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新闻采访”是本单元的第二个探究任务,其目的有三: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发现和全面了解新闻事实的全过程,切实感受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其次,在教材推荐的提示示例的基础上,探索最适合自己的采访方式;第三,通过新闻采访活动,发展学生策划、沟通、合作等多种能力。为帮助学生完成此任务,教材提供了多个辅助支架,其中包括新闻采访的操作流程、给出了相关的实践案例、并对新闻采访职业操守等进行了介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七篇新闻作品,通过类似“还原采访现场”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新闻的基础知识,也对新闻采访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完成本任务,能为下一任务“新闻写作”提供素材。因此,任务实施的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学习新闻采访的各种技巧,撰写采访方案,拟定采访问题,并在实地采访后整理好采访素材。基于此,拟用两课时完成此任务,第一课时集中完成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第二课时集中进行素材整理,两节课间隔两天左右,学生利用这两天时间合作完成采访任务。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挖掘新闻素材,发现新闻价值。
2.回顾课文,思考采访方式,了解采访知识。
3.确定主题,根据采访对象,拟写采访提纲。
教学重点
1.回顾课文,思考采访方式,了解采访知识。
2.确定主题,根据采访对象,拟写采访提纲。
教学难点
观察生活,挖掘新闻素材,发现新闻价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本学期,学校团队部准备成立校园新闻社,希望通过大家的笔,记录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们理应参与其中,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怎么才能通过采访的方式,来获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来记录我们变化的校园。
二、关注生活,走近采访
1.现在有三个新闻采访任务,需要大家去完成,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开放性问题)
任务一“美国持续提高各国关税”,任务二“高地高中纷纷实施双休”;任务三“网传陕西中考科目将进行调整”。
追问:为什么不采访,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
不知道怎么选题 不知道怎么采访?不知道怎么提问 ……
2.读一读本单元中的几篇文章的标题,说说新闻的共性的选题特点(即选材角度)。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近期关乎国计民生的新闻标题。
预设——
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最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时效性。(具有新闻传播价值)
教师适当补充,生活中有些不起眼的小事,只要我们用心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3.说说你所知道的最近学生发生的事情,你觉得那些事件有新闻传播价值?
(开放性问题,学生说出最近发生的事情,教师板书在黑板上,集体分析各自的新闻传播价值,从中选择最有新闻传播价值的一件或几件事,作为本次新闻采访的选题。)
三、回顾课文,学习采访
1.新闻采访的过程,其实就是获取新闻素材的过程,本单元选择了很多经典的新闻作品,现在我们就以《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为例,看看记者们是如何获取新闻事实的。
预设——
获取新闻事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如文中对舰载机着舰过程和现场观众反应的描述;(2)询问,如文中飞行员的话语;(3)查阅资料,如文中对某大国海军事故的介绍;(4)分析,如文中对中国科学家艰难研究过程的介绍……
追问:除了这四种方法,还有那些获取新闻素材的方法?
(教师相机指出,信息采集方式有很多,包括现场访谈、观察、转述、记录、摄影、摄像、录音、网络访谈等。)
2.讨论:要进行新闻采访,我们需要做好那些物资准备?
预设——
核心记录设备,包括录音设备、录像设备、手机
文字记录工具:笔记本和笔
教师补充:正规的采访,还需要准备记者证、采访函、授权书等文本材料,如果进行人物专访,还需要补光灯、背景布等专业设备。
3.是不是这些物资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采访了,如果不可以,我们还需要准备什么?如果可以,你打算如何跟采访对象交流?
预设——
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①成立采访团队;②确立采访主题;③联系采访对象;④搜集整理相关资料;⑤拟定采访问题;⑥约定采访时间……
跟采访对象交流的时候,需要:提前熟悉受访者背景,态度谦逊尊重;提问清晰简洁,避免诱导性问题;耐心倾听,适时追问细节;控制语速,给对方思考时间;注意观察非语言信息;涉及敏感话题先说明用途;全程保持专注,不随意打断;结束前确认关键信息,感谢配合。(教师补充,新闻采访的过程,不仅要采访当事人,还可以采访参与者、目击者、知情者、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或代表人士等相关人员。采访结束后要在被采访者确认信息后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四、制定方案,准备采访
1.根据此前确立的采访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所选主题相同,需要进一步分组,每一个采访小组5-6人。小组确立后,进行组内分工,确立小组的“主访人”“记录员”“设备管理员”和“伦理监督员”。(此环节可在课前完成)
2.学生根据教材P17示例,分组制定采访提纲(拟定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师做巡视指导。
3.阅读以下案例,想一想,确立采访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案例一:全红婵杭州亚运会跳水女子十米跳台夺冠,接受记者采访:“请问您身高多少?体重多少?”“不知道,不知道”。
案例二:另一记者问:“您在第四跳的时候稍微有点失误,第五跳很快调整了过来。当时心理怎么想的?”全红婵:也没想很多,想好自己的动作和要领。
案例三:杨澜对话男子4*100米和100米双料冠军谢震业:杨:在赛前,其实您已经表达出了志在必得的决心?谢:是的,全力拼搏,破釜沉舟。杨:其实你最擅长的是200米,为什么做这个决定?谢:只要团队需要,个人遗憾不算什么。杨:巴黎奥运会的时候,你会去200米么?谢:我目前是这样打算的。
预设——
问题设计要有意义和价值。问题之间要逻辑清晰,要简洁明了。
