=12. 17.(1)证明:∵AB=DC,
∴△ABE 的周长为:6.5+6.5+12=25. ∠A=∠D,
变式练习1 ∵AD 平分∠C,∠C=90°,DE ∠AEB=∠DEC,
⊥AB, ∴△ABE≌△DCE.
∴∠CAD=∠BAD,∠C=∠AED, (2)∵△ABE≌DCE,∴BE=CE.
又∵AD=AD, ∴∠EBC=∠ECB.
在△CAD 和△EAD 中,∠C=∠DEA, ∵∠AEB=50°,
∠CAD=∠DEA,AD=AD. ∠AEB=∠EBC+ ∠ECB,
∴△CAD≌△EAD, ∴∠EBC=25°.
∴AC=AE,CD=DE. 18.解:(1)∵三 角 形 ABC 为 等 边 三
∵AC=BC,∴BC=AE. 角形,
∴△DEB 的周长=DB+DE+EB= ∴∠A=∠B=∠ACB=60°,
DB+CD+EB=CB+BE=6cm. ∵DE∥AB,
例2 (1)AF=BD;证 明△BCD≌△ACF ∴∠EDF=∠B=60°,
(SAS),进而可得BD=AF (2)AF=BD 仍 ∠DEC=∠A=60°,
然成立 (3)Ⅰ.AF+BF'=AB;证明△BCD≌ ∵EF⊥DE,∴∠DEF=90°,
△ACF(SAS),则BD=AF;同理△BCF'≌ ∴∠F=180°-∠DEF-∠EDF=30°.
△ACD(SAS),则BF'=AD,∴AF+BF'= (2)∵∠DEC=60°,∠DEF=90°,
·20·
∴∠CEF=30°=∠F,∴CE=CF, =30°.
又∵∠EDF=∠CED=∠ACB=60°, ∴∠DCE=∠FCE.
∴△CDE 为等边三角形,∴CD=CE, 在 △DCE 和 △FCE 中,CD =CF,
∴DF=DC+CF=DC+CE=2CD, ∠DCE=∠FCE,CE=CE,
∵CD=2,∴DF=4. ∴△DCE≌△FCE(SAS),∴DE=EF.
19.证明:(1)∵BD⊥直线 m,CE⊥直 (2)①∠EAF=90°
线m, ②AE2+DB2=DE2.提示:证出∠DCE
∴∠BDA=∠CEA=90°. =∠FCE,由SAS 证明△DCE≌△FCE,得
∵∠BAC=90°, 出DE=EF;在Rt△AEF 中,由勾股定理得
∴∠BAD+∠CAE=90°. 出AE2+AF2=EF2.
∵∠BAD+∠ABD=90°, 21.解:(1)在图中画线段如下图所示(图
∴∠CAE=∠ABD. 中BD)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分别
又AB=AC, 是36°和108°.
∴△ADB≌△CEA.
∴AE=BD,AD=CE.
∴DE=AE+AD=BD+CE;
(2)∵∠BDA =∠BAC=α,
∴∠DBA+∠BAD=∠BAD+∠CAE=
180°-α. (2)在图中画两条线段如下图所示,四个
∴∠DBA=∠CAE, 等 腰 三 角 形 分 别 是:△ABD,△BCD,
∵∠BDA=∠AEC=α,AB=AC, △BEC,△CED.
∴△ADB≌△CEA.
∴AE=BD,AD=CE.
∴DE=AE+AD=BD+CE.
(3)由(2)知,△ADB≌△CEA,
BD=AE,∠DBA =∠CAE.
∵△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 (3)2n n
∴∠ABF=∠CAF=60°. 22.解:(1)∵点M 为DE 的中点,
∴∠DBA+∠ABF=∠CAE+∠CAF. ∴DM=ME.
∴∠DBF=∠FAE, ∵AD∥EN,
∵BF=AF. ∴∠ADM=∠MEN,
∴△DBF≌△EAF, 又∵∠DMA=∠EMN,
∴DF=EF,∠BFD=∠AFE. ∴△DMA≌△EMN,
∴∠DFE=∠DFA+∠AFE=∠DFA ∴AM=MN,
+∠BFD=60°. 即M 为AN 的中点.
∴△DEF 为等边三角形. (2)由(1)中△DMA≌△EMN 可知DA
20.解:(1)①∠EAF=120° =EN,
②DE=EF,理由如下: 又∵DA=AB,
∵∠DCF=60°,∠DCE=30°,∴∠FCE ∴AB=NE,
·21·
∵∠ABC=∠NEC=135°,BC=CE, ∴∠A=∠D,
∴△ABC≌△NEC, ì∠A=∠D
∴AC=CN,∠ACB=∠NCE, 在△ABC 和△DEF 中,í∠B=∠E,
∵∠BCE=∠BCN+∠NCE=90°, AC=DF
∴∠BCN+∠ACB=90°, ∴△ABC≌△DEF(AAS).
∴∠ACN=90°, (3)解:如图,△DEF 和△ABC 不全等.
∴△CA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由(2)可知AB=NE,BC=CE.
又∵∠ABC=360°-45°-45°-∠DBE
=270°-∠DBE=270°-(180°-∠BDE-
∠BED)=90°+∠BDE+∠BED=90°+
∠ADM-45°+∠BED=45°+∠MEN + (4)∠B≥∠A
∠BED=∠CEN, 24.证明:如图,(1)∵∠BAC=90°,AF
∴△ABC≌△NEC, ⊥AE,
再同(2)可 证 △CAN 为 等 腰 直 角 三 ∴∠1+∠EAC=90°,
角形, ∠2+∠EAC=90°,
∴(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1=∠2.
23.解:(1)HL 又∵AB=AC,
(2)证明:如图,过点C 作CG⊥AB 交 ∴∠B=∠ACB=45°.
AB 的延长线于G,过点 F 作FH ⊥DE 交 ∵FC⊥BC,
DE 的延长线于H, ∴∠FCA =90°- ∠ACB =90°-45°
=45°,
∴∠B=∠FCA.
∴△ABE≌△ACF(ASA).
∴BE=CF.
∵∠B=∠E,且∠B、∠E 都是钝角,
∴180°-∠B=180°-∠E,
即∠CBG=∠FEH,
在△CBG 和△FEH 中,
ì ∠CBG=∠FEH
í∠G=∠H=90°, (2)①过E 作EG⊥AB 于点G.
BC=EF ∵∠B=45°,
∴△CBG≌△FEH(AAS), ∴△G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G=FH, ∴BG=EG,∠3=45°.
在Rt△ACG 和Rt△DFH 中, ∵AD⊥BC,AE 平分∠BAD,
{AC=DF, ∴EG=ED,∴BG=ED.CG=FH ∵BM=2ED,∴BM=2BG,
∴Rt△ACG≌Rt△DFH(HL), 即G 是BM 的中点.
·22·
∴GE 是BM 的垂直平分线, 9.71° 10.42 11.AB=DE;∠A=
∴EB=EM,∴∠4=∠3=45°. ∠D;∠ACB=∠DFE;AC∥DF(答案不唯
∴∠MEB=∠4+∠3=45°+45°=90°,
一) 或5或 65
即ME⊥BC. 12.25 2 2 13.8 14.BC=
②∵AD⊥BC,∴ME∥AD, DC(或∠BAC=∠DAC) 15.2×31007
∴∠5=∠6. 16.(1)证明:在四边形ABCD 中,
∵∠1=∠5,∴∠1=∠6,∴AM=EM. ∵∠A=∠BCD=90°,
∵MC=MC, ∴∠B+∠ADC=180°.
