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一着惊海天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一着惊海天 课前预习单(原卷版+解析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3 16:15: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一着惊海天 课前预习单
◎背景资料
1.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
2012年9月25日
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11月23日上午
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号歼-15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着舰。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读者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2.文体知识
通 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的类型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有三个显著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着(  )陆    凛(  )冽   默契(  ) 殚(  )精竭虑
镌(  )刻 桅(  )杆 娴(  )熟
2.理解词语
镌刻: 。
默契: 。
澎湃: 。
浩瀚: 。
咆哮: 。
桅杆: 。
◎读新闻,梳理事件
1.请找出这篇通讯的六要素,并用一句话概括它所报道的事件。
学习任务单
何时 2012年11月23日
何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 海军官兵
何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何故 航母必须能携带舰载机作战
如何 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
概括事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这篇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
◎探究质疑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2.课文第三、四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请结合这两段内容简要分析。(提示: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3.为什么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让人们如此激动 (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和历史回答。)
4.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感受通讯评论性
这篇通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议论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1)第3段: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批注:
(2)第4段: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批注:
(3)第22段: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批注:
◎概括文章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一着惊海天 课前预习单
◎背景资料
1.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
2012年9月25日
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11月23日上午
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号歼-15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着舰。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读者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2.文体知识
通 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的类型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有三个显著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着(  )陆    凛(  )冽   默契(  ) 殚(  )精竭虑
镌(  )刻 桅(  )杆 娴(  )熟
参考答案:zhuó lǐn qì dān juān wéi xián
2.理解词语
镌刻:雕刻。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浩瀚: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文中形容发动机的轰鸣声。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轮船上悬挂信号、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杆。
◎读新闻,梳理事件
1.请找出这篇通讯的六要素,并用一句话概括它所报道的事件。
学习任务单
何时 2012年11月23日
何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 海军官兵
何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何故 航母必须能携带舰载机作战
如何 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
概括事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渤海某海域 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 ③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2.梳理这篇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
◎探究质疑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三、四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请结合这两段内容简要分析。(提示: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①内容上,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意义重大,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
②结构上,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做了铺垫。
3.为什么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让人们如此激动 (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和历史回答。)
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使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得以实现,是中国人在富国强兵道路上一个重大的胜利,所以说,这次成功着舰振奋人心。
4.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
②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感受通讯评论性
这篇通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议论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1)第3段: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批注:这段议论性文字从历史的角度点明了舰载战斗机上舰的非凡意义,即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与人民海军官兵期盼已久的壮举。“近百年”“半个多世纪”表明国人“等”“期盼”的时间之久。
(2)第4段: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批注:“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两句,揭示了这次降落的风险之大,并强调其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一句,用真实而具体的数字进一步突出舰载机降落极具风险。
(3)第22段: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批注:运用一组排比句,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深情地赞颂了中国海军军人为实现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概括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定了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