教师补充:新闻采访,一般要设置三级问题链,如采访关于课后服务方面问题,基础层(事实描述)可设置问题“请描述您参与课后服务教学的典型一天”,分析层(原因探究)可设置问题“课后服务中你会重点关注那些活动,并阐述理由”,价值层(意义升华)可设置问题“您认为农村学校的课后服务最应解决什么需求”。
4.小组讨论拟定采访问题,师做巡视指导。待学生讨论结束后,展示优质问题。
五、小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获得更好的新闻素材,需要大家在生活中勇于实践,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六、布置作业
1.观看《焦点访谈》采访视频,学习采访技巧。
2.按照小组制定的采访提纲,完成一次采访,为后续的新闻写作做准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盘采访过程,总结采访经验,提高沟通能力。
2.筛选采访素材,验证材料属性,建立逻辑关联。
3.解析采访结果,挖掘事件意义,提炼核心价值。
教学重点
1.筛选采访素材,验证材料属性,建立逻辑关联。
2.解析采访结果,挖掘事件意义,提炼核心价值。
教学难点
解析采访结果,挖掘事件意义,提炼核心价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A.李老说:开学前一天,为了准备各种材料,我加班到了深夜,熬到眼睛都睁不开了才睡觉。
B、开学前一夜,李老师深夜加班,准备开学工作。
(在学生反馈后指出,A是采访中的记录,语言生活化,但逻辑性不强,B是整理后的新闻素材,采用的是新闻语言,精炼准确)
采访得来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要将其转化为可共使用新闻素材,就必须对采访素材进行整理加工,挖掘素材的深层意义,提炼其核心价值。
二、复盘
1.小组汇报采访成果,展示获得素材,交流采访中遇到的问题,全班交流,思考改进路径。
2.讨论:以下同学采访时折射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改进?(问题来自教师预设,具体执教过程中,教者可抓住学生反馈中提出的问题,替换此设计中的问题。)
(1)学生问:“您觉得当老师好吗?”
(2)学生问:“您觉得我们学校的社团开设是否合理?”
(3)学生问:“您为什么觉得当班主任辛苦?”
预设——
(1)问题模糊,可提升为具体问题,如:“您坚持从教20年的动力是什么?”
(2)问题封闭,可提升为开放问题,如:“请您谈谈你对本学习学校社团开设的意见或者建议,便于我们更好地改进此项工作?”
(3)问题抽象,可提升为细节性问题,如:“大家都说当班主任很辛苦,为此,您怎么看,能不能请您举一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三、校验
1.分析以下采访素材,说说哪些素材用在新闻写作中?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
(1)“参与学生从120人增至280人”“增设书法、编程等6门课程”
(2)“家长认为课后服务缓解了接送压力”“教师建议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2)“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您辛苦了”
预设——
第一类属于事实素材,可以直接使用;第二类属于观点素材,使用时需要标注来源,第三类属于无效素材,应直接删除。
各组用10分钟筛选素材,对素材进行分类,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是否遗漏“彰显正能量”的细节。
2.新闻采访,要对采访得来的素材进行真实性验证,最常用的就是交叉比对。所谓交叉校验,就是对采访所得信息进行多方验证的过程,通过对照不同信源、证据类型或时间节点,确保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一般来说就是将口头陈述与文档记录、影像资料、数据报告交叉印证,还可以对比分析不同受访者的说法,看是否一致。现在就让我们对筛选后的文字素材进行交叉验证,验证其真实性。
(学生对采访得来的素材进行交叉比对,师做巡视指导。)
3.请认真阅读以下三个采访素材,想一想,如果要对这些素材进行排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并说说理由。
素材一:八年级二班古诗默写及格率提升30%。
素材二:八年级二班语文老师李老师每天检查学生背诵,要求人人过关。
素材三:八年级各班强化古诗文背诵。
预设——
正确排序:素材二→ 素材一 → 素材三
理由分析:从逻辑关系上看,素材二是措施,描述了具体行动,素材一是结果,呈现了措施成效,素材三是背景,属于补充性背景信息。从新闻价值看,素材二是具象化的个人行为,素材一是客观性的数据支撑,材料三是普遍价值,这样排序符合“具体案例—数据验证—宏观意义”的新闻结构。
4.学生对采访的数据进行逻辑排序,师做巡视指导。
四、挖掘
1.有人说,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意义,就是从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挖掘出宏大的时代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请认真阅读以下新闻素材,看看这些素材中折射了怎样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精神。
素材一:八年级二班古诗默写及格率提升30%。
素材二:八年级二班语文老师李老师每天检查学生背诵,要求人人过关。
素材三:八年级各班强化古诗文背诵。
预设——
(1)时代背景
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素材三“八年级各班强化古诗文背诵”反映出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呼应“文化自信”的时代号召。
教育质量提升导向:素材一“及格率提升”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科基础能力(如古诗文积累)的强化,符合“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的教育目标。
(2)人物精神
教师敬业奉献:素材二“李老师每天检查背诵、人人过关”展现教师对教学细节的严谨态度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担当。
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从班级措施(素材二)到年级行动(素材三),体现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质量的持续追求,折射出“工匠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实践。
2.各小组对采访所得的新闻素材进行价值提炼,并根据提炼出来的新闻价值,对采访所得的素材进行整理和补充,师做巡视指导。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犹如一次新闻素材的“炼金之旅”。我们复盘采访历程,在提问的打磨中学会精准沟通;在素材的筛选与验证里,筑牢新闻真实的基石;更在逻辑关联与价值挖掘中,让平凡小事折射时代光芒。愿大家带着这份严谨与洞察,继续在生活的现场捕捉时代的脉搏,让每一份素材都闪耀思想的光芒。
六、布置作业
1.为此次的新闻采访活动写一个总结,注意提炼经验得失。
2.对采访的素材整理,进行补充采访,进一步充实新闻素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