∴Rt△AMC≌Rt△EMC(HL). 又∵∠ADC+∠EDC=180°,
∴∠7=∠8. ∴∠ABC=∠EDC.
∵∠BAC=90°,AB=AC, (2)证明:连结AC.
∴∠ACB=45°,
∠BAD=∠CAD=45°,
∴∠5=∠7=22.5°,AD=CD.
∵∠ADE=∠CDN=90°,
∴△ADE≌△CDN(ASA).
∴DE=DN. ìBC=DC
25.① ∵ í∠ABC=∠EDC,
AB=DE
∴△ABC≌△EDC.
, , , 17.解:()点 的位置如图所示( 为如上图 AB=AC=10cm AD=6cm 1 D D
中垂线与
CD=4cm, AB BC
的交点).
∴BC=45cm.
②
如上图,AB=AC=10cm,BD=DC= (2)∵在Rt△ABC 中,∠B=37°,
6cm, ∴∠CAB=53°.
∴BC=12cm. 又∵AD=BD,
③ ∴∠BAD=∠B=37°.
∴∠CAD=53°-37°=16°.
18.解:(1)答 案 不 唯 一,以 下 答 案 供
如上图,AD=6cm,AB=AC=10cm, 参考:
∴BC=85cm.
期中测试卷
1.D 2.A 3.A 4.D 5.B 6.D
7.B 8.A
·23·
即DB⊥AC,DB 平分AC.
21.解:(1)∵AB=AC,∠A=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4,D 为BC 中点,∴BD=2.
由四边形AEDF 的内角和为360°,
可知DE⊥AB,故BE=1.
(2)取AB 的中点G,连结DG.
易证:DG 为△ABC 的中位线,
(2) (3)
故DG=DC,∠BGD=∠C=60°.
又四边形AEDF 的对角互补,
故∠GED=∠DFC.
∴△DEG≌△DFC.
故EG=CF.
19.证明:(1)∵CE=DE,
1
∴∠ECD=∠EDC. ∴BE+CF=BE+EG=BG=2AB.
∵AB∥CD, (3)取AB 的中点G,连结DG.
∴∠AEC=∠ECD,∠BED=∠EDC, 同(2),易证△DEG≌△DFC.
∴∠AEC=∠BED. 故EG=CF.
(2)∵E 是AB 的中点, 1
∴AE 故=BE. BE-CF=BE-EG=BG=2AB.
∵CE=DE,∠AEC=∠BED, 设CN=x,由题意可得,
∴△ACE≌△BDE(SAS). 在Rt△DCN 中,CD=2x,DN= 3x.
∴AC=BD.
在Rt△DFN 中,NF=DN= 3x,
20.解:结 论:①∠DAB=∠DCB;②
; , 故EG=CF=(BD 平分∠ADC 和∠ABC ③DB⊥AC DB 3-1
)x.
平分AC. BE=BG+EG=DC+CF=2x+(3-
结论①证明: 1)x=(3+1)x.
ìAB=CB 故 BE+CF=(3+1)x+(3-1)x
在△ABD 与△CBD 中,∵ íAD=CD,
=23x. DB=DB
3(∴△ABD≌△CBD. BE-CF
)=3[(3+1)x-(3-1)x]
∴∠DAB=∠DCB. =23x.
结论②证明:同上△ABD≌△CBD. 故BE+CF= 3(BE-CF).
∴∠ADB=∠CDB,∠ABD=∠CBD.
即: 第 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BD 平分∠ADC 和∠ABC. 3
结论③证明:∵AD=CD,
∴点D 在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3.1 认识不等式
同理:点B 在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典型例题】
∴BD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例1 解:(1)12
·24·
比较,即当a-b>0时,a>b;当a-b=0时,
a=b;当a-b<0时,a
(2)①②发电机不能正常工作,③④发电
差法比较大小.此题也可用特殊值法,如令m
机能正常工作.
4 5
变式练习1 -1
,所以
3 A>C
变式练习2 (1)正常范围:18≤x≤24 数 >B.
轴略 (2)①②④不正常,③正常 (3)略 例2 B 解答类似的问题要弄清不等号的
例2 解:∵x-y=-3,∴x=y-3. 方向是否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则逆用不
又∵x<-1,∴y-3<-1,∴y<2. 等式的基本性质1或基本性质2;不等号的方
又∵y>1,∴1
同理得-2
由①+②得1-2
∴x+y 的取值范围是-1
变式练习3 1≤k<3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B 2.C 3.C 4.D 5.(1)< 性
1.D 2.C 3.A 4.B 5.x>49 质2 (2)> 性质3 (3)> 性质3 (4)
6.x=-2,-1 < 性质3 6.(1)> (2)> (3)> (4)
7.解:(1)根据题意得:|a-1|<3,得出 ≥ (5)≥ (6)<
-2
7.(1)> (
5
() () : 2
)< 8.-2 9.
2 由 1 得 只有0所对应的点到B 点 2
的距离小于3. 0
8.2≤k<3 10.(1)a-1
9.解:∵2a+b=12,a≥0,b≥0, (3)-2a>-2b
∴2a≤12.∴a≤6.∴0≤a≤6. 11.不一定.当a>0时,a>-a;当a<0
由2a+b=12得:b=12-2a,将b=12 时,a<-a;当a=0时,a=-a.
-2a 代入P=3a+2b 得:P=3a+2(12- 12.解:∵x
2a)=24-a. ∴-2x>-2y(不等式性质3),
当a=0时,P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P ∴ -2x+3>-2y+3(不等式性质2).
=24. 13.(1)∵B-A=(a-1)2+2>0,
当a=6时,P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P ∴B>A;
=18. (2)∵C-A=(a+7)(a-3),且a>2,
10.(1)> (2)= (3)< (4)(4+3a2 ∴a+7>0,从而当2
C,当a
-2b+b2)-(3a2-2b+1)=b2+3>0,所以 =3时,A=C;当a>3时,A
4+3a2-2b+b2>3a2-2b+1. 14.a≥4.
15.(1)解:x2≥1+a.
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a≤-1时,解集为全体实数;
【典型例题】 ②a>-1时,解集为x≥ 1+a或x≤
例1 B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比较a - 1+a.
和b的大小时,可转化为代数式a-b与0的 (2)解:移项得:(m-3)x<-3.
·25·
当 时, -3 68
元.
m>3 x< ;m-3 变式练习5 3
当m=3时,不等式无解; 【巩固练习】
当m<3时,
-3
x>m-3. 1.D 2.C 3.500 4.m≥-4 5.21
16.(1)-1
0 6.24
17.提示:三式相乘得(abc)2>1,故abc 7.解:(1)由①得:
2-a
x< ,由②得:3 x<
>1或abc<-1.
1,由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得到2-a3.3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 3 =
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1,解得:
3 a=1.
【典型例题】 (2)由不等式①的解都是②的解,得到
例1 解方程组得x=2a+1,y=2a-2,∵x 2-a 1
+y<3,∴2a+1+2a-2<3,即4a<4,∴a ≤ ,解得:3 3 a≥1.
