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 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5 08: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语文(部编版)
消息二则 /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认真阅读第二则消息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
1.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第二层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
主体:具体报道三路大军渡江的时间、人数、区域以及战果。
第一层
划分层次
这则消息的“五要素”具体指什么?
何时: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22日夜。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何事: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东路军(南京—江阴)
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三十万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大部
从新闻结构出发学习课文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西路军(九江—安庆)
东路军(南京—江阴)
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次写西路。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赏析下面语句。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一千余华里”列举具体数据,动词“冲破”“横渡”,副词“均”生动具体突出地描绘了解放军南渡长江的宏大气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2)“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不能。
“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意思是说明九江不是渡江区域。体现新闻用语的准确性。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准确性)。
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准确性)。
仔细阅读,还有其他哪些地方体现了新闻三大特点?
“我中路军,我西路军,我东路军……”这一个又一个的“我”会让我们顿生豪气,心潮澎湃。我军战十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让人很振奋,毛主席及时报道的战况,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十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假如你是新华社记者,正在报道此次渡江作战,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 为什么
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解放,为我军所有,所以用“占领”。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还在敌军手中,不过不能任意活动或超出这一范围,所以用'控制”这个词来表明。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要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这个词较恰当。
两则消息中作者为何多次使用第一人称“我”?
“我”代表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受苦百姓;毛泽东反复用“我”来表达,表现了他对解放军的自豪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等,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即将彻底崩溃。
课文主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战绩辉煌
报道渡江战况
赞扬我军气势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