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共18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免疫学的应用 课件(共18张PPT)-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3 22:5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第4章 免疫调节
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她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没有起到预防作用。讨论:一、疫苗
1.概念:
疫苗通常是用_____的或_____的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
灭活
减毒
病原体
2.作用:
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__(以及相应的________),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抗体
记忆细胞
3.实例
(1)天花疫苗:
根除了天花;
卡介苗
(2)
(预防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疫苗
(即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麻疹疫苗
(预防麻疹)
(3)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美国)
(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
(4)
我国研制的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
我国首个DNA疫苗
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 或RNA ) 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 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是免疫保护力增强,制备简单,省时省力等,如我国研制的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
(3)核酸疫苗:
经过处理的丧失了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一般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
3、种类:
(1)减毒疫苗:
(2)灭活疫苗:
将病原微生物加热或用化学试剂灭活后制作而成。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需要多次接种。如狂犬疫苗等。
第一代疫苗:指的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第二代疫苗: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原理获得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病原特异性结构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第三代疫苗:是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
第一代疫苗
“打”病原体
第二代疫苗
“打”蛋白
第三代疫苗
打核酸
(2)具有_______,免疫力能维持_____的时间。
(1)具有_______,接种一种疫苗一般只能预防由一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当给机体输入_________时,免疫系统能够_________。
4.作用机理:
外源抗原
产生反应
特异性
记忆性
较长
5.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特点:
6.接种疫苗的意义:
(1)到目前为止,疫苗仍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2)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改进,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治疗性制剂
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
1.以某种你熟悉的疫苗为例,和同学们交流它的作用。
如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乙肝疫苗能预防乙型肝炎等
2.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热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的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些疫苗尤其是减毒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能引起可感知的反应。
3.有人认为,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应该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这种想法可行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这种想法是可行的,因为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不同疫苗可以引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产生不同的记忆细胞。理论上,制备联合疫苗时要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临床应用中已有不少联合疫苗,例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还有麻疹、风疹二联疫苗等。
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
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类)及其产物制备疫苗。随着免疫学、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 疫苗也已经在临床中使用。
P83旁栏思考题:
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么?
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病患者,对是否接种疫苗、可以接种哪种疫苗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但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这是因为这些儿童的免疫力较低,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处理不当, 容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P83批判性思维:
为什么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才会起作用?
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传递、识别以及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人体才具有免疫力。
二、器官移植
1.概念:
用____的器官置换________的器官,以____其________的技术;
正常
丧失功能
重建
生理功能
2.技术支持
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
器官保存技术
外科手术方法
免疫抑制剂
3.意义: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它们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每个人的______都认识这些物质,因此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
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做“异己”成分进行攻击(这就是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
4.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1)存在免疫排斥的问题;
①免疫排斥的概念:
②免疫排斥的原理:
组织相容性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白细胞
因此,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____是否一致或相近
HLA
①免疫排斥反应;②供体器官短缺等。
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
资料1 人类很早就尝试做器官移植以挽救一些病人。1901年,法国医生卡雷尔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肾移植这种手术,在同种异体之间从来还没有成功过。”1952年,法国另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颗肾,然而这颗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只存活了22天。
讨论
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可能主要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
资料2 据媒体报道,瑞金市3岁男孩张某身患白血病。幸运的是,张某的骨髓与父亲的骨髓配型成功了。而身在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李某却没有那么幸运,与其亲属的骨髓配型均没有成功。
2.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
讨论:
这是因为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
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讨论3.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4.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需要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2)供体器官短缺问题:
②减小免疫排斥的措施:
Ⅰ.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先进行配型,检测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事实上,除了同卵双胞胎,要在世界上找到HLA完全一致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移植条件:
Ⅱ.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解决问题的希主要望包括以下两条途径
①利用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
②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Ⅲ.自体干细胞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的移植;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首页
《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
捐献器官必须通过器官分配系统进行分配。该系统以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干预,以患者病情紧急程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客观医学指标对患者进行排序,由计算机自动分配器官。
灭活疫苗:
减毒疫苗:
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如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
类 毒 素:
新型疫苗:
人工主动免疫
抗原
免疫球蛋白:
抗毒素:
如白喉抗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
如丙种球蛋白
三、免疫学应用的三方面
1.免疫预防
(1)概念:是指在患病前将各种人工制备的免疫制剂(菌苗、疫苗或血清等)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增强人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2)种类
3.免疫治疗
(1)概念:患病后的措施。即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免疫诊断
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2)种类: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使用免疫抑制剂。
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一、概念检测
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作出了重要贡献。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①该“糖丸”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 )
②该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 )
③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
×
×

二、拓展应用
①根据上述资料推测,巴斯德所制作的狂犬病疫苗的本质是什么?
曾寄生于兔神经组织的狂犬病病毒。
②为什么要对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呢?
需要进行微量叠加
③现在用的狂犬病疫苗与巴斯德制作的疫苗有区别吗?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请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本质上它们没有区别,但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应能知道,现在狂犬病疫苗多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制备,而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是凭经验制成的,可能含有活病毒和灭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