<1. 8.相减得:x+y=-2,代入得:x=p+
变式练习1 x<0 5,得y=-p-7,因 为 x>y,所 以 p+
变式练习 42 m≥- 5>-p-7,解得p>-6.3 9.解:(1)+ - + (2)-2
例2 解:3x-a≤0,移项得,3x≤a, 或3
系数化为1得,
a
x≤3 3.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典型例题】
∵不等式3x-a≤0的正整数解恰是1,
例 m+61 解:由3x-m>6移项得,x> 3
2,3,
a
∴3≤ <4时,即9≤a<12时,不等式3
由1 解得, ,
3x-a≤0的正整数解恰是1,2,3. 2
x>3m+1 x>6m+2
变式练习3 6≤a<9 当m+6① >6m+2,即3 m<0
,
变式练习4 4
例3 解:设1月份的零售票的票价不能低于 m+6∴
, , : 3
=1
每张x 元 总票数a 张 根据题意得
∴m=-3;
2 2 3 1
50× × a+x× × a ≥(
3
5 3 4 3 40×5 m+6②当6m+2> 时,即m>0,3
2 1 1
× ) ,3a+50×4×3a ×1.5 ∴6m+2=1
1
解得:40 1 121
3a+4ax ≥ a
, ∴m=- ,与m>0矛盾,
4 6
∴m 值是-3.
∵总票数a>0,解得:
2
x≥67 ;3 变式练习1 k≤-2
∵票价必须为整数, 变式练习2 -1
∴1月份的零售票的票价不能低于每张 例2 解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26·
为不等式组只有2个整数解, 25个;
所以这两个整数解为:2,3, 方案二:购买A 种足球26个,B 种足球
因此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
故选C. 方案三:购买A 种足球27个,B 种足球
变式练习3 0,1 23个.
例3 解:(1)设A 型污水处理设备每周每台 (3)当购买方案中B 种足球最多时,费用
可以处理污水x 吨,B 型污水处理设备每周 最高,即方案一花钱最多.
x+2y=640
每台可以处理污水 吨,{ , ∴25×54+25×72=3150(元).y 2x+3y=1080 【巩固练习】
,{x=240解得 1.C 2.C 3.C 4.A 5.By=200 6.(1)1 1 (2)1,4,5 3
即A 型污水处理设备每周每台可以处理 (3)解:f(x)的值的个数是1+2+3+…
污水240吨,B 型污水处理设备每周每台可
( 1
以处理污水200吨. + n-1
)= ·( )2n n-1
(2)设购买 A 型污水处理设备x 台,则 7.(1)设他用x 只网箱养殖A 种淡水
购买B 型污水处理设备(20-x)台, 鱼,由题意得
{12x+10(20-x)≤230 (2.3+3)x+(4+5.5)(, 80-x)+120≥700则 240x+200(20-x)≥4500 {(2.3+3)x+(4+5.5)(80-x)+120≤720
解得,12.5≤x≤15. ì 6
: x≤42第一种方案 当x=13时,20-x=7,花 7
解得 í .
费的费用为:13×12+7×10=226万元; 2
x≥38
第二种方案:当x=14时,20-x=6,花 21
费的费用为:14×12+6×10=228万元; 又∵x 为整数,∴39≤x≤42.∴x=39,
第三种方案;当x=15时,20-x=5,花 40,41,42;所以他有4种养殖方式:
费的费用为:15×12+5×10=230万元; ①养殖A 种淡水鱼39只,养殖B 种淡
即购买A 型污水处理设备13台,则购买 水鱼41只;
B 型污水处理设备7台时,所需购买资金最 ②养殖A 种淡水鱼40只,养殖B 种淡
少,最少是226万元. 水鱼40只;
变式练习4 (1)购买一个A 种品牌的足球 ③养殖A 种淡水鱼41只,养殖B 种淡
需要50元,购买一个B 种品牌的足球需要 水鱼39只;
80元. ④养殖A 种淡水鱼42只,养殖B 种淡
(2)设第二次购买A 种足球m 个,则购 水鱼38只.
买B 种足球(50-m)个. (2)A 种鱼的利润=100×0.1-(2.3+3)
依题意得: =4.7(百元),
{(50+4)m+80×0.9(50-m)≤4500×70% B 种鱼的利润=55×0.4-(4+5.5)=50-m≥23 12.5(百元),
解得:25≤m≤27. 四种养殖方式所获得的利润:
故这次学校购买足球有三种方案: ①4.7×39+12.5×41-120=575.8(百
方案一:购买A 种足球25个,B 种足球 元),
·27·
②4.7×40+12.5×40-120=568(百 (1)当3+k>0,即k>-3时,方程有正
元), 数解.
③4.7×41+12.5×39-120=560.2(百 (2)当3+k<0,即k<-3时,方程有负
元), 数解.
④4.7×42+12.5×38-120=552.4(百 (3)当方程解不大于1时,得k≥-1或k
元). <-3.
所以A 种鱼39箱、B 种鱼41箱获得的 例3 解:(1)x> 3或x<- 3
利润最大; (2)x>a 或x<-a
(3)当a=34时,利润相等;当34
3,可
50时第④种方式利润最大;当0
化为2x+1> 3①或2x+1<- 3②,解①
第①种方案利润最大.
得, 3-1,解 得, - 3-1专题拓展 不等式的解 x> 2 ② x< 2 .
【夯实基础】 故不 等 式 的 解 集 为: 3-1x> 或2 x
1.A 2.C 3.B 4.C 5.D
【典型例题】 - 3-1< 2 .
例1 (1)①
变式练习
() :( ) ( ) , 3 x>3 x>3 x>3 x>3 x2 去分母得 22x-1 - 9x+2 ≤6
>3
去括号得:4x-2-9x-2≤6,
移项得:4x-9x≤6+2+2, 解不等式
x x-3
3>1-
,
n
合并同类项得:-5x≤10, ∵n>0,∴去分母得:nx>3n-3(x-
把x 的系数化为1得:x≥-2,这个不等 3),
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去括号,得:nx>3n-3x+9
移项,合并,得:(n+3)x>3(n+3),
(3)A 系数化为1,得:x>3;
变式练习1 (1)代入,解得
8
x= 当 , 时,x x-35 n>0x>3 3>1
,
n >0
,
() 8x 则x x-3 x x-32 ≥5 3>1>1-
,即
n 3>1- n .
(3)满足x>-9的最小整数x=-8. 【巩固练习】
例2 解:(1)方程4x+2m+1=2x+5的解 1.C 2.C 3.D 4.A 5.C 6.C
是:x=2-m. 7.m<2 8.m<1 9.m<-10
由题意,得:2-m<0,所以m>2.
10.131或26或 或
4
5
(2)去分母,得:2(x-1)>mx+1, 5
得:(2-m)x>3,因为m>2, 11.解:(1)根据题意:(-3) 4=(-3-
3 4)×4-1=-7×4-1=-29;所以2-m<0,所以x<2-m. (2)∵a b=(a-b)b-1,∴x 2=(x
变式练习2 解:将原方程变形为(3+k)x -2)×2-1=2x-4-1=2x-5,
=2. ∴2x-5<5,解得:x<5,
·28·
用数轴表示为: 客车上正好配一名随团医生,
设有a 辆大车,(11-2a)辆小车.∵要求
最后的车最少有 座上座率, ,
12.解:设A, , ,
20 30-20=10
B C D 四校的选手人数
∴最后车的空位不超过10个,0≤45a+
ìx+y=16 (11-2a),,, ×30-
(253+11)≤10,56≤15a
分别为xyzu.据题意 íy+z=20
≤66, z+u=34
由 , ∵
大客车上至少配两名随团医生,小客
x+y
车上至少配一名随团医生,
所以x
为整数,得 ,那么 ;
又由于人数的多少是按A,B,C,D 四校 ∵a a=4 11-2a=3
, ②若大客车上配两名随团医生,小客车的顺序选派的
上有若干辆配 名随团医生,
所以有x
有
辆大客车,n 辆小客车.即2m+n
所以y>8.易得20-y=z>y,所以y <11
,
<10. ∵m、n 是正整数,∴2m+n≤10,则0≤
于是8
,符合题意的有:m=2,
整数). n=6,
将y=9代入可知x=7,z=11, 租车方案为:租45座的客车4辆,30座
易得u=23. 的客车3辆或租45座的2辆,租30座的6辆.
