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藤野先生
R·八年级上册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导入新课
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1902年4月,刚满二十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反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本文就是他在厦门大学所写,以此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
文体知识
散文 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
按照时间和地点的推移,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1-3:我到仙台之前,在东京的见闻以及感受。
4-35: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36-38:我离开仙台后(回到北京),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往仙台、初到仙台(4-5段)
相识、相处(6-23段)
弃医从文(24-31段)
离别(32-35段)
在仙台
(4-35)
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与藤野先生有关的事情?
相处——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弃医从文——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离别——赠照片;题字惜别;叮嘱。
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爱国情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第一句领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不求上进生活的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实在标志极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标致极了”是反语,意为丑陋极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嘲讽,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前往仙台途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提到“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里”会使作者自然想到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表达了作者思家忧国之情。而水户则是爱国者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至死不为清王朝效力,不愿意回到被异族侵占的故乡,鲁迅对他的这种精神十分敬仰。记得这两个地名,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这也是鲁迅先生刻苦学习的动力源泉。
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鲁迅对藤野先生是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句子分析。并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刻画人物的一般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
2、抓住人物特点;
3、正面描写人物
(外、语、动、心、神)
4、侧面烘托人物。
(1)、初识藤野先生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白描手法,传神地勾勒出他认真严谨的性格。
侧面描写:借留级学生之口写藤野先生“穿衣太模糊”的掌故,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与其教学的一丝不苟形成鲜明对比,有欲扬先抑的效果。
(2)、与藤野先生相处
(1)、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 严谨和蔼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1)添改讲义:细节描写,细致具体地写出了藤野先生教学认真,关心学生的特点,表现了他没有民族偏见、为人正直的品质。“连”表达了我的意外、吃惊、不安和感激。
(2)纠正解剖图:语言、神态描写,藤野先生语气委婉,但要求严格,表现了他严而有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可惜”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惋惜和自责之情,与上文的感激呼应,交织着对藤野先生由衷的钦佩之情。
(3)、与藤野先生分别。
1、分别原因:鲁迅弃医从文
(1)匿名信事件
(2)看电影事件
2、惜别
(1)“我”谎称改学生物学
(2)先生赠照片、题字
正面表现藤野对鲁迅的无私帮助;
与爱国青年的行为作对比,侧面表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让“我”不忍说出真实原因;
正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
装订收藏讲义
悬挂先生照片
多写文章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良心发现”指作者的爱国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以来一直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迫害,但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继续斗争的勇气。
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与藤野先生告别
先生:
“我”:
——感情真挚
神情、叹息
赠照片、题字、叮嘱
——内心不安
说谎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未寄信及照片
直抒怀念之情
把怀念付诸行动
不忘先生教诲
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勇气力量
——无聊——愧疚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认真负责+求实严谨=伟大?
伟大: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与鼓励。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写法探究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关系。
课堂小结
本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以及作者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反映出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
①个人的命运往往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②国民的不觉醒是一个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醒。
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后,你从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学习、生活中,在和老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对我们影响较大的老师,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难忘,请选择一件进行叙述。300字左右。
家庭作业