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学习读消息的方法。了解消息的特点,培养阅读消息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目标
了解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1、我军以木质渔船渡江。
2、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历经三个月修建牢固的防御工事。
3、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等地江面,沿江巡弋;
4、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
5、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敌我力量
渡江战役示意图
(战线:东起江阴西至湖口)
1. 朗读课文:在旁批的帮助下,你能轻松找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吗?把它们在文中勾画并标注出来。
2.阅读新闻作品,都有阅读策略。请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在文中勾画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并标注出来。
整体感知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整体感知
《 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何时(时间):
何地(地点):
何人(人物):
何故(起因):
何事(中心事件):
如何(结果):
整体感知
四月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间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长江防线
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品读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电头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找出本文中带有记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吗?并加以简要分析。
课文品读
导语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大约”一词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与客观事实不符。
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速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露出豪迈的情感。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在文中找出我军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的两组词,并说出在这些词语上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写作特点:感彩鲜明,立场坚定。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赞颂我军,藐视敌军。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请选择任意一个句子进行点评,请重点点评红色的词语。
写作特点: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分析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写作特点:动词富有表现力,文言典雅。
歼灭一切抵抗之敌。
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占领江阴要塞,
切断长江。
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
主体
中路军:渡过三十万人,首战告捷(略)
西路军:已渡过三分之二,所向无敌(详)
东路军:已渡过大部,战绩辉煌(详)
报道渡江战况
赞扬我军气势
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1**.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记者从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市招委关于天津市普通高考报名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通知〉的解读》于今日(16日)正式公布。据了解,自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2021年11月初)开始,天津市高考报名条件由单一的“户籍”要求调整为“户籍+学籍”的要求。
天津发布高考新政!报名条件调整为“户籍+学籍”
堂清小试
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 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1)在文中画出消息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
(2)给上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3)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消息结构中的 部分,其作用是 。
时间:美国东部时间1月28日11点38分。 地点:美国。
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消息结构中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把“挑战者”事件和“阿波罗”对比,强调此事件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