故A 校7人,B 校9人,C 校11人,D 校 变式练习1 (1)设租甲种客车x 辆,则租乙
23人. 种客车(8-x)辆,依题意得
3 45x+30×(8-x)≥318+8
13.x<5
解得 11x≥5 ,15
专题拓展 不等式(组)的应用问题 ∵打算同时租甲、乙两种客车,
【夯实基础】 11
∴x<8,即5
1.A 2.C 3.C 4.C 15
【典型例题】 有两种租车方案:
例1 解:(1)设租甲种客车x 辆,则租乙种 租甲种客车6辆,则租乙种客车2辆,租
客车(7-x)辆,依题意,得40x+30(7-x)≥ 甲种客车7辆,则租乙种客车1辆;
253+7,解得x≥5,又x≤7,即5≤x≤7,x (2)∵6×800+2×600=6000元,7×800
=5,6,7,有三种租车方案: +1×600=6200元,
租甲种客车5辆,则租乙种客车2辆, ∴租甲种客车6辆,租乙种客车2辆;所
租甲种客车6辆,则租乙种客车1辆, 需付费最少为6000元;
租甲种客车7辆,则租乙种客车0辆; (3)设同时租65座、45座和30座的大小
(2)∵5×350+2×280=2310元,6×350 三种客车各x 辆,y 辆,(7-x-y)辆,
+1×280=2380元,7×350=2450元, 根据题意得,
∴租甲种客车5辆;租乙种客车2辆,所 65x+45y+30×(7-x-y)=318+7,
需付费最少为2310(元); 整理得:7x+3y=23
(3)①大客车上正好配两名随团医生,小 1≤x<7,1
·29·
故符合题意的有x=2,y=3,7-x-y 间10间,二人普通间10间.
=2,故租车方案为:租65座的客车2辆,45 12.(1)①3 ②3.5≤x<4.5
座的客车3辆,30座的2辆. (2)解:解不等式组得:-1≤x<
,
例2 解:由已知条件得: 由不等式组整数解恰有3个,得1<
≤
{3a+2b=5-c ,故, 2 1.5≤a<2.52a+b=1+3c (3) 3 3x=0, ,
a=7c-3 4 2
解得{ .b=7-11c 微探究 优化方案问题
ìa≥0
则m=3c-2,由 íb≥0, 【典型例题】
c≥0 例 (1)由题意,得
ì7c-3≥0 ì600x+120(15-x)≤5000
得 ,í7-11c≥0. í 1
x≥ (15-x) c≥0 2
解得3 7≤c≤ . 解不等式组得
: 205≤x≤
7 11 3
因为x 为整数,所以x=5,
故 的最大值为 1 5
6.所以共两
m - ,最小值为11 -7. 种购票方案:
1 方案一:A 种船票5张,B 种船票10张;变式练习2 由已知得a= (2 3-c
),b= 方案二:A 种船票6张,B 种船票9张.
1( ), ,, , , (2)因为1+3c 而由abc非负 ∴0≤c≤3 ∴s B
种船票价格便宜,所以B 种
2 船票越多,总购票费用越少.所以第一种方案
=a+b+c=2c+2, 省钱,省5×600+120×10=4200(元).
∴当c=3时,s最大=2×3+2=8, 变式练习 解:(1)设打包成件的帐篷有x
当c=0时,s最小=2×0+2=2. 件,则
【巩固练习】 x+(x-80)=320(或x-(320-x)=
1.C 2.C 3.B 4.C 5.D 6.A 80)
7.x>-1 8.152 9.4 2
解:2x-1 3x+210. ≤ -1 (2)设租用甲种货车x 辆,则3 4
{40x+20(8-x)≥200两边同时乘12,得 10x+20(8-x)≥120
4(2x-1)≤3(3x+2)-12 解得2≤x≤4
整理得x≥2 所以x=2或3或4,民政局安排甲、乙两
∴不等式的解集为x≥2,解集在数轴上 种货车时有3种方案.
的表示如图所示. 设计方案分别为:
①甲车2辆,乙车6辆;
50-3x ②甲车3辆,乙车5辆;
11.(1) 2 ③甲车4辆,乙车4辆.
(2)客房部只有一种安排方案:三人普通 (3)3种方案的运费分别为:
·30·
①2×4000+6×3600=29600(元); 30a+40(70-a)≤2500,解得a≥30.
②3×4000+5×3600=30000(元); 答:最 少 需 要 购 进 A 型 号 的 计 算 器
③4×4000+4×3600=30400(元). 30台.
所以 方 案 ① 运 费 最 少,最 少 运 费 是 3.解:(1)设每本文学名著x 元,动漫书
29600元. y 元,根据题意,得
【巩固练习】 20x+40y=1520,
1.解:(1)设生产A 型号玩具x 件,则生 {20x=20y+440,
产B 型号玩具(100-x)件, {x=40,解得( )
依题意:{200x+240100-x ≥22400 y=18.200x+240(100-x)≤22500 答:每本文学名著40元,动漫书18元.
解之得:37.5≤x≤40 (2)设学校要求购买文学书a 本,则动漫
∵x 取正整数 书(a+20)本,根据题意,得
∴x=38、39、40
∴该玩具商有三种生产方案: {a+20+a≥72
,
40a+18(a+20)≤2000.
①生产A 型玩具38件,B 型62件;
解得 826≤a≤28 ,
②生产A 型玩具39件,B 型61件; 29
③生产A 型玩具40件,B 型60件. 因为a 为整数,所以a=26,27,28,有三
(2)设生产 A 型号玩具x 件,该玩具商 种方案:
共获得利润W 元. 方案一:文学书26本,动漫书46本;
由题意,得 方案二:文学书27本,动漫书47本;
W=50x+60(100-x)=6000-10x 方案三:文学书28本,动漫书48本.
∴当x=38时,W 最大=5620. 4.解:(1)设该超市购进甲商品x 件,则
答:(1)该玩具商有三种生产方案:①生 购进 乙 商 品 (80-x)件,由 题 意 有 10x
产A 型玩具38件,B 型62件;②生产A 型 +30(80-x)=1600
玩具39件,B 型61件;③生产A 型玩具40 解得x=40,80-x=40
件,B 型60件. ∴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各40件.
(2)当生产 A 型玩具38件,B 型62件 (2)设该超市购进甲商品x 件,乙商品
时,即采用上述第一种方案生产,玩具商获得 (80-x)件,由题意可得
最大利润5620元. {10x+30(80-x)≤1640,2.(1)设A,B 型号的计算器的销售价格 5x+10(80-x)≥600
分别是x 元,y 元,得: 解得38≤x≤40,
{5(x-30)+(y-40)=76 ∵x 为非整数,,6(x-30)+3(y-40)=120 ∴x=38,39,40,相应地y=42,41,40.
{x=42 从而利润分别为5×38+10×42=610解得 ,y=56 (元),5×39+10×41=605(元),5×40+10
答:A,B 两种型号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 ×40=600(元).
别为42元、56元. ∴该超市利润最大的方案是购进甲商品
(2)设最少需要购进A 型号的计算器a 38件,乙商品42件 .
台,得: 5.解:(1)y=1000x+1200(30-x).
·31·
(2){20x+15(30-x)≥565 5辆时费用最低,最低费用为 元, 8500 .15x+25(30-x)≥500 微探究 取值范围的确定
解得23≤x≤25,
因为x 为整数,所以x=23、24、25, 【典型例题】
方案一:甲货船23艘、乙货船7艘,运费 5-3x≥0 ì 5 x≤
y=1000×23+1200×7=31400(元); 例1 解不等式组{ ,得 í 3.x-m≥0
方案二:甲货船24艘、乙货船6艘,运费 x≥m
因为不等式组有实数解,所以其解集应
y=1000×24+1200×6=31200(元);
方案三:甲货船25艘、乙货船5艘,运费 为 5 5m≤x≤ ,即m≤ .故选3 3 A.
y=1000×25+1200×5=31000(元). 3x+a<0,
∴共有3种安排方案,方案三即甲货船 例2 解不等式组{2x+7>4x-1,
25艘,乙货船5艘,运费最低,为31000元.
ì a
6.解:(1)设每千米“空列”轨道的陆地建 x<- ,得 í 3
设费用为x 亿元,则每千米水上建设费用为 x<4.
(x+0.2)亿元,根据题意得: 因为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0,所以
a
-
24(x+0.2)+(40-24)x=60.8, 3
解这个方程得:x=1.4, =0,即a=0.故选B.
∴1.4+0.2=1.6(亿元), x-a>0例3 解不等式组 { 得a
∴每千米“空列”轨道的水上和陆地建设 1-x>0
费用分别为:1.6亿元,1.4亿元. 为x 的整数解共有3个,通过数轴(如图所
(2)设施工方准备租用小车a 辆,则租用 示)可得-3≤a<-2.
大车(10-a)辆,根据题意得:
{120a+200(10-a)≥1600 ,700a+1000(10-a)≤9300 变式练习 -3
7 【巩固练习】
∴ ,3≤a≤5 1.A 2.D 3.A 4.D 5.a≥-1
∵a 为正数, 6.-6
∴a=3,4,5. ì 4(x+1)≤7x+10 ①
∴租车方案如下: 7.解:í x-8 x-5< ②
方案一:租3辆小车,7辆大车; 3
: 由 得方案二 租4辆小车,6辆大车; ① 4x+4≤7x+10
, ;
方案三:租5辆小车,5辆大车. -3x≤6x≥-2
由②得3x-15
方案一的费用为:3×700+7×1000=
7
9100(元); 2x<7,x<2.
方案二的费用为:4×700+6×1000= 7
8800(元);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2.
方案三的费用为:5×700+5×1000= ∴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为0,1,2,3.
8500(元). x=2m+1
8.解方程组得 ,
∴应选择方案三,即租用小车5辆,大车 {y=m-2
·32·
由题意得:2m+1>m-2>0,解得 m 由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只有3个,可得
>2. a
3< ≤4,解得9
∴|m|+|2-m|=m+m-2=2m-2. 3
9.解法一:由不等式x+2>m+n 得x 周末拓展 一元一次不等式
>m+n-2,由不等式x-1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m+n-2
又因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
{m+n-2=-1, -2 12.21 13.x<-5所以 m=2. 三、14.x<2 数轴表示解集略
解之得{m=2, 315.a
所以(m+n)2016=1. 116.a >-
x 2+2>m+n①
解法二:不等式组 { 的解 17.解:设车间每天安排x 名工人生产甲x-1
种产品,其余工人生产乙种产品 根据题意可
集为-1
得, (
由不等式①可知“分界点”为x=-1, 12x×100+1010-x
)×180≥15600,解
“ 得; ,对应的方程”是x+2=m+n, x≤4
,
由不等式②可知“分界点”为x=2,“对 ∴10-x≥6
” ∴至少要派6名工人去生产乙种产品才应的方程 是x-1=m-1.
{-1+2=m+n,
合适.
所以 ()购买 块电子白板需要
2-1=m-1. 18.1 1 15000
m=2, 元
,1台笔记本电脑需要4000元;
解之得{ () ,n=-1. 2 设购买电子白板a 块 则购买笔记本
所以(m+n)2016=1. 电脑(396-a)台,由题意得:
x+4 x {396-a≤3a10.解 > +1得x<2,3 2 15000a+4000(396-a)≤2700000
解x-a<0得x
由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得a≥2. 11
11.(1)解4-3x≥1得x≤1. ∵a 为正整数,∴a=99,100,101,则电
由不等式组无解得2m-1≥1,得m≥1. 脑依次买:297台,296台,295台.
(2)解4-3x≥1得x≤1. 因此该校有三种购买方案:
由不等式组无解得2m-1>1,得m>1. 方案一:购买笔记本电脑295台,则购买
(3)解4-3x≤1得x≥1. 电子白板101块;
由不等式组的解是x>2m-1,得2m-1 方案二:购买笔记本电脑296台,则购买
≥1,解得m≥1. 电子白板100块;
12.解4-3x≤1得x≥1, 方案三:购买笔记本电脑297台,则购买
a 电子白板99块;解3x
·33·
2673000元. 香油60瓶.
19.解:(1)由题意得,[-4.5]=-5, (2)240元
<3.5>=4; (3)有三种购货方案:方案1:A 种香油
(2)因为[a]表示不大于a 的最大整数且 120瓶,B 种香油80瓶;方案2:A 种香油121
[x]=2,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2≤x<3; 瓶,B 种香油79瓶;方案3:A 种香油122瓶,
因为
表示大于a 的最小整数,且 B 种香油78瓶.
=-1,所以y 的取值范围是-2≤y< 20.n=15,k=13
-1;
( 第 章 图形与坐标3)解方程组,得 [x]=-1,
=3 4
所以x,y 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x<0,2≤
y<3. 4.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周末拓展 一元一次不等式 【典型例题】
例1 D
章拓展(二)
变式练习1 (3,3)
一、1.B 2.A 3.B 4.C 5.B 6.C 7. 例2 (0,-1)
D 8.B 变式练习2 (1,-2)
二、9.a<0 10.-3
12.3 13.m≤4 14.(1)-2≤a<-1 (2)E(-2.5,0)或E(2.5,0)
(2)5,6 (3)m>4
三、15.-1≤x<3,满足条件的整数解:x= 变式练习3 (1)提示:在四边形DPBO 中,
-1,0,1,2. ∠DPB+∠PBO+∠BOD+∠PDO=360°,
16.a=2,b=-1 推得∠PBO+∠PDO=180°,
解:( ) 5x+22+15+12+1917. 1 y = 又 由 于 BC 平 分 ∠ABO,DF 平9 分∠PDO,
5x+68
= ; ∴∠CBO+∠FDO=90°,9
又∵∠FDO+∠DFO=90°,
()由题意有5x+682 9 >x
,解得x<17, ∴∠CBO=∠DFO,所以DF∥CB.
所以小方在前5场比赛中总分的最大值应为 (2)直线 DF 与CB 的位置关系是DF
17×5-1=84分; ⊥CB.
(3)又由题意,小方在这10场比赛中得 提示:延长DF 交CB 于点Q,如图.
分至少为18×10+1=181分.
设他在第10场比赛中的得分为S,则有
84+(22+15+12+19)+S≥181.
解得S≥29,所以小方在第10场比赛中
得分的最小值应为29分.
18.(1)449 716 (2)41≤x<122 【巩固练习】
1 1.B 2.D 3.A 4.C 5.(2,0) (3)x≤ 的任意值.理由略2 6.(0,-5) 7.-2 8.(1007,1)
19.(1)该店购进A 种香油80瓶,B 种 9.(1)∵点A(a,3-2a)在第一象限,
·34·
∴点A 到y 轴的距离为a、到x 轴的距 5.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A 点用(0,0)表
离为3-2a, 示,AB 方向表示横向的位置,AE 方向表示纵
∴a=3-2a,解得a=1; 向的位置,B(8,0),E(0,6),C(8,3),D(3,3).
(2)∵点A 到x 轴的距离小于到y 轴的 用方位和距离来表示:
距离, B 在A 点正东方向8个单位长度处,E
∴a>3-2a,解得a>1, 在A 点正北方向6个单位长度处,D 点在A
∵点A(a,3-2a)在第一象限, 点东北方向32个单位长度处,C 点在B 点
a>0
∴{ , 正北方向3个单位长度处.3-2a>0 6.(1)A(2,4),B(4,9),C(6,13),D(10,
即 30
当 3∴ 1
2
点A 到x 轴的距离小于到y 轴的距离. 11+11
2≈15.56cm.
10.(1)从左上到右下分别是:(1,9),(1, 实际距离约为 115.56×10000×
),(,),(,),(, 100
=
6 27 35 42),(5,5),(6,4),(7,
(米)它是河马馆
3),(7,2),(
1556 . .
9,1).
:()
(2)
7.解 1 如图.
表示这名同学平均每周用于阅读课
外书的时间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相等.
(3)方格纸的对角线的左上方的点共同
的特点是:横坐标的值小于纵坐标的值,它的
右下方的点共同的特点是:横坐标的值大于
纵坐标的值.
(4)答案不唯一.
4.2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
的位置
【典型例题】
例1 (4,3) (2)C 点位置如图.
例2 在S 点北偏西30°的方向上距S 点 公园C 在学校的北偏西30°方向距学校
2000m远. 3cm处.
例3 (-3,-6) (-5,-5) 8.解:(1)B(0,3),C(2,2).
变式练习1 B (2)A(4,0°);B(3,90°);C(22,45°).
变式练习2 (6,1)→(6,3)→(8,3)→(8,5), 9.(1)只有方位,没有距离,因此不能确
(3,2)→(6,2)→(6,3)→(8,3)→(8,5)(合理 定“农达”化肥有限公司的位置;
即可),这三种走法的路程是相等的. (2)只有距离,没有方位,同样不能确定
【巩固练习】 “天天乐”味精厂的位置;
1.D 2.B 3.(2,1)→(1,1)→(1,2) (3)既有方位,又有距离,因此“安康”兽
4.经度 纬度 药厂的位置能够确定.
·35·
微探究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1
变式练习1 3 -4
变式练习2 A ∵CD∥AB,
例2 南门(0,0),狮子(-4,5),飞禽(3,4), ∴CD∥PQ,AB∥PQ,
两栖动物(4,1). ∴∠CDP=∠1,∠BOP=∠2,
变式练习3 敌军指挥部如图. ∴ ∠CDP + ∠BOP = ∠1 + ∠2
=∠OPD.
12.(1)13 (2)6
(3)AB=AC.
理由:∵A(0,6)、B(-3,2)、C(3,2),
∴AB=5,BC=6,AC=5,
∴AB=AC.
例3 (1){3,5} {-2,-3} 4.3 坐标平面内图形
(2)①如图,最后的位置还是点B ②5 的轴对称和平移
【典型例题】
例1 D
例2 (5,4)
例3 略
(3)-3 变式练习 B(1,-1),当点A 在点B 左侧时,
【巩固练习】 A(-1,-1);当 点 A 在 点 B 右 侧 时,A
1.B 2.D 3.(-4,8) 4.(-5,-3) (3,-1).
5.2 【巩固练习】
6.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3,-2) (-3,-2) x 轴 原点
7.走法①:(3,3)→(3,4)→(7,4)→(7, y 轴 2.(16,1+ 3) 3.(0,1) (3,1)
5) 4.(1)①二 ②1
走法②:(3,3)→(6,3)→(6,5)→(7,5) 6.如图:
(答案不唯一) 相等
8.A1(-1,4),B1(-3,2),C1(2,1).
9.(1)(32,3) (64,0) (2)(2n,3)
(2n+1,0)
10.(1)a=4,b=3 (2)a≠-4,b=3
(3)a=-3,b=4
11.(1)(4,2) (0,2) (2)8 7.解:(1)平移后的小船如答图所示.
(3)证明:如图,过点P 作PQ∥AB,
·36·
(图4)
11.(1)AB=CD,AC=BD,AB∥CD,
AC∥BD;
(2)如答图,点A'与点A 关于直线L 成 (2)连结OD,设C(0,m)则依题意有D
轴对称,连结A'B 交直线L 于点P,则点P (1,m-2),S△ACD=S△AOC+S△COD-S△AOD=
为所求. 1 1 1
8.解:由题意可知,折痕 AD 是四边形 2×3×m+2×1×m-2×3×
(m-2)=
OAED 的对称轴, 1
m+3=5,∴m=4,C(0,4)、D(1,2);
在Rt△ABE 中, 2
AE=AO=10,AB=8, (3)存 在,依 题 意 有 EF=OM,EF∥
BE= AE2-AB2= 102-82=6, OM,则2a+1=-2b+3,a-b=OM=1,或
∴CE=4. 2a+1=-2b+3,b-a=OM=1,∴a=1,b
∴E 的坐标为(4,8). =0,或 a=0,b=1.∴S四边形OMFE =1 或
在Rt△DCE 中,DC2+CE2=DE2. S四边形OMFE=3.
又DE=OD, 微探究 画轴对称图形
∴(8-OD)2+42=OD2.
∴OD=5. 【典型例题】
∴D 的坐标为(0,5). 例1 (1)略 (2)略 (3)△ABC 的面积
9.解:P(m,n)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 为2
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m-3,n+2),关于x 变式练习 1 (1)图 略 (2)P(0,-1)
轴对称后坐标为(m-3,-n-2),即为(-5, 或P(2,1)(答案不唯一)
4). 变式练习2 (1)A1(8,0),B1(7,0),C1(7,2)
∴m -3=-5,-n-2=4,解 得 m (2)PP2=6
=-2,n=-6,即P 的坐标为(-2,-6). 例2 D
10.解:(1)2 (2)F4 如图2所示 变式练习3 略
(3)变换 PQ 与变换QP 不是相同的变换. 【巩固练习】
F5,F6如图3,4所示. 1.(2,5) 2.1 3.(3,-2) (-3,-2)
(-3,2) 4.(2,1) 6 5.a<1 6.(1)
画图略;点B1 坐标为:(-2,-1) (2)画图
略;点C2 的坐标为:(1,1) (3)8.5 7.B
8.(-1,1) 9.(0,-2)
10.(1)所画的点P 在AC 上且不是AC
(图2) (图3) 的中点和AC 的端点即可.
(2)作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B',延长
·37·
DB'交AC 于点P,点P 为所求. 点坐标为( ,1P -3 ).故存在点 (
1
2 P -3
, ),
(3)连结 P1A,P1B,P1C,P1D,P B, 22
P D,证明△DP P ≌△BP P . 使四边形 ABO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2 1 2 1 2
相等.
专题拓展 与有序数对有关 变式练习2 (1)依题意,得C(0,2),D(4,
的规律型问题 2),∴S四边形ABDC=AB×OC=4×2=8;
【夯实基础】 (2)存在.设点 P 到 AB 的距离为h,
1.C 2.B 3.C 4.(1)22 (2)4n+2 1S△PAB = 2 ×AB ×h=2h
,由 S△PAB =
5.n2+4n S四边形ABDC,得2h=8,解得h=4,∴点P 的坐
【典型例题】
标为(0,4)或(0,-4).
例1 P2(1,-1),P7(1,1),P100(1,-3) 例3 (1)S四边形ABCD=44.
变式练习1 (51,50) (-1009,1009) (2)①当点P 在x轴上,设P(x,0),则PB
例2 (1)0 (2)0
变式练习2 A =|x-7|,由
1
S△PBC= ,得2×|x-7|×5=50 x
变式练习3 (64,1) =27或-13,∴P1(27,0),P2(-13,0).
例3 1 (45,8) ②当点P 在y 轴上,延长CB 交y 轴于
【巩固练习】 E 点,过C 作CF⊥y 轴于F,设E(0,yE),
1.B 2.3或4 6n-3 3.80 4.10 1 1
∴S△CFE= (2 5-yE
)×9,S△BAE=2×1
10(i-1)+j 5.72 6.
(14,8) 7.212
7×(
1
-yE),S梯形CFAB= (7+9)×5.
én(ê n+1)úù
2 2
ê ú 8.(1)2 64 8 15
(2)(n-
又∵S△CFE=S△BAE+S梯形CFAB,
1)2+1 n2 2n-1 (3)2n3-3n2+3n-1 解得 35 35y=- ,∴E(0,2 -
)
2 .
专题拓展 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P(0,y),当P 点在E 点上方时,PE
有关的面积问题 35
=y+ ,2 ∴S△PBC=S△PEC-S△PEB
,解得y
【夯实基础】
65
1.(0,-5) 2.D 3.A 4.D 5.B = ,2
【典型例题】
当P 点在E 点下方时,
35
17 PE=- -y
,
例1 22 135
∴S
11 △PBC
=S△PEC-S△PEB,解得yB=- ,2
变式练习1 2 综上 所 述 P1(27,0),P2(-13,0),
例2 (1)a=2,b=3,c=4 (2)-m+3
(,65), (, 135P3 0 P4 0 - )满足题意() .3 过A 点作BC 边上的高,交BC 于点H, 2 2
1 1 【巩固练习】则△ABC 的面积为S= ·2BC AH=2×4 1.B 2.(2,0) 3.3 4.(4,-4)
×3=6,当四边形 ABOP 的面积与△ABC 5.(1)画图略,A1(-2,2),B1(3,5),C1 (3,
的面积相等时,即3-m=6,得m=-3,此时 -5) (2)4 6.A(0,4),B(-4,0),C(8,0)
·38·
7.易得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2.
周末拓展 图形与坐标章拓展
∴点C 是与AB 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
l与表格格点的交点, 1.A 2.A 3.B 4.C 5.A 6.D
如图所示,符合条件的点C 有6×2= 7.D 8.B
12个. 9.-9 10.(0,0)或(2,2) 11.-1
12.(-1,-2)或(-1,6) 13.(-2,0)或(8,
) 170 14.10或-10 15.( ,8 3
)
16.点 P(-1,1)在第二象限;点 Q 在
原点.
8.(1)(0,4)或(0,-4). 17.(1)D(2,2) (2)4.24 (3)A(4,
(2)2
(3)当 点 P 在 BD 上,则 ∠CPO = (4,-22)
∠DCP+∠BOP; 18.(1)80 (2)整个四边形向右平移两
当点 P 在BD 延长线上时,∠CPO= 个单位,面积不变,为80.
∠BOP-∠DCP; 19.60cm
当点P 在DB 延长线上时,则∠CPO= 20.(1)P(0,3)
∠DCP-∠BOP. (2)提示:在PB 上截取PF=PO,证明
9.设G 点坐标为(0,b),b>0, △POA≌△FOB.
(3)提示:延长 BA 交y 轴于点D,作
AN⊥y 轴于点N,证明PB=PD;即可求得
PO+PB=2NO=10.
21.(1)等腰三角形,证明过程略.
(2)提示:设 BC 交y 轴于 K,过 A 作
AN⊥y 轴于N,证△ANG≌△BKG,
∵S长方形OABC -S△GEC =S△OGC +S△AGE (3)证明:∵∠ACB=90°,∠ACM=45°,
+S△BEC, ∴CM 平分∠ACB,
1 1
∴9a-20= ×9×b+ ×3(a-b)+ 又AM 平分∠BAC,2 2 ∴BM 平分∠ABC.设∠OBC=x,
1 3 20
2×6a
,即b=2a-3.①
则x+∠POB=90°,
而
同理,由 S -S =S + ∠POA+∠POB=90°
,
长方形OABC △GFB △ABG
S +S , ∴x=∠POA.△OGF △BFC
由()知
1 1 1 1 AG=OG
,
得9a-16= ×9(2 a-b
)+2×3b+2 ∴x=∠GAM,
×6a, ∠OMB = ∠GAM + ∠ABM =x +
即3a=32-6b.② ∠ABM=x+∠PBM=∠MBO,
解由①②联立的方程组得a=6. ∴OB=OM.
3
22.(1)0 3 2
·39·
(2)∵点A(-3,0),B(3,0)的对应点分 用铝量为5.6cm3.
别为A'(-1,2),B'(2,2). (3)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8cm时比较合
{-3a+m=-1 适,因为此时用铝较少,成本低, .∴ 3a+m=2 (4)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1.6~2.8cm之
ì 1 间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易a=
2
解得:í . 拉罐底面半径在2.8~4.0cm之间变化时,用
1
m= 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2
11.(1)4.2 5.9 7.6
由题意可得n=2.设点F 的坐标为(x, (2)由(1)可得n 节链条长为:
y), 2.5n-0.8(n-1)=1.7n+0.8
ì1 1x+ =x (3)2 2 因为自行车上的链条为环形
,在展直
í ,
1 的基础上还要缩短0.8
,故这辆自行车链条的
2y+2=y 总长为1.7×50=85厘米,所以50节这样的
x=1 链条总长度是85厘米.
解得:{ .y=4 12.(1)奇函数有②④;偶函数有①⑤;
∴点F 的坐标为(1,4). (2)证明:④∵当x≠0时,f(-x)=-x
1 1 1
第5章 一次函数 +-x=-(x+ )=-f(x),x ∴y=x+x
是奇函数.
5.1 常量与变量 ⑤∵f(-x)=(-x)-2-2|-x|=x-2
5.2 认识函数 -2|x|=f(x),
【 】 ∴y=x-2典型例题 -2|x|是偶函数.
例1 C 5.3 一次函数的意义
变式练习1 C
5.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例2 A
变式练习2 B 【典型例题】
例3 B 例1 B
变式练习3 B 变式练习1 C
【巩固练习】 例2 A
1.D 2.C 3.D 4.C 5.A 6.2 变式练习2 C
7.x≥2且x≠3 例3 D
8.(1)100℃ 变式练习3 D
(2)温度 时间 时间 温度 例4 (1)(-2,1) y=-2x-3
(3)0至8分钟 8至12分钟 (2)点D 在直线l1上 (3)13.5
9.y=12x+1.5 变式练习4 (1)y=2x-2 (2)(2,2)
10.(1)易拉罐底面半径和用铝量的关 (3)(2,0)或(4,0)
系,易拉罐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 【巩固练习】
变量. 1.B 2.A 3.D 4.D 5.y=-x-1
(2)当底面半径为2.4cm 时,易拉罐的 6.(3,2) 7.-1
·40·
10.(1)
3
k=- (2)
9 为7950.
4 S=-4x+18
(0
故购进餐桌30张,餐椅170张时,才能
<8) (3) 13,9 ÷ 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7950元.
è2 8 (3)涨价后每张餐桌的进价为160元,每
专题拓展 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 张餐椅的进价为50元,
设本次成套销售量为m 套.
【夯实基础】
依题意得:(500-160-4×50)×m+
1.D 2.B 3.C 4.B (30-m)×(270-160)+(170-4m)×(70-
【典型例题】
50)=7950-2250,
例1 D 即6700-50m=5700,解得:m=20.
变式练习1 C 答:本次成套的销售量为20套.
例2 B
变式练习2 D 微探究 寻找数形规律探求
例3 B 函数表达式
变式练习3 C 【典型例题】
例4 C 例 解:数字的序号为n,其值为y,由已知得
变式练习4 B n=1,y=3;n=2,y=8;n=3,y=13;n=4,
【巩固练习】
y=23;…仔细观察发现,序号每增加1,y 值
1.B 2.A 3.A 4.C 5.B 6.0
3
< 7.-2 8.1 9.2n-1 5(n-1),所以第n 个数应为5(n-1)+3,即2
()( ,) () ,当 时,10.1 -30 2 -3≤b≤2 y=5n-2 n=2006 y=5×2006-2
11.(1)C(2,2) (2)=-2x+6 =10028.y
变式练习
12.(1)不是 (2)±3 (3)18或-6 3n+2
【巩固练习】
13.解:(1)150
(2)设购进餐桌x 张,则购进餐椅(5x+ 1.C 2.C 3.6n+2 4.2n+1
20)张,销售利润为W 元. 5.
(2n,1) 6.3n+1 7.16 4n
: 解:()改造后每台发电量为 (由题意得 x+5x+20≤200, 8. 1 3001+
)
解得:x≤30. 20% =360
(万千瓦/月)
∵a=150,∴餐桌的进价为150元/张, ∴y1=300×5=1500
(万千瓦),
/ y2=300×4+360=1560(万千瓦),餐椅的进价为40元 张.
依题意可知: y3=300×3+360×2=1620(万千瓦),
1 1 y4=300×2+360×3=1680
(万千瓦),
W= ·(2x 500-150-4×40
)+2x
· y5=300×1+360×4=1740(万千瓦),
1 y6=360×5=1800(万千瓦),(270-150)+(5x+20-2x
·4)×(70- ∴y总 =y1+y2+y3+y4+y5+y6=
40)=245x+600, 9900(万千瓦).
∵k=245>0, 答:第2个月发电量为1560万千瓦,下
∴W 关于x 的函数单调递增, 半年总发电为9900万千瓦;
∴当 x=30时,W 取 最 大 值,最 大 值 (2)第x 个月已改造(x-1)台,正在改
·41·
造1台,未改造的为(6-x)台, ì 6,
∴y=300(6-x)+360(x-1)=60x+ {-2=-3k+b,
k=
5
解得 í
1440(1≤x≤6); 4=2k+b. 8 b= .
(3)设到第x 个月时w >w , 51 2
当x=6时,w1=9900×0.04-20×6= (2)直线
6 8
y= x+ 与横轴的交点是5 5
276(万元),w2=300×6×6×0.04=432(万
元),w
6. (
4
- ,0).所以不等式
6 8
3 5x+ >0
的解集为
1 2 5
∴w1=[9900+360×6(x-6)]×0.04- 4
, x>- .20×6=86.4x-242.4 3
w2=300×6x×0.04=72x.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2时,y
由w1>w2得86.4x-242.4>72x, >4,
解得x>16.8,∴x 取17. 所以不等式6 8
5x+5>4
的解集为x>2.
答:至少要到第17个月w1 超过w2.
9.(1)22 5n+2 8.(1)设直线l2表示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正六边形的边长是2,所以边心距为 为y=kx+b,
因为x=0时,=-2;x=2时,=3.
3,故x1= 3;图2的对称中心在正六边形
y y
ì 5
的一边上,横坐标为 23;图3的对称中心是 {-2=b, k= ,所以 所以 2, í
正中间的正六边形的交点,横坐标为 , 3=2k+b3 3 b=-2.
……,以此类推,图2013的对称中心的横坐 所以直线l2表示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是y=
标为20133. 5
2x-2.
5.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从图象可知,当x>-1时,直线l1表
【典型例题】 示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0,当
5
2x-2=0
例1 x=1 x<1
时,得 4 4变式练习 C x= .所以当x> 时,直线l2表示的5 5
【巩固练习】 4
1.C 2.D 3.D 4.C 一次函数值大于0.所以当x> 时, , 表5 l1l2
5.(1)因为函数y=kx+b 的图象过点 示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都大于0.
{0=-2k+b, 9.解:(1)设轿车要购买x 辆,那么面包(-2,0),(0,2),所 以 所 以2=0+b, 车要购买(10-x)辆,由题意得:
{k=1, 7x+4(10-x)≤55,解得:x≤5所以y=x+2.b=2. 又∵x≥3,则x=3,4,5
(2)图略 ∴购车方案有三种:
(3)由题意知有x+2>-2x+2,解得x 方案一:轿车3辆,面包车7辆;
>0. 方案二:轿车4辆,面包车6辆;
6.画图略,x>2. 方案三:轿车5辆,面包车5辆;
7.(1)将A(-3,-2),B(2,4)分别代入 (2)方案一的日租金为:3×200+7×110
y=kx+b,得 =1370(元)
·42·
方案二的日租金为:4×200+6×110= 时,W 最小值=10740元,此时从A 城调往C 乡
1460(元) 30台,调往D 乡0台,从B 城调往C 乡4台,
方案三的日租金为:5×200+5×110= 调往D 乡36台.
1550(元) 变式练习4 (1)甲,乙两种套房每套提升费
为保证日租金不低于1500元,应选择方 用分别为25万元,28万元;
案三. (2)设甲种套房提升 m 套,那么乙种套
10.(1)y1=50+0.4x,y2=0.6x; 房提升(80-m)套,依题意得:
(2)当y1=y2,即50+0.4x=0.6x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1 认识三角形
1.2 定义与命题
1.3 证明
1.4 全等三角形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6 尺规作图
第2章 特殊三角形
2.1 图形的轴对称
2.2 等腰三角形
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5 逆命题和逆定理
2.6 直角三角形
2.7 探索勾股定理
2.8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3.1 认识不等式
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3 一元一次不等式
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4章 图形与坐标
4.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3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
第5章 一次函数
5.1 常量与变量
5.2 函数
5.3 一次函数
5.4 一次函数的图象